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貸!”劉暘似乎也一下子抓住重點了,嘴裡呢喃著,眉頭擰起:“朕聽聞,民間高利借貸成風,無數小民,被逼得家破人亡!”
徐士廉頷首道:“回陛下,確有其事,朝廷在民間借貸利息上,雖有嚴格限製,但難免有些不法之徒,受暴利所惑,以身試法。官府雖有嚴厲打擊,然終有不及之處.”
“最值得忌憚的,怕是官私勾結,共同漁利吧!”劉暘冷冷道,眼神中閃過一道銳利的光芒:“稅改過程中,有些人不就是通過借貸之法,將土地分潤出去的嗎?
土地就是不在名下,同樣把那份收益給賺取了,甚至更多。在朝廷官府這邊,還能落一個配合改革,積極忠誠,朝廷還需嘉獎勉勵!
有些人啊!的確太聰明了!淩虐下民還不算,還要將朝廷當瞎子、聾子糊弄!”
“陛下明察秋毫!”感受著劉暘那難平的心緒,徐士廉張了張嘴,道出這麼一句話。
瞥了徐士廉一眼,劉暘深吸一口氣,道:“似此等情況,是否可由官府出資貸款,低利助民度過難關?”
聞問,徐士廉稍作思索,拱手道來:“稟陛下,官府放貸,多針對農村農戶,農桑漁牧,多以糧食、種子、農具作為貸資,或遇大災之年,予以災難民賑濟糧款。
似此等經營行為,如遇意外困難,多尋求民間借貸,官府對此也是予以支持,並且紓難濟困之事上大有鄙夷。
隻是有些奸商劣紳,過度貪婪,苛虐小農,致民貧苦,而各地官府,對此疏於監管,以致慘劇迭出,破產滅家者,難計其數”
聽完徐士廉這番分析,劉暘神色變幻幾許,很是悵然地說道:“監察監察,監而不察,小民蒙難,眾生疾苦,說到底,還是朝廷治政不力!”
“陛下有此憂國愛民之心,又何愁國家不治,百姓不安!”聽劉暘如此說,徐士廉則衷心地抱拳道:“隻是還欠缺些時間罷了,假以時日,大漢必是河清海晏,萬民必定富庶安康!”
“朕倒也不需你安慰!”劉暘擺擺手,沉默幾許,方悠悠說來:“其實朕心裡也清楚,即便出台這等針對普通士民經營困難的官府借貸,在一些貪官汙吏的任意曲解下,也可能成為一項欺虐小民的惡政!
然而,偌大的國家,數以萬計的官吏,難道全是不修德行、貪婪殘虐的奸臣惡吏?
有些事情,明知不可為尚且為之,何況這利弊參半之事?因噎廢食之事,朕不為,揚其長而避其短,才是當為之政!”
“陛下英明!”
嘴角依舊難免浮現出少許苦澀,話雖然說得漂亮,但劉暘自個兒,卻未必有那麼確信,隻能向徐士廉交待道:“此事你記錄一下,待回宮之後,著有司商討一番,先在小範圍內進行嘗試,觀察總結。
關於借貸事務,朝廷還當予以重視,尤其是那些高利私貸,朕聞之都不免頭皮發麻,難得自安,是必需嚴厲打擊的!”
“是!”
迎風而立,眺望渡頭,劉暘的思緒又不禁飄飛起來,開始思慮起大漢的賑濟製度來。
作為一個農業為本的帝國,大漢的小農小民們在土地、家庭經營事務上的抗風險能力是很差的,大災大難就彆說了,就是尋常年景,每到農時,都難免有糧種、耕牛、耕具上的短缺。
基於此,朝廷也出台了一份相當完善的賑濟製度。出現災害且不說了,為安撫百姓、穩定治安,朝廷一般會進行無償賑濟,而對農戶的農業經營困難,也多采取無息、低息借貸,讓百姓“低鬥還官”。
這些措施並非大漢初創,隻是在前朝曆代的基礎上進行經驗總結,再付諸實踐,並由此在全國各地興建常平倉、義倉,作為帝國抗對風險、維穩治安的寶庫。
然而這一套,弊處也很明顯,雖然在早期讓大漢在行政、軍事、救災等事務上獲取了極大的便利,但在幾十年後的如今,弊端也日益凸顯。
而說問題,歸根結底,還是管理不善、管理難善,很多事情根本無法依靠權貴官僚們的操守去做,且一旦放鬆,必然積弊。
朝廷方麵,除了能將幾座“國級”大倉看管好之外,對於遍布道府州縣的大小義倉、常平倉根本無法做到有效監管。
條令雖然製定得很清晰,但是,真正發揮其有效功能的情況,卻是越來越少,相反,成為了不法官僚、土豪劣紳牟利的溫床。
挪用二倉之糧都隻是較輕的情節了,吃相難看的則有更多。前幾年就出現過一個案例,黃州知州張勄,夥同下屬,盜賣州內二倉儲糧達4.5萬石,後虛報水災,幾次“賑給”、“賑貸”活動就將賬抹平,再以災害情況向朝廷申請蠲免,幾萬石糧食就順理成章地被中飽私囊了
當然,這樣的事情乾得過分了,就難免被發覺,後舉報之下,黃州案犯官自知州張勄以下,悉數被斬。而那件事,也又一次讓劉暘看到一些官僚們毫無下限的醜陋形象。
而一切問題,到劉暘這裡,又似乎都能用監督監管不足來解釋,而朝廷那看似完善的監察係統,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已然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至少在劉暘這裡,僅僅盯著一些貪官汙吏,顯然是遠遠不足的。大漢的監察係統,該更多地往下看看才是,刹那間劉暘腦子裡恍過這樣的念頭。
念及往事重重,思及當下種種,劉暘的心情也不免再度沉重起來。抬眼望著渡頭外的大河,暮色漸深,秋風欲烈,濤聲陣陣,停泊在埠頭上的大小船隻震蕩不已。
指著前頭,劉暘吩咐道:“今夜暫宿鎮上,找好船隻,明日渡河。渡河之前,交待一番鎮上職吏,秋汛已起,隨時監測水情變化,務必保證這市鎮、渡頭商民的性命財產安全!”
“是!”徐士廉當即應道。
“明日就去河清縣看看!”再度遠眺,隔著黃河對岸,便是河清縣,也是劉暘此番出巡的第一目的地。
原因也很簡單,此縣算是大漢稅製改革的“先鋒縣”、“模範縣”,但同樣的,劉暘也聽到了一些不那麼好的傳聞,他很想親眼看看、親耳聽聽,這“改製模範”又究竟改出了個什麼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