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將車騎將軍調回長安後,誰又負責鎮守荊州呢?
糜暘注意到了馬良詫異的目光,他正要開口解釋,卻沒料到大堂之外突然有一聲笑聲響起。
“大將軍這是認為孫權會不安分呀!”
聽到這句話後,堂內的人齊齊將目光將大堂門口望去。
在眾人的注視之下,諸葛亮攙扶著劉備緩緩步入堂內。
見是諸葛亮與劉備到來,大堂內的人紛紛朝著他們二人行禮。
就是糜暘也快速來到劉備與諸葛亮身前,執禮甚恭地對著劉備與諸葛亮分彆一拜。
當糜暘重新抬起頭後,他的臉上已然掛上了喜色。
他今晚終於可以不用加班了!
看見糜暘臉上的喜色後,劉備與諸葛亮哪裡還不懂糜暘的小心思,劉備率先笑罵一句道:
“年紀輕輕就如此憊懶,與朕年輕時真是一點不像。”
劉備笑罵完糜暘後,諸葛亮看了一眼糜暘案上的如山公文,他也有所不滿地說道:
“些許公文,就讓你生畏至此。
我的理政之能,你是一點都未學到。”
在諸葛亮的眼中,那些如山的公文真不算什麼。
要是他來主政,一天之內就能料理的清清楚楚。
劉備與諸葛亮兩位如師如父長輩的“責問”,讓糜暘的臉上浮現了不好意思的神色。
但厚臉皮的糜暘也隻是不好意思了一會,便引著劉備與諸葛亮來到兩處上座入坐。
等劉備與諸葛亮入坐後,糜暘看了一眼在場憋笑的眾人下令道:“你們都先退下吧。”
聽到糜暘的話後,在場的尚書台眾尚書,連忙朝著堂外走去。
再晚走一步,他們怕自己就憋不住笑了。
誰又能想到,宛若當世霍光的大將軍,竟也會有被人教訓的時候呢。
待閒雜人等都離開後,糜暘先看向諸葛亮應道:“然也。”
方才說糜暘擔憂孫權生亂的人正是諸葛亮。
而當糜暘說出然也二字後,劉備與諸葛亮臉上的笑意也漸漸消失。
劉備臉色有些凝重地問道:“子晟是擔心孫權會背棄大漢,轉而與逆魏結盟?”
劉備很清楚,要是孫權又想對荊州出手,那麼孫權是肯定會先與曹魏結盟的。
以大漢目前的國力,孫權不可能會讓自己一家來對付大漢。
劉備在問完那句話後,又接著問道:“子晟可是收到什麼消息了?”
劉備知道糜暘有司聞曹,消息一向靈通,故而有此問。
麵對劉備的詢問,糜暘搖了搖頭。
司聞曹消息再靈通,也不可能為糜暘探查到曹魏與江東密謀的事。
隻不過雖未有確切的消息,可糜暘自有對局勢的看法。
“我朝光複關西休養生息數年之後,國力定然會處於逆魏與江東之上。
孫權雖狡詐,卻並非昏庸之人,這一點他自然也會知道。
陛下向來知人,陛下認為孫權會甘願交出手中權柄,為我大漢一閒侯乎?”
糜暘的詢問,劉備根本不需要思考,立即脫口而出言道:
“絕無可能。”
而當劉備做出這個判斷後,他也就明了糜暘為何會有此擔憂。
有些事情不需要通過情報來知曉,通過對人心的了解及對天下大勢的把握,也能順理成章地推斷出來。
“陽認為,至多不過數月,孫權一定會對荊州出手。”
聽到糜暘如此肯定的推斷,劉備臉上的神色更加凝重了些。
但同時劉備的臉上也浮現了不解的神色。
“子晟既然擔心孫權會再次陰謀奪取荊州,為何還要召益德還朝呢?”
讓張飛及時從宛城退兵,從而布防荊州,這一點劉備可以理解。
但在張飛布防完荊州後,卻還要讓張飛回到長安,劉備卻是不懂了。
見劉備有所疑惑,諸葛亮出言解釋道:“豺狼欲行猥瑣之事,卻往往會顧忌守家功犬。
可若是守家功犬不在,豺狼還會有所遲疑嗎?
相比於暗箭難防,主動誘敵入甕往往是更好的辦法。”
諸葛亮的解釋讓劉備恍然大悟。
果然天下間能跟上糜暘思路的,唯有諸葛亮一人。
隻是糜暘想召張飛還朝的目的,卻不止是這個。
“陽打算在車騎將軍還朝後,就公開上書,請求陛下追贈故大將軍為王。
此等大事,定然會引起朝野一片嘩然。
車騎將軍若在朝,陽心中將更有把握。”
糜暘的話讓劉備的眼神一下子變得柔情起來。
雲長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