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劉邦他老人家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個便宜子孫了,也不差他這一個。
divcass=”ntentadv”至於現在,天下局勢已然是三帝並立,作為名義上已經割據一省的諸侯,劉儒漢自然早就不滿足於隻是稱王了。
畢竟,四麵八方都是皇帝,就他一個隻是漢王,哪怕加個大字,也還是無端矮了一頭。
可稱帝就不一樣了,隻要劉儒漢稱帝,那大漢便能瞬間得到與明清等同的政治地位。連他這個近臣謀土也能跟著水漲船鎬。
而且,最關鍵的是,沈文鎬也不好拒絕,就算他勸住了,也必定會遭到劉儒漢的厭惡,得不償失。
沈文鎬心中思定,說道:“山西初平,正是大王聲威日盛之時,而且明清大戰初定,雙方短期內都不會擅動刀兵。即便大王現在稱帝,南明與偽清也不會與大王徒增兵戈,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我大漢。”
說到最後,沈文鎬當即跪下,口中山呼:“臣恭請大王立進九五,以應天下萬民之心!”
這是在爭擁立之功了。
一旁,聽得一愣一愣的劉恪見罷,片刻才反應過來,跟著一起跪地鎬呼:“孩兒請父王登基稱帝!”
劉儒漢也才反應過來,連忙虛偽擺手道:“你們這……這是要害苦了我呀!”
劉恪還以為父親不同意,連忙就要再勸。
沈文鎬卻是迅速會意,說道:“大王既與那南明天子昔日邀約共治天下,那稱帝本就是順天應命,合乎大道。便是再苦,為了天下百姓,也請大王……不,是皇上勉為其難。”
如此一說,劉儒漢終於徹底放下了心理包袱不演了),同時心中暗道:這文人的嘴,還真就是能把死人都說活過來。
劉儒漢扭扭捏捏,抬手說道:“既然先生……愛卿如此說,那我……朕若為帝,沈爰卿便是我大漢丞相!”
沈文鎬說:“臣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恪見狀,也跟著山呼萬歲。
就這麼三言兩語間,劉儒漢的稱帝便算是敲定了。
說他膽大妄為也好,說他利欲熏心也罷。
短短三日,劉儒漢便於昔日稱王的天台,身著一件由戲服臨時替代的龍袍,正式祭天稱帝。
定國號為漢,改元乾隆,寓意乾坤盛世,國運昌隆。
劉儒漢很喜歡這個年號,沒來由覺得很吉利。
確實吉利。
在太原稱了帝,大漢王搖身一變,成了大漢乾隆帝。
劉儒漢隨即按著謀士兼大漢國丞相的沈文鎬建言,分彆派遣使節前往北京、西安、南京,去向另外三位皇帝奉表修好。
劉儒漢倒是還沒有失去理智,若非還沒有完全摸清三方態度,他還準備分彆往三方嫁個女兒去和親。
劉儒漢雖沒有親生女兒,卻收養了許多義子義女,這是他還是八卦教主時就有的習慣。
甚至當初造反的起因,便是義子被滿清害死了。
現在這些義子,主要的作用便是助他管理各軍,逐漸將原來的宗教軍隊,變成他劉儒漢的一言堂。
那些義女,則純粹是劉儒漢收養了用來作為不時之需。
伴隨著山西劉儒漢稱帝,滿清也徹底一分為二。
北直隸與遼東關外,漠南諸部歸於宣統攝政王心思)。
陝甘雲貴川以及藏地歸雍正,頗有大秦的既視感。
大明則雄踞南方、山東、河南中原),實力已然天下第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