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繞線機械臂在膠帶上饒了一層銅絲後,另一根機械臂又加入進來,迅速在第一層銅絲上麵噴塗一層淡黃色特殊膠水。
膠水剛剛噴塗完畢,繞線機又開始繞線工序,迅速在膠水上再繞一層線圈。
接著是第二層,第三層……
加速線圈一共有十六層。
六台高速繞線機一起在膠帶上繞線,當一個加速線圈繞好後,特氟龍塗層軌道會立刻移動幾毫米距離,讓繞線機械臂在線圈旁邊的空位處,繼續繞線。
廠長陸城宇介紹說這六台繞線機一旦開始工作,就會不停的在膠帶上繞線。
這樣它就可以繞出一條長長的,可以長到沒有儘頭,上麵粘滿了加速線圈的膠帶。需要時,直接裁剪膠帶,就可以拿去貼在電機上下外殼上。
因為是全自動繞線設備,在不出現故障情況下,它們一天可以繞出五萬套磁懸浮線性電機所需的線圈。
接下來是外殼加工工藝。
電機外殼采用鋁錳合金材料,這種合金也被很多鋰電池廠商,用來充電當鋁電池保護外殼。
它在具備鋁合金一係列的優點同時,還有著比鋁合金更高的耐熱,和更高的延展性,和抗氧化性。
它不會像鋁合金那樣容易斷裂,即使是遭遇外力,也隻會像鋼鐵那樣發生形變。
電機外殼當然是c加工工藝,電機廠從金屬加工廠那邊訂購專門厚度的鋁錳合金板材,接著把鋁錳合金板材切割成一條一條特定尺寸。
加工中心可以在這些特定尺寸的板材上,加工出電機的上下外殼。
理論上來說,隻要是數控加工中心,都可以加工這種外殼。
但它的效率太低。
因為加工中心在做不同加工工序時,需要更換不同刀具,同時主軸來回運動,極為耽擱時間。
為了達到大規模量產目地,電機工廠把電機外殼加工工序裡,那些耗時的加工工序單獨拿了出來,用專用設備加工。
比如開槽。
電機的尺寸厚度為一點八厘米,外殼厚度是一點五毫米。
所以需要在板材上開出7.5毫米深的凹槽,用來容納磁軌和動子。
如果是c加工中心來開槽,它要換刀,然後來回移動,用銑刀一點點把槽開出來。
這很浪費時間。
現在用專用設備來開槽,直接用直徑21毫米的銑刀,一刀銑出7.4毫米深凹槽。
它隻有一個功能,就是銑槽,彆的乾不了。
加工中心要十分鐘加工時間,那它隻要十秒。
銑刀會預留0.1毫米加工餘量,給加工中心精加工用。
銑槽如此,外殼加工也是如此。
切割設備在切割板材時精度很差,如果用c加工中心來對外殼精加工,同樣很消耗時間。
工廠這邊準備了高精度自動銑平設備,板材切割完畢後,直接用設備銑出外殼所需要精度。
幾米長板材,一刀銑下去,搞定。
剩下那些鑽孔,內部固定槽的精加工,再留給c加工中心去做。
外殼如此加工,內部動子也是如此。
但剩下的磁懸浮軸承加工,和光柵傳感器,電機廠這邊就有些抓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