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當年在新野城外,亦是這麼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
他領著他的一眾手足,圍坐在新野城外的一處篝火旁,互相依偎著。
新野是座小城,無法與長安相比。
那處篝火更是幾人親手倉促構造的,也不能他眼中的這座高台相比。
可劉備卻永遠忘不了那天晚上,因為他覺得那天晚上的火,是他一生中以來感覺到最為溫暖的。
也因為在那天晚上,暢談大笑的他們,曾於皎皎月光下許下的一個諾言。
有些人雖然已經不在,可諾言又怎麼可以忘記呢?
我這就帶你們一起赴會!
劉備的腳步很快,快到讓旁人一點都不覺得他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者。
十數丈的高度,在劉備矯健的步伐之下,沒有用多少時間就已然全部越過。
當劉備踏上台頂之後,在禮官的指引下,長陵內外那驚得烏雲退散的高喊聲才漸漸停息,俯身的百位漢臣也才漸漸抬起頭來。
這一刻劉備帶領著他的皇子們,轉身正對著下方的諸位漢臣。
而百位漢臣一抬起頭,借助著明亮的火光,他們中的不少人,一眼就看到了劉禪等幾位皇子懷中捧著的靈牌。
離得稍遠的漢臣,可能看不清靈牌上的名字,可數位皇子的這一舉動,就足以讓他們感到十足的震驚。
他們懷中的牌位屬於何人,是何人能在這元旦之日,讓天潢貴胄親捧牌位,奉上高台?
而離得近的漢臣,卻是能一眼看清靈牌上的字。
關羽、糜竺、孫乾、簡雍......
在意識到是這幾人得到這樣的死後尊榮後,他們的心中迸發出了不一樣的情緒。
張飛、趙雲、諸葛亮、糜暘等人的眼眶慢慢變得濕潤,他們的心中翻滾著濃烈的思念與感激之情。
可還是有一些如許慈這般的漢臣,覺得劉備此舉不妥,實在有違禮法。
特彆是作為太常的許慈,當第一眼看到靈牌上的名字後,正在撫須的許慈驚得差點沒將胡須給扯下來。
第一時間,許慈就想出聲規勸劉備。
若單單隻有關羽倒也罷了,他剛剛被追封為王,稍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話,也不是不可以。
可糜竺、孫乾、簡雍等人生前的官位,最多不過才九卿,孫乾與簡雍甚至還未步入九卿的層級。
這樣身份的臣子,怎能擔得起皇子親捧靈位的殊榮呢?
親捧靈位,與親扶靈柩並無區彆。
可還等許慈說出第一句話,劉備便從劉禪的懷中親手接過關羽的靈位,然後對著下方的諸位漢臣高聲說道:
“朕知道,卿等有許多人都在好奇,大漢的皇子手中捧得的是何人靈牌。”
“朕這就告訴卿等,他們手中所捧的,正是雲長、子仲,公佑,憲和等人的靈牌!”
借助著居高臨下的優勢,加上劉備的聲音中氣十足,他的話能輕易的被下方許多漢臣所聽到。
就算有的大臣因實在離的太遠聽不清劉備的話,也會有禮官在一旁層層傳遞,保證劉備的話傳入每位漢臣的耳中。
當聽到那幾位靈牌屬於何人後,許多漢臣的臉上流露出震驚的神色。
竟然是這幾人的?
劉備早就預料到,許多漢臣會有這樣的反應。
隻是他們不應該獲得這番殊榮嗎?
“昔文王歌德,武王歌興。夫命世之主,樹身行道,非唯一時,亦由開基植緒,光於來世者也。
自我中漢之末,王綱棄柄,雄豪並起,役殷難結,生人塗地。
於是我感而慮之,初自燕、徐,曆行征討。
自時,彼等已相隨也。
今漢室信義著於四海,威風肅震萬裡,可稱複興也!
昔我與彼等兵刃同當,今自當尊榮同享!
況奸凶懟險,天征未加,猶孟律之翔師,複須戰於鳴條也。
天祿有常,誌於一統,欲償此誌,惟賢惟德。
何謂賢德?
今日諸皇子所為者,是也!”
劉備將他的心中想法全部說了出來。
而在聽完劉備的想法後,大臣心中存在的疑慮儘數消散。
因為劉備在他的話語中,很清晰地講述了,他今日之所以要給關羽、糜竺等人這般殊榮,是因為他們過往的付出。
另外他是要用行動告訴天下人,今漢是看重忠臣良臣的。
隻要是大漢的忠良之輩,那麼大漢就會儘可能給他尊榮。
這便是劉備認為的賢德的重要體現。
劉備也認為唯有做到這一點,大漢在將來才能一統天下。
另外劉備還隱晦的表達了一件事:
以為今日的大宴,是為了他劉備一人歌功頌德才開的嗎?
歌功頌德是不錯,但絕不是為了他一人。
今日歌功頌德的對象,應當是那些曾為大漢的複興效力過的人。
劉備絕對是個說到做到的人。
“驃騎將軍!”
還未等自己回到禦座上,劉備就迫不及待的呼喚起馬超。
而在聽到劉備突然呼喊自己後,馬超的第一反應是呆愣。
他聽懂了方才劉備話語中的深意,但他沒想到劉備會第一個想起他。
可馬超的反應還是很快的,在微微的一愣後,馬超連忙從一側走出對著劉備一拜:
“臣在!”
看著馬超那雄偉的身形,劉備的眼神是複雜的,正如他對馬超的看法。
可不管之前的看法如何,近年來馬超為大漢的付出,足以讓他做出今日的舉動。
“驃騎雄起,連橫合從,首事三秦,保據涼隴。宗計於朝,出則效死,退則安坐。先守陰平,後複潼關,誌壯氣剛,忠勇雙全!
今加驃騎將軍三千戶食邑,另可恩澤一馬氏子為後嗣,承繼香火!”
當劉備的傳遍整座高台上下後,整座高台幾乎是浮現起了一片驚呼。
都猜出今晚劉備要大肆封賞有功之臣,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劉備竟然一上來就開大呀!
不先喝點酒潤一下的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