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準備要全麵開戰了。
divcass=”ntentadv”見雍正有些遲疑,張廷玉卻是開口提醒道:“皇上,偽明而今於南方動兵,我大清若不趁此時機南下。莫不是要待其根基穩固?再者,天下人……”
最後一句隻說了一半,但雍正已經瞬間明白了。
張廷玉說的沒有錯,現在便是大清唯一的機會了。
彆的不提,僅兩湖這個天下糧倉已經落入明軍之手。若不趁著現在明軍還未完全消化兩湖糧倉之際出兵,那可就一切都來不及了。
而且,天下人也都在看著這場明清大戰。
彆看滿清還是一口一個偽明,一口一個朱逆,但實際上,且不提攻守易勢,明軍確實已經有了與滿清爭奪天下的本錢。
雍正問出另一個問題:“錢糧該怎麼辦?”
張廷玉沒有遲疑,直接說道:“而今之計,唯有再苦一苦百姓,對山河四省加征攤派。同時繼續往朝鮮等屬國催征糧草,如此,軍糧自是無憂。”
雍正雙眼微眯:“這……”
張廷玉當場匍匐跪下,聲淚俱下道:“偽明朱逆擅起刀兵,致使天下兵連禍結,百姓民不聊生。臣請皇上為國家計,唯有早日剿滅偽明,才可還我大清天下一個盛世乾坤啊!”
“奴才請皇上為國家計!”
馬齊、蕭永藻等一乾重臣這時同樣伏身跪地。
就連才回來的怡親三允祥,亦是跪地請求:“臣弟也請皇兄為我大清國祚!”
這些人都是聰明人,哪看不出雍正已經心動了。
雍正掙紮再三,終是歎息一聲:“朕本不願……也罷,那便再苦一苦百姓吧!罵名由朕來擔。”
“皇上聖明!”
此言一出,群臣齊呼。
雍正點頭:“既如此,內閣回去以後即刻替朕草擬三道旨意。這第一道,便著令朝鮮屬國再行捐輸軍糧二十萬石。並冊封孔傳鐸為第六十七代衍聖公,再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賜予祭祀禮器。”
這是采納了張廷玉的法子,準備將朝鮮這個屬國徹底榨乾抹淨,之前二十萬石糧已經讓朝鮮民不聊生。
現在再要二十萬,前後加起來,那就是四十萬了。
這麼多糧食,朝鮮肯定交不出來,交出來也得爆發全國性的大饑荒,甚至大概率可能還會爆發起義叛亂。
不過這些都與雍正無關,他這時已經管不了這許多,不可勁壓榨那些屬國,哪來的軍糧供應大軍。
還有冊封的新任衍聖公,外加公開承認其大成至聖文宣王的封號。
這不僅僅是在做政治表態,同樣也是利益交換。
隻要新任衍聖公不是完全不懂事,那就必須帶頭為大清捐輸軍資錢糧。
說是再苦一苦百姓,其實還是隻能從商賈富戶身上壓榨,不是雍正體恤愛民,純粹是百姓已經榨不出油水了,再強行榨隻會進一步激起民變。
雍正說:“第二道旨意,加覺羅滿保為大軍主帥,張文煥為副帥,令二人即刻整兵備戰。六月底,朕要禦駕親征,親伐偽明。”
“內閣回去也要定個章程,大軍凡勇猛殺敵,或立下軍功者,一律給予抬旗機會包衣不值錢了)。還有,偽明不是賞賜軍士良田嗎?那我大清也不可吝嗇。”
“軍中但凡有八旗將士,朕皆許他們江南良田。”
又是抬旗,又是江南良田?
這是打算重開大清老傳統,讓八旗跑馬圈地了?
畢竟江南的土地可都是有主的,這麼一搞,整個江南怕是都得因此掀起一陣腥風血雨了。
不過雍正完全不擔心此事,反正江南早就已經丟了。
現在那些土地的主人皆是亂臣賊子,殺了便殺了,還能提振軍心士氣。
“再傳旨五省總督嶽鐘琪,令其六月底,務必出兵東進,不得有誤!”
三道旨意下發,馬齊等人匆忙接旨告退。
他們得立刻回去給皇上草擬聖旨詔書,還有擬定所謂的抬旗章程。
雍正打算用跑馬圈地和抬旗,來激發軍兵戰力,這無異於在飲鴆止渴。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