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篇20 元年爭儲_漢世祖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漢世祖 >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2 / 2)

便是不提上一輩的功勳成就,隻看二妃,一個是正室,一個是側妃,尊卑主從,名分早定,這就是慕容氏在此次鬥爭中最大的底氣,來自大漢禮製賦予正統性,比起趙妃,具備天然的優勢。

正因如此,趙匡義才會顯得那般急迫,他可是一個修習道義禮法的傳統文臣,也太清楚那套深入人心幾十年的禮法有多頑固與強大,如非立場利益原因,他是絕不會想著去挑戰,畢竟屬於逆勢而為。

同時,隻有早早地爭取,他們成功的可能才更大,至少當下,劉文渙還占個“長”字,“賢”的一方麵,也在世祖晚年有所表現。劉文澎在不斷長大,倘若不奮起直爭,隨著時間的推移,劉文渙的競爭實力隻會不斷衰減,優勢將逐漸被拉平,而對方將始終占據嫡子的正統地位,這就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

因此,在劉暘登基以前,趙匡義就在暗中謀劃了,等大典之後,更是活動頻繁,多方奔走,串連聯合,發起一場“立太子”的政治活動。

初春之時發生在大漢朝堂上的關於封國、諸侯王的爭鬥,趙匡義從頭到尾都沒有參與進去,表現得漠不關心,就因為他把所有的注意力與精力都放在“立太子”這樁大事上了。這才是大格局,這天下,還有比“爭國”更讓人心潮澎湃的投資嗎?

也是同理,慕容氏那邊整體上則要克製得多,為之做整體謀劃的,自然是吏部尚書慕容德豐了。

事實上,對於推動立太子一事上,慕容家與趙家態度是一致的,尤其是慕容皇後,也希望早早把名分定下,免得給趙氏母子機會,畢竟人心難測,遲則生變,早點把蛋糕放到自己盤子裡才是正理。

因此,宮廷裡邊鬥爭太多,乾預太多,也就使得在那段時間內皇後與趙貴妃都讓皇帝劉暘感到厭煩。

朝臣中,論對皇帝的了解,首當其推,乃是慕容德豐。在觀察一陣後,他是極力勸說皇後,不要過於逼迫劉暘。沒有任何一個皇帝,喜歡被人逼著做決定,慕容德豐更知道,皇帝劉暘雖然是一個寬厚仁慈之主,過去常被世祖皇帝批為“迂腐”、“沒有魄力”,但實則是個主意很正的人。

在皇帝已經表露在立儲上的態度之後,對慕容皇後“拱火”的行為,慕容德豐是幾度勸說,方才安撫下來,他的說辭與趙匡義的想法倒是一致的。

時間是站在他們這一方的,拖得越久,對他們越有利,如果立一個五六歲的娃娃為太子,能夠輕易被對手掀起爭議,但若過個十年,這種爭議性將直線下降。

因此,事不可為,又何必去觸怒皇帝呢?皇後真正需要做的,是保護好小皇子,並悉心培養,隻要不犯大錯,任趙氏如何動作,都難動搖他們的地位。

畢竟,多做多錯,若是過分了,且不說皇帝如何英明,他們慕容氏也不是吃素的。

在爭儲的問題上,慕容德豐算是畢竟理性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有他這個認識,而慕容氏那一大派係,也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的。宮裡的皇後,宮外的衛國公慕容德業,還有一些慕容氏的頭頭腦腦,總有不聽勸,或主動、或被動卷進其間者。

當然,也實在是趙匡義搞出的陣仗太大了!就在那個春季,從功臣勳貴到朝廷大員,從京城職官到地方牧守,足有上百人陸陸續續給劉暘上表請立太子,其中有很多人份量都不輕,隻要一擴展,都能追溯個功勳卓著,牽扯出盤根錯節的關係。

而這些人,雖然沒有一個字是提立劉文渙為太子,但字裡行間,都是那個意思。

趙匡義的手段,他是一眼看破,這種不是逼宮勝似逼宮的行為,深深地觸怒了他。而緊跟著下場的慕容氏,則分擔了一部分怒火

眼瞧著雙方爭執愈發激烈,甚至逐漸演變到互相攻訐挑刺,劉暘也忍耐不住了,直接找由頭下詔申斥趙匡義與慕容德豐。說來也有意思,兩三個月內,雍熙宰相們幾乎是輪番挨皇帝訓。

伴隨著的,是劉暘對兩方“主力成員”的敲打,罰俸的罰俸,奪權的奪權,降職的降職。如此一來,眼見皇帝是真的主意堅定,不欲立儲,雙方這才消停罷戰。

但是,“元年奪儲”這場風波的影響,卻在不斷擴散蔓延,幾乎貫穿整個雍熙朝,隻不過,後續的鬥爭,不再像此次這般當麵鑼,對麵鼓。當然,明爭轉為暗鬥,刀光劍影,冷槍暗箭,最是傷人,各種鬼蜮技倆,也層出不窮.

就當時而言,便已然影響到朝局。首先,宋白謫遷青州之後,繼任人選,初擬為趙匡義舉薦的吏部侍郎賈黃中,最後被劉暘否了,改為前開封府尹劉繼昌。

劉繼昌可算是因禍得福,因為“延康街事件”引發的後續惡劣影響,他可被劉暘冷落了一段時,上,上不去,退,又退不回。平調洛陽府,也算是不幸中萬幸,至少還加了個內閣大學士的頭銜。

趙匡義沒能如願,慕容德豐同樣吃了個不小的癟,首先賈黃中這個“趙黨”沒能趕走,同時他提議的以符昭願繼任遼東布政使,最後也沒能通過,劉暘最終選擇了河南布政副使鄭起,以其在河南稅改的突出成績。

顯然,不論什麼理由,趙氏、慕容氏兩家都沒能討得了好,都迎來皇帝的強力敲打。

不過,趙匡義卻沒有想象中的失落,事不成固然讓人失望,但同樣的,他從皇帝態度中更加清晰地捕捉到了那絲遲疑,而這份遲疑,便是劉文渙與趙氏的希望。

後續的事情,似乎也佐證了這一點,劉暘對三個皇子同時賜爵,晉劉文渙汝陽郡公,賜劉文濟臨淄郡公,賜劉文澎太原郡公。大概是覺得隻封三個兒子不太好看,劉暘又順帶給幾個皇弟加了爵。

雖然太原郡公明顯重於其餘兩個皇子,那畢竟是大漢的龍興之地,但哪怕有所偏向,三皇子、三郡公也恰恰說明了皇帝劉暘的猶豫。

而綜整個過程,劉文濟都是個小透明,幾乎沒有人關注他、在意他,他與其母蕭莊妃也如常保持著低調,連看熱鬨的心思都沒有,最後,倒白撿了一個臨淄郡公的爵位。

“太子之爭”的折騰,同時也讓劉暘有些心累,從柩前繼位不到一年的時間,朝廷內部是幾番風波,還都不小,等當上皇帝,他才真正發覺,大漢帝國的這些權貴們,究竟有多少的“活力”,究竟能多折騰,折騰起來又究竟有多厲害

劉暘隻想維持一個穩定的環境,把心思用在治國上,踏踏實實地匡正世祖皇帝留下的一些弊病,為國家、為百姓做些實事,但是,實在太難了。

劉暘終究不是世祖皇帝,一旦不愉,能夠隨時掀桌子,並且承受那種破壞規則的反噬,但劉暘顯然不行,便是有那個權力,也沒有那個魄力,骨子裡就不是做得出那種行為的人

當然,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裡,劉暘的皇位還是越坐越穩,權威也在時間的流轉下逐漸樹立,對中樞權力與人事也做了進一步的調整。

魯王劉曖被他拜為中書令,主掌全國政令,必須得提一句,綜世祖皇帝一朝,都沒有人擔任過中書令一職,過去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就已經是政事堂宰臣了,可見劉暘對劉曖的看重。

事實上,劉曖作為皇室代表,居政事堂一席,就是對外廷的一種平衡措施,不管是當初的世祖皇帝,還是如今的雍熙皇帝,都樂於這樣的手段。

並不期盼劉曖能夠什麼突出的作為、卓絕的政績,但隻要他占據著那個位置,就已經發揮著作用。

但是,今日劉曖卻突然來向皇帝請辭,劉暘哪裡能夠接受,並且第一時間就懷疑起個中緣由。


最新小说: 穿成惡女,搬空全京揣孕肚去流放 愛在手心裡 重生之我為書狂 奧特曼:宇宙超人,睜開眼睛 三腳貓功夫闖天下 星穹神墟 四合院:老婆何雨水,妻嫂許大茂 重生之千麵影帝 暗香 從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