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_漢世祖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漢世祖 >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2 / 2)

從後續的發展看,這絕對是大漢商業史上的一次“經典操作”,雖然並不是發生在南洋地區那般遠的地方,但依舊是對大漢幾十年拓殖運動的一次深刻詮釋。

就在此後三年的時間裡,安東東部蠻夷部族,被破家滅族者,達上百家,幾萬人淪為苦力,安東王府則趁勢以極小的代價,提高了對東部臨海地區的開拓度,安東國內的人口結構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而以安東貴族為核心,官商為羽翼,進一步統一了安東國內商品資源。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對境內夷部、乃至漢民的剝削上,隻是後者作為真國民,相對較輕罷了。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在進一步提升對國內掌控力的同時,安東國內的階級矛盾也在加重,來自部族民的反抗活動也在不斷增加,但都在安東王劉文淵的強力或者說殘酷打擊下,灰飛煙滅,發展到後期,安東有許多世居當地的部族,徹底消失了.

——

安東國內未來的風雲暫不多表,回到上海港,有來者,自然也有去者。在北方客商不斷南來的同時,從春夏之際自南麵北來的商船,在交易完成,備好貨物後,也陸續拔錨起航,準備順著季風踏上回歸的旅途。

這些商船之中,除了漢人之外,以南洋封國以及天竺、大食人居多。至於曾經也算南洋航線上主角的土著商隊,也在大漢對南洋諸島的分封過程中成為了過去式,要麼成為漢族的附庸,要麼直接破滅,或者淪為海盜。

最值一提的,或許還得是大食商人了,即便發生了殘酷的“廣州之變”,但在幾年後的雍熙朝,他們又陸陸續續地從金洲海峽穿過,經良平港周轉北上,到大漢本土來做生意。

沒辦法,利益的誘惑實在不淺,精美的絲綢、瓷器,暢銷的茶葉,隻要拉回去,就能行銷整個中西方世界,賺取海量的利潤。

因此,不管大漢在宗教政策上有多嚴格,對外來宗教態度有多惡劣,他們還是劈波斬浪地來了。

最多,到東方之後,去掉頭飾,藏起信仰,對於跑船的大食商人來說,還是金錢與利益更親切些。更何況,那位傳說中的掌握著世間生死偉力的“暴君”已經駕崩了,新繼位的可是一位仁慈英明的皇帝。

於是乎,大食商人又行了.

不過,千帆競渡的場麵雖然壯觀,對於初抵上海縣,還未理清頭緒的曹永一行人來說,卻來不及觀賞了。

他們幾乎迷失在這座崛起時間並不長的商業之都中,甚至一度有種鄉巴佬進城的錯覺,要知道,他們可是來自京畿,在見多識廣方麵,是絕對自信的。

當然,不管是城市規模還是管理,京畿都不可能是此時的上海縣所能比的,隻不過這裡的商業氛圍實在太濃厚了,又不像東京那邊始終有政治強權在上麵壓著,這裡似乎才是大漢商人的天堂。

各種帆船是兩江(長江與鬆江)最好的裝飾,水道上最忙碌的是那些導引船,貨物到港之後第一件事便是辦理停泊及稅費登記,如螞蟻一般的力工搬卸著貨物

所有人都行色匆匆、四處奔走,仿佛慢一秒就會丟掉生意一般。

沿鬆江兩岸鑲嵌著大大小小的碼頭,沒有一處停罷,岸邊是連排成片的各類建築,以磚石、磚木結構為主,看著既乾淨整齊,又結實耐用

一切的一切,既新奇,又震撼,又那麼瞬間,曹永甚至產生了投身在這座港口城市一般,大漢帝國竟然還有這樣的地方,這是與威嚴京畿完全不一樣的壯觀。

當然,對於外鄉人尤其是第一次來的人來說,這種表麵的震撼與誘惑,就已經足夠了。

曹永等人運氣比較好,他們還“有幸”地見識了一場械鬥,就發生在鬆江南岸的甲字十六號碼頭上,一群頭纏紅巾、如匪如盜的漢子坐船闖了過來,手裡拿著武器,對碼頭上的力工見人就砍,逢人便殺。

十六號碼頭這邊也不甘示弱,很快便從倉場、貨船上跑出幾十個人過來支援,也是手拿武器,各個凶狠。

雙方得有兩百來號人,砍得倒下一大半,方才在聞訊趕來的水兵、巡役的控製下停下爭鬥。然後,兵器被收繳,領頭的人被差役帶走,剩下的人則各自料理傷員.

這樣的血腥的械鬥,對於來自京畿的曹永等人,是既震撼,又驚悚。都說江南水鄉,風花雪月,怎麼鬥起如此狠辣,若不是眼前的繁庶之景,曹永甚至懷疑自己到了一個刁民遍地的偏遠之所

這樣的械鬥,顯然不是第一次,從水兵、差役那熟練的控場手段與高效的處置,以及周邊地方雖然關注,但習以為常的表情,就可窺一二了。

畢竟是常年在京中行市奔走的牙郎,震撼之後,曹永也就意識到了,就像京城裡一般,在那喧囂繁榮的背後,在朱門權貴目不斜視的陰溝暗角,有太多殘酷、罪惡的東西

而發生在鬆江大大小小的械鬥,除了碼頭上討生活的幫派勢力鬥爭,往大了講,甚至可以說是蘇、秀二州之間的角力。

鬆江流經蘇州,注入長江而入海,而下遊鬆江一段,正是蘇、秀二州的州界。

從海外貿易興起,到朝廷設立上海務,再到鬆江沿岸的大發展,利益越來越大,所引起的利益之爭自然也越來越爭鬥。簡單地講,蘇、秀兩州都想將鬆江之利攬入自己懷裡,獨占其利。

秀州這邊認為,蘇州已有長江之利,不應該再貪圖鬆江,曾提出,要麼將鬆江下遊地北岸的土地劃到上海境,要麼蘇州不在北岸開辟商埠、碼頭.

然而比起秀州的算盤,蘇州的胃口可要更大,直接建議兩州合並的,把秀州劃給蘇州。

這個建議,道司那邊當然不可能同意,首先金陵那邊就強烈反對,江南諸州,一個蘇州就已經很能打了,還要把秀州吞了,儘占兩江之利,置我堂堂首府於何地,想得太美了。

很多時候,矛盾隻會愈演愈烈,蘇、秀之爭便是如此,從水利、港口之利,後來又漸漸演變成產業之爭。

秀州棉產業的崛起,首先對蘇州的傳統紡織印染業產生巨大影響,另一方麵,蘇州的棉紡織水平也不低,產業也相當龐大,同樣有大量商民壓在上邊,你秀州要做江南棉業中心,蘇州豈能坐視不理。

而這種爭鬥,當然不可能停留於口頭上,很長一段時間內,兩個官府意誌,兩股商業意誌,相互角力,陰謀詭計,明槍暗箭,是層出不絕,演變到最後,在沿鬆江一線,上千人的械鬥都發生過。

一直到當年壽國公李少遊到任金陵,又爆發了一場械鬥,蘇州棉商的一些打手,甚至去燒毀人家的棉場,造成了大量死傷。李少遊在了解前後情況後,立刻介入,對兩州從官場到商場之爭進行調停。

李少遊並沒有直接進行利益劃分,而是讓雙方自己談,必須談出一個結果,他的威脅則直接針對兩州長官,談不攏,他們官帽子也就彆想保住了。

於是,在李少遊的強大壓力下,方才達成了一個“鬆江協議”,約定共享鬆江港口之利,同時雙方各自成立棉行,各自約束,禁止燒殺打造等惡意競爭手段等等。

簡單地講,這隻是一份“休戰協議”,不過,從那以後,那種毫無底線,影響產業發展的暴力競爭,是被禁止了,再也沒有發生。

但是,圍繞著鬆江的利用,在迎客、攬貨、稅收諸事上,各種衝突依舊存在,小規模的械鬥依舊不停。像曹永一行人見識的發生在十六號碼頭上的廝殺,也隻是中等規模。

萬商雲集,車馬輻輳,繁榮而忙碌的鬆江河底,不知埋葬著多少不知姓名的冤魂.


最新小说: 綁定扶持,開局暴擊十萬倍 高武:天賦差?我直接氪金加點 重生帶引擎 吳恩達的咒語 心聲泄露之後 闖靈山,踏淩霄,我為西遊第一仙! 我在修仙界搞關係 搬空養父母家,七零真千金養大佬 本想在星際摸魚,結果混成霸主了 織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