第271章琉球朝鮮
南京。
工部得到了皇帝的首肯,由戶部撥款,已經開始著手翻修紫禁城的工事。
大明有國庫和皇室私庫之分,但翻修皇宮屬於國家顏麵,亦屬於國事工程,所以自然也是由國庫來撥款。
至於會不會勞民傷財,真正勞民傷財,那都是徭役在的時候。官府搞工程征發免費徭役,甚至還不管飯,誤了農時。
這就勞民傷民。
而大明這邊已經廢了徭役,即便是六部組織翻修皇宮,也得掏錢雇傭,還不能強逼。
這是規矩法度問題,至少目前建國初期,大明君臣都能遵守。
誰不遵守,是嫌皇帝的刀子不利嗎?
但至多也就是在朱怡炅還活著的時候能維持,待其駕崩,再來幾個皇帝乾幾輪,肯定會出問題。
這無法避免,再好的製度也是需要人來執行的。而人不僅死了會腐敗,活著也會腐敗。
紫禁城的翻修看似工程浩大,但實際目前隻翻修三大殿,其主體還在,隻是需要大修,建材可以從寺廟裡拿。
對,就是那個被康熙拆了南京皇宮轉來翻修的普陀山法雨寺,現在無非就是把拆過去的建材再拿回來就是。
而且,一聽聞工部要翻修紫禁城,各省的豪紳大族,尤其是成功被選為秀女的那十幾家,全都帶頭捐資。
再讓戶部湊一湊,這翻修的錢就出來了……還有盈餘。
……
南京城的大街上。
琉球、朝鮮兩國的使節團正在大明鴻臚寺官員及翻譯的引領下,一路走走停停前往鴻臚寺對外藩開放的招待所。
這兩國使節團此番卻非是來朝貢的,甚至還是私下裡過來的。
琉球、朝鮮這些藩國的正常朝貢時間,從來都是年末至年初這段時間。
而琉球使節團的帶隊人是蔡溫和程順則,這兩人都是出身久米三十六姓。
久米三十六姓,又稱福建三十六姓,顧名思義,就是福建遷居琉球久米島島名來源三十六姓的久米村)的漢人家族。
是當年老朱為方便朝貢往來而派去的,在琉球軍政體係裡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
直至薩摩藩進兵琉球,久米漢人集團開始受到打壓,甚至有五家直接被滅族。
傳至後世,實際隻剩二十五姓。
蔡溫、程順則除了出身三十六漢姓外,且本人也在琉球占據重要地位。
蔡溫是現任琉球國王尚敬的國師國師一職僅這個時期存在),開創了琉球黃金時代,還是首個以久米漢人身份當上三司官宰相)的特例。
此前三司官基本都被首裡的士族和國王的親信所占據。
而後者程順則同樣了不得,此人效仿中國改造了琉球官職,同時改正統一度量衡,且極大推動了儒學發展。
在倭國出版《琉球五偉人》中,就有蔡溫、程順則的名字。
當然,這次他倆帶隊來江南偷偷朝覲大明皇帝。主要還是在於這倆既都是漢人,又熟悉中國文化。前者學習的是陽明心學,後者則是琉球的儒學大家。
琉球王尚敬十三歲繼位,到現在早已到了親政的年齡,也到了該有野心的年紀,而這必然會與實際控製琉球的薩摩藩發生衝突。
同樣的,是人都會有野心,即便是當年給薩摩藩充當帶路黨的那些人,也會對這些老管著他們的倭人越發不滿。
要不是實力不夠,誰又會願意一直久居人下呢?
除了趙家……
相比之下,朝鮮使節團就有些略微寒酸了。
不僅人少,主使官樸文秀也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官。甚至今年才剛剛通過増広文科丙科及第,入選為翰苑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