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岱再無其他言語,他抬起有些佝僂的身軀,緩緩離開了閣樓中。
呂岱不知道的是,他落寞無奈的背影,全都落入了周魴的眼中。
這一刻周魴想起了,之前周益向他彙報的那件事。
主上親臨,豈可無禮獻上?
…
當糜暘親臨柴桑,賀齊戰死,《伐吳檄文》這三則重磅的消息,在軍中流傳開後,兩萬餘吳軍都陷入了惶恐中。
退不能退,進不敢進,便是眼下這兩萬餘吳軍麵臨的局麵。
在這矛盾的局麵下,全軍上下都支持起了呂岱按兵不動的做法。
至少在呂範援軍到來前,兩萬餘吳軍都不想邁入柴桑的地界中。
而趁著全軍上下不安之際,周益奉周魴之命,趁著夜色潛行前往了柴桑城外。
借助特殊的聯絡渠道,周益到來的消息,很快被送到了糜暘的耳中。
聽聞周益有要事求見,糜暘讓蔣濟將他帶了進來。
周益在來到糜暘身前後,恭敬的從懷中取出周魴的密信呈給糜暘。
收下密信後,糜暘展開看了起來。
糜暘本在吃著牛肉,可隨著目光在密信上的流動,糜暘頓時覺得手中的牛肉不香了。
大丈夫,吃牛肉算什麼本事。
要吃,就該吃下數萬敵軍!
“叫董卿來!”
糜暘連忙放下手中的著,並對蔣濟吩咐道。
見糜暘臉有喜色,蔣濟深知事關重大,不久後他就將董允帶到了自己身前。
在董允到來後,糜暘將手中密信接連交給他與蔣濟閱覽。
董允先看完密信中的內容,看完後董允不由得大喜道:
“真是天助大司馬,若周魴所言無誤,柴桑以西,將可旦夕可定也!”
而相較於董允的喜悅,蔣濟就顯得慎重一些。
“臣以為周魴所言,大多隻是猜測,他尚無法確定呂岱心意。
今我軍頓兵柴桑城外,呂岱退避三舍,我軍得他或不得他,並不緊要。
臣以為無須冒險。”
周魴在密信中說的是,他察覺呂岱似有背叛孫權的想法,希望糜暘好好利用這一點。
乍一聽周魴的建議很好,但對周魴這樣的人,蔣濟並不敢輕信。
另外若糜暘真想勸降呂岱,那麼派去的使者就既要有身份,還要與糜暘關係匪淺,這樣才能取信於呂岱。
隻是一旦將這人派去了,那他的生死就全在呂岱的一念之間。
蔣濟持重的建議,令糜暘臉上流露出思索之色。
而在看到糜暘有所遲疑後,董允果斷自薦道:
“昔馬驃騎受製於張魯,鬱鬱不得誌。
先帝聽聞便派德昂勸之。
德昂懷義前往,引得馬驃騎願棄暗投明。
子通焉知今日之呂岱,定非昔日之馬驃騎乎?
懷義勸賢,德昂能做得,我亦可!”
董允臉色堅定,自請為使。
麵對著董允的毛遂自薦,蔣濟依然心有顧慮。
但蔣濟不想直接反駁董允,他看向糜暘言道:
“當初大司馬曾言,呂岱老而不死是為賊。”
蔣濟的勸諫相當委婉,他這是提醒糜暘,呂岱老謀深算,有些事可能是他故意為之。
糜暘在聽完蔣濟的提醒後,臉上的確有了慎重的神色。
可讓蔣濟沒想到的是,糜暘接下來是這麼說的:
“孤確有此言。
然尊愛長者,是漢室傳統。
對老者,不要總是喊打喊殺的。
不然顯得孤殘忍。”
糜暘的話,直接將蔣濟聽愣了。
在蔣濟無言的時候,董允卻大喜。
糜暘的言外之意是,他願意給呂岱一個機會。
同樣的,這也是糜暘給他的機會!(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