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朱氏小兒,真是如此說的?”
在永安城外的一處軍營內,一位麵容冷峻的男子,氣的拍案而起,對著下方的親信喝問道。
這位男子正是韓綜。
麵對韓綜的喝問,深知韓綜好殺生秉性的親信,是一點遲疑都不敢有。
“千真萬確!
屬下在宴席上親耳聽到的。”
聽到親信的回答後,韓綜臉上浮現了濃厚的驚惶之色,他不受控製地跌坐在了地上。
韓綜知道,縱使朱桓膽子再怎麼大,他也不可能假傳陸遜的命令。
解煩兵的前身,是先吳侯孫策的親軍。
而解煩兵正式設立的時間,乃是在公安之戰後。
自公安之戰孫權慘敗後,心中擔憂的他,便下令韓當以孫策留下的親軍為基礎,再去丹陽郡招募敢戰之士,從而組建起解煩兵。
解煩兵的寓意是“戰無不勝,能解糜危”。
自解煩兵成立後,就一直是韓當擔任解煩督,統率著這支勁卒。
而數年的統率下來,解煩兵漸漸的都快成為韓當的私人部曲了。
這也不怪韓當有私心,實在是東吳兵製是私兵製,在這種製度下,化公為私,幾乎是一件必然的事。
儘管在韓當死後,孫權下詔將解煩兵一分為二,分彆交由胡綜與韓綜統領。
可胡綜的統兵之才並不強,加上時日尚短,數千解煩兵身上還是牢牢有著“韓氏部曲”的印記。
韓綜深知,戰力強悍的解煩兵,是他在韓當死後安身立命的唯一依仗。
可現在,陸遜卻要將他安身立命的唯一依仗給奪走,這怎麼可能不讓韓綜感到驚慌。
特彆是韓綜知道,他之前做的那些惡事,早就讓朝內的許多人都看他不滿了。
儘管孫權一直並未因那些事下詔責問他,隻是韓綜怎麼能保證,孫權不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呢?
那個時機,或許就是他手中兵權被奪走的時候。
想起過往聽到的張昭淚灑大殿的傳聞,又想起孫權是怎麼對待孫登的,韓綜心中對孫權就實在難以抱起一絲期待與信任。
以張昭地位之重,以孫登身份之親,孫權都尚且能拋棄就拋棄,更何況自己與孫權非親非故呢?
就算孫權真的不想對他下手,可一旦他失去對解煩兵的控製,那麼沒有兵權護身的他,能抵擋的住那些仇人的陷害嗎?
這時候韓綜又想起了,方才親信向他複述的朱桓的話。
不可能!
很快的韓綜就意識到,要是真讓陸遜奪走他手中的兵權,那麼他的未來,與一隻待宰羔羊無異。
韓綜想死嗎?
那肯定是不想的。
於是乎一個大膽的想法,漸漸地浮現在韓綜的心中——另投明主!
韓綜現身處永安,以永安的地理位置而言,他投降大漢或者曹魏都可以。
而這個明主,該選擇誰呢?
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韓綜突然想到了朱桓平安歸來的事。
陸遜的戰書內容,韓綜是親眼見過的。
原本韓綜以為,以糜暘以往在江東流傳的形象,他在看到那封戰書的內容後,肯定會忍不住怒氣殺了朱桓及徐盛泄憤。
但結果是並沒有。
這一點足以體現了,糜暘的形象在以往,絕對被惡意醜化了。
糜大司馬,是個有德之人呀!
試想想,麵對送來謾罵戰書的人,糜暘都能大度的放過,更何況是有意撥亂反正的自己呢?
一旦事成,彆說保有一條性命,恐怕高官厚祿都不在話下。
另外現今曹魏與東吳是聯盟的關係,要是他投往曹魏,曹魏為了聯盟大局,是有可能不接納自己的。
對於惡人來說,他們考慮利害關係,往往會有著額外的天賦加成。
幾乎是一瞬間,韓綜就在心中重新為自己選擇了一個明主。
而韓綜也是個果斷的人。
韓綜立即伏首在案,提起毛筆寫了一封真心實意的信箋。
當放下手中的毛筆後,韓綜又認真的檢查了一遍信箋中的內容。
不錯,夠舔!
韓綜對自己寫的內容,感到頗為滿意。
見沒啥問題後,韓綜便喊來一位親信。
韓綜慎重其事的將手中信箋交到親信的手中,然後囑咐道
“以最快的速度,將這封信送往襄陽。
記住,若是有幸能得見糜大司馬,態度一定要恭敬!”
聽到韓綜的吩咐後,他的親信卻沒半分驚訝的神色。
這不是因為這位親信,不知道韓綜的行為是在通敵。
是因為這位親信,知道韓綜太多的秘密了。
韓綜連地方裝滿貢品運往建鄴的船隻都敢打劫,還有什麼事是他這位主上做不出來的?
親信小心地接過韓綜手中的信箋,對著韓綜鄭重一拜後,便快速離開了營帳之中。
望著親信離去的背影,韓綜在心中默默祈禱道
“大司馬,您一定要信我呀!”
數日之後,江夏郡,夏口。
剛剛從建鄴返回夏口的陸遜,在第一時間召見了徐盛。
在徐盛到來後,陸遜問起了他跟在朱桓身邊,這段日子裡的見聞。
麵對陸遜的詢問,徐盛一五一十地開始回答。
陸遜一邊聽,一邊批示著案上的文書。
在聽到糜暘麵對他的謾罵戰書並未動怒時,陸遜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
雖說糜暘並未中他的計有些讓陸遜遺憾,可陸遜心中又覺得,以糜暘的聰慧,他本該如此。
原本說完這些,徐盛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可為了做到知無不言,徐盛漸漸談起了在永安宴席上朱桓的表現。
就是這一談起,讓原本淡定的陸遜猛然抬起了頭。
“你是說,休穆當眾談及吾要讓他擔任解煩督一事?”
徐盛不解陸遜為何會對這事這麼看重。
畢竟朱桓此舉雖說有些孟浪,可他的性格一向如此不是嗎?
不過麵對陸遜的詢問,徐盛肯定的點了點頭。
在看到徐盛的點頭後,陸遜手中的毛筆,徑直掉落在了地上。
“朱桓你個混賬!”
一向修養極好的陸遜,第一次在外人麵前動了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