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日後你們與相國共事之時,能對相國事之如父。
切記!切記!”
劉備此話一出,高台上下全場躁動。
除去糜暘外,任何一個人聽到劉備的這番話,沒有不感到不可置信的。
劉備竟是要讓劉禪四位皇子,以後將諸葛亮當做父親般看待!
這?
就算考慮到場合,嘈雜的喧鬨聲沒有響起,但一眾漢臣之間,早就開始麵麵相覷,左顧右盼。
許慈都快要把後槽牙咬碎了!
他們是真的沒想到,劉備竟會當眾讓大漢的四位皇子,將諸葛亮當做他們的第二位父親。
在華夏的曆史上,不是沒有出現過皇帝稱呼某位大臣為“父”的事。
例如周武王。
從這個故事來看,讓幾位皇子稱呼一位大臣為“父”,倒也算不上什麼。
可眼下的場景,卻絕不能與周武王的事例相提並論。
因為周武王稱呼薑子牙為“仲父”,主要原因是他敬重薑子牙的品格才能,屬於是一種情感上的自發行為。
但眼下劉備是以君王,父親的身份,以囑咐的方式讓四位皇子稱呼諸葛亮為“仲父”。
今日是什麼場景?
萬人矚目,勢必載入史冊,再加上劉備特殊的身份,可以說劉備的這道囑咐,與一道正式的詔令並無差彆。
而在這道詔令的影響下,四位皇子稱呼諸葛亮為“仲父”,可不單單是個人情感方麵,而是要受到當世禮法的約束的。
四位皇子隻要一日是劉備的子孫,他們都要將諸葛亮當做真正的父親看待。
不然天下間的禮法,第一個就不會饒了他們。
可以說當劉備的這番話說出來後,劉禪四位皇子與諸葛亮,已然成為了萬世不易的父子關係了。
這樣的事實,如何不讓人感到瞠目結舌?
特彆是四位皇子中還包括了劉禪,那可是下一任的大漢天子呀!
四位皇子中,劉禪倒是一如既往的不覺有異,劉永、劉理也不太懂內中關係,隻會乖乖聽劉備的話行事。
幾乎沒有過多的猶豫,劉禪三位皇子就齊齊在眾臣的眼中,對著身前的諸葛亮深深一拜:
“相父!”
三位皇子此話一出,宣告了他們與諸葛亮之間特殊關係的締結。
但還有一位皇子未動,那位皇子正是早對諸葛亮不喜,性情又剛橫的劉封。
劉封想認諸葛亮當父親嗎?
那絕對是不想的,正因為如此,他才在劉備的注視下猶豫了。
可看到他的猶豫後,劉備的目光卻陡然銳利起來。
似乎是察覺到劉備的目光,為了不讓劉備動怒,亦為了不在天下人麵前傷害劉備的威望,哪怕心中百般不願,但劉封最後還是對著諸葛亮深深一拜:
“相父!”
這兩個字,可謂是劉封這輩子以來,叫過的最不願的兩個字。
可不願歸不願,今日之日他再也難以違逆諸葛亮了。
見劉封終究沒有做一些傻事,劉備才放下心來。
劉封不知道的是,劉備這一個舉動,本質上也是在保護他。
父子的關係,從來都是相互的。
不得不說,今日劉備做的事都太過突然,也沒和任何人商量過。
由於太過突然,待劉禪四位皇子都向諸葛亮口呼“相父”之後,諸葛亮才堪堪反應過來。
不能怪諸葛亮反應慢,這換做哪位臣子在他今日這個位置上,不會有短暫的失神呢?
況且就算他不失神,身為臣子的他,亦不能改變什麼。
劉備今日明擺著,就是要用他身為帝王的權力,來為大漢的將來鋪好路。
看著四位稱呼自己為“相父”的皇子,又看了眼臉上飽含期待的劉備,火影閃爍之際,諸葛亮想起了當年在隆中時,劉備對他說的一番話:
“先生此番跟備出山,備全身上下截然無一物,並無厚禮相贈。
但備自有一顆誠心在。
今日之後,備絕不疑君,亦絕不負君!”
想起這番話的諸葛亮,臉上早已經布滿了淚痕。
數十年來,劉備從未辜負過當日許下的諾言。
人生有幸能得這樣一位主君,又複有何求呢?
諸葛亮伸手拂去臉上的淚水,然後連忙上前於眾臣麵前將劉禪四位皇子扶起。
待完成這個舉動後,諸葛亮轉身看向劉備。
不同於諸葛亮,這一刻劉備在笑,他笑得很開心。
看著眼前這位與自己相知數十年的主君,諸葛亮雙手舉過頭頂,對著劉備大禮拜道:
“此生不相負,來生複君臣!”
劉備原以為諸葛亮會向他表示感謝,可他沒想到諸葛亮會心有所感說出這一句話。
而這句話又何嘗不是劉備的渴望呢?
劉備的眼眶亦濕潤了。
他上前親手將諸葛亮扶起,然後拍著諸葛亮的手說道:
“固所願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