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天暫時放棄了關於【z06】係列的研究。
正如圖紙介紹的那樣,單單隻是引擎部分的製造,涉及到的科技工藝就異常複雜,這對於剛剛啟動修複的空間站來說,有些不堪重負。
...
此時時間過去了16個小時,第一批礦石資源已經運送回空間站。
在空間站的冶煉區,四座修複成功的【電磁冶煉爐】正式投入使用。
巨大的電流通過傳輸線路被輸入到電磁熔爐中,電極電弧產生的高溫再將母礦不斷提純冶煉。
隻是這種最初級的冶煉爐效率並不算很高,按照勘采飛船每小時50微標準單位的速度,每座【電磁冶煉爐】每小時隻能冶煉接近15微標單位的礦石。
即使四座【電磁冶煉爐】24小時不停爐的冶煉,產出的材料再進行加工也隻能滿足第四片區光板鋪設的需求。
路天打開女媧製定的實時生產統計表。
限於機器人的配置,機器人修複一台【電磁冶煉爐】的時間,是4個小時。
這也就是說,整個空間站的修複進度會因為冶煉速度而拖慢4個小時。
但是繼續擴大至整個產線,這4個小時的時間會被逐漸拉長,最後形成整個修複計劃的延後。
他想了想,要根本解決問題,是要在不造成用電負荷的情況下,將效率提升上去。
他進入到科技研究板塊,考慮了一會最後還是將【人工智能學】【基礎冶煉】的等級都提升到了c級。
【c級人工智能學:機器人工作效率提升13,能源消耗降低13,裝備【智能芯片】的機器處理量提升20,下一等級提升消耗科技點100點】
【c級基礎冶煉:冶煉效率提升13,基礎產出提升13,能源消耗降低13,下一級消耗科技點40點】
這種科技的提升效果很直觀。
他在實時生產統計表裡能看到,【電磁冶煉爐】冶煉效率提升到每小時21微標準單位,機器人修複的效率直接縮短至3小時16分。
雖然他身上隻剩下11點科技點,但是無論是機器人還是【電磁冶煉爐】的效率都提升了一個檔次。
而且在滿足第四片區光板的鋪設需求後,多餘的資源會直接投入到【智能大棚】的維修建造中。
他沒有著急的使用科技改裝板塊再次提升機器人和冶煉爐的能力。
在第四片區光板鋪設完成前,大幅度的增加機器人數量投入產線的生產,對於現有的能源係統來說是一種負擔。
目前整個光電係統的用電負荷率已經達到了90以上。
至少在第四片區光板鋪設完成後,空間站的維修工作已經達到了滿負荷。
而一旦第四片區【矽晶采光板v3】鋪設完成,整個空間站的能源係統將會有質的提升。
路天再次確定生產沒有出現異常現象後,繼續來到【農牧區】投入到農牧工藝的研發中。
...
...
時間就在路天不斷微調修複計劃和科技推進中度過。
時間來到第六天,平靜的空間站終於迎來了一個好消息。
由齊鬆,莫秋,呂成原組成的團隊,終於將【深空探測v1】的科技工藝全部攻破。
【曙光號】空間【雷達係統】需要更換的零配件全部經過計算驗證,並且重現優化了程序算法。
【深空探測】,已經可以正式的投入使用!
路天心裡有些激動。
他一直記得在離他們854萬公裡之外的地方,還有一艘【f級的米歇爾護衛艦】。
在過去的監測中,這艘戰艦一直保持著每秒一次的電磁波動,但是自始至終,它都沒有挪動過位置。
“女媧,啟動【深空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