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忠聞言,並未多少意外。
divcass=”ntentadv”這一路走來,望風歸附的州縣多了去了,不差這一個十字路鎮。
不過此鎮倒算是頗有些年頭了,自宋、金時期便已存在。
因由此西至臨沂、東至安東衛、北至莒縣城、南至清口鎮,各為110華裡,縱橫兩條大路在此相交,呈“十”字形而得名。
後世這裡是莒南縣的行政區劃。
大軍臨近十字路鎮,裡頭的鄉紳早已準備好了酒肉錢糧,出城相迎。
帶頭的一個中年鄉紳連忙拱手道:“草民恭迎王師天兵駕臨!”
周海忠微微點頭:“都免禮吧!列位主動歸附大明,自是有功,我大明自然不會虧待諸位的。”
那個鄉紳連忙一副“受寵若驚”,說道:“王師大軍至此,草民等招待不周,隻些許酒肉錢糧,還請將軍莫要嫌棄。”
周海忠見罷,板著臉說道:“酒肉金銀就不必了,糧食本將便收了。回頭再讓記錄官與你們打個欠條,這糧食便算是我大軍跟你們買的。”
對於所謂的欠條,這些鄉紳並未當真,但周海忠居然拒絕了酒肉金銀。
如此表現,倒著實讓那些鄉紳感到頗為驚訝。
這些鄉紳會出來送錢糧酒食,純粹是之前的慣性反應,破財消災,以防這些明軍入城瘋狂劫掠。
畢竟,匪過如梳,兵過如篦這話,這些人便是以前沒聽過,這兩年也是差不多都切身體會過了。
怎麼現在這明軍還不一樣了?
糧食收了,但酒肉金銀卻不要,甚至連糧食也打欠條。
如此軍紀,簡直比朝廷官兵更像官兵……不,他們就是官兵。
為首的中年鄉紳顯然是個讀過書的,知道有如此軍紀嚴明的大軍,這滿清朝廷怕是真要氣數儘矣。
對於這些鄉紳的想法,周海忠自然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會覺得,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軍營裡頭不能飲酒,這是明軍的基本軍規,你出去怎麼喝都沒人管伱。
而明軍軍規最重一條,便是不能劫掠百姓,這是朱怡炅親自定下。哪怕早期為了快速發展從大戶手裡“借”糧,那也是開了“欠條”的。
誰要是膽敢劫掠百姓,最輕的也是直接開除軍籍,就連賜下的田畝和稅賦減免也會收回。
在軍隊裡當兵,是有賦稅減免的,與現在的預備役一樣。
如此高昂的犯錯代價,誰特麼還敢劫掠?
而且,明軍並非隻定下嚴苛軍紀,同樣也給出了相應好處。
不給好處,那都是耍流氓,足額糧餉是基本操作,軍功授田、賦稅減免、高額撫恤等等。這些加起來,明軍的軍紀自然而然就練出來了。
事實上,這也非是明軍獨有,曆代王朝打天下的初期,其軍隊軍紀同樣好的離譜。
原因就在於上層階級要想坐天下,那就需要收攏民心。
即便頗多詬病的李闖王,在正式稱帝後,及至攻下北京城的短時間裡,也曾維持過與民秋毫無犯的良好軍紀。
雖然隻有很短的時間,與老李的大順朝一樣短暫。
那帶頭鄉紳回過神來,這次是真由衷讚歎:“王師與民秋毫無犯,實令我等佩服之至。”
周海忠並未在意,隨手將這些鄉紳打發。
隨後又休整一日,在此構築了後勤糧道,並留駐五百明軍,便立即率軍西進。
兵貴神速!
周海忠不想浪費時間,他打算直接渡過沭河,快速拿下沂州城。
沂州城雖是府城,但這裡並非兗州、濟寧那般重要,再加上覺羅滿保回師整合從西北歸來的邊軍。
所以整個沂州城壓根沒什麼像樣的重兵把守,偌大的府城僅有守軍五千,其中三千還都是臨時募集的青壯民兵。
這下驟聞數萬明軍打過來,頓時大為震怖,一麵強征青壯守城,一麵瘋狂向兗州還有後方求援。
沒啥感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