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雍正還是跑了
北京城易主,大清直接二帝並立。
都不用等到消息傳開,距離最近的河北諸府縣已然不知所措。
怎麼突然間,皇帝就換人了?
而且,新帝的政治法統也完全合法。
不僅有京師八旗王公大臣們的認可,還有雍正自己留在匾額後的傳位詔書。
說什麼康熙便是因為喜歡弘曆,這才傳位於雍正,這話當然是扯淡。但康熙的確有把弘曆帶在身邊當孫子撫養過一段時間。
而且曆史上雍正繼位以後,改元的當年便直接通過秘密立儲製度定下弘曆為儲君。
還在其後為弘曆選派朱軾、徐元夢、張廷玉、嵇曾筠、蔡世遠等著名文臣,輔導弘曆學習文化知識和儒家經典。又以宗室重臣允祿、允禧等教其火器使用和弓馬騎射。
可謂是毫不遮掩,明確告訴百官,弘曆是太子。
並且在去年年底,雍正還專門叫弘曆代替自己去祭拜了一番景陵康熙)。
……
雍正撤兵了,撤的十分果斷。
從杞縣一路往北,撤至開封,準備從開封渡河,先平了開封北岸的明軍,再立刻回師北京平叛。
整個河南已經被雍正放棄,不光是河南,山東那邊能守住東昌、濟南一線的運河就算不錯了。
這不是北京易主的問題,而是雍正這一撤,即便主力尚在,這政治影響也極大。
河南諸府縣必定認定清軍大敗,而且為了支持雍正決戰,河南諸府縣不僅兵力極度空虛,缺糧也缺的厲害。
明軍出征的同時,又撒出了大批細作。
隻要清軍這邊一撤,那這些城池必定分分鐘被細作煽動叛亂倒戈。
此戰,雍正其實已經敗了,就算他能安然退回北京亦是如此。
“將軍,前方便是杞縣!”
清軍在前麵連跑帶撤,何向明率軍在後頭緊咬不放。
追至杞縣,這裡有雍正留下用於遲滯明軍兵鋒的五千漢軍旗。
這五千漢軍旗雖都是西北邊軍出身,但自南方局勢不斷敗壞。而且北方又四處造反,雍正這個有清一朝最信任漢人的皇帝,也開始不自覺對漢人有了提防。
雍正到底是滿人皇帝,對漢人多加重用,也隻是為了維護統治而已。
而且雍正說是重用漢人文武,除去張廷玉這個配享太廟的漢臣外,有清一朝裡六個漢人大將軍,更是有三人都是雍正朝提拔。
但仔細觀察就能發現,三位漢人大將軍,一位是漢軍旗年羹堯),被殺了。
另外兩位是漢人,一位嶽鐘琪)被被抄家下獄,險些被殺,還有一位被以“疏防”罪名斬首。
沒一個好下場……
從先前攻城便是如此,每每漢軍旗先上,滿蒙八旗壓陣,現在更是被留下來抵擋追兵。
這五千漢軍旗的清軍又不是傻子,留下來殿後就是送死。但他們也不可能逃,逃了家眷都得死,便是投降也不大可能有好下場,隻能死守。
本就軍心浮動,兵力更是不足明軍十分之一。明軍幾乎未出力,隻一個時辰,杞縣便被拿下。
杞縣百姓甚至裡應外合,在城內發動起義,配合大軍奪城。
這些清軍做的太過分,居然在杞縣城內大肆燒殺搶掠,明明糧食並不缺。
雍正留他們送死守城,怎麼可能不給夠糧草。
這五千清軍單純是明知必死無疑,在報複性燒殺劫掠。便是任其劫掠,也是動輒屠戮。城中上萬百姓不到半日就被殺戮上千。
起義百姓是被無差彆性屠殺激的奮起反抗,明軍還未攻城,兩邊其實就已經打起來了。
何向明問清情況,頓時恨的咬牙切齒:“真忒娘的全都該殺!”
待朱怡炅抵達杞縣,得知情況後沉默片刻,隨即下旨:“不用審了,所有俘虜全部砍了示眾,屍身儘數焚毀。至於主將,直接千刀萬剮,剁碎了拉去喂狗!”
五千漢軍旗清兵,待杞縣破城時已經不到一半,多是與憤怒的起義百姓廝殺戰死。
足足兩千顆腦袋,排著隊挨個砍。
每砍一批,圍觀百姓必定叫好。
輪到清軍主將,這家夥直接被嚇暈。不是被砍腦袋嚇的,而是得知自己要被千刀萬剮。
那劊子手卻沒與其客氣,這位主將運氣很好,杞縣剛好有個會淩遲的退休劊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