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節鉞之權,乃是劉備勢力中,劉備賜予部下最高的權力象征。
假就是短期代理。
節代表君王的身分。
凡持有節的大臣,就代表君王親臨,可行使相應權力。
鉞為斧鉞,一種刑具,專屬於君王。
劉備之前賜予關羽假節鉞的權力,就是向關羽賜予一種“如王親臨”的權力。
今年劉備即位漢中王後,派使者到江陵冊封關羽為前將軍,並向其下達了擇機攻取襄樊的命令。
為了讓關羽能夠最大程度發揮他的能力,故而劉備特地賜予了關羽假節鉞之權。
關羽已經是荊州的一把手,都督荊州諸軍事、人事。
若僅僅是為了讓他指揮荊州本部的兵馬,劉備又何必多此一舉,賜予關羽假節鉞之權?
劉備為的便是讓關羽在有必要的時候,可以指揮近在遲尺的劉封、孟達所部,以為援軍。
而這個想法,劉備也早已通過使者告訴關羽。
所以關羽才會在開戰之後,多次命令劉封、孟達出兵援助。
而劉封、孟達雖然找借口推辭,但還是在回書中恭敬的用“不敢承命”這四個字。
而就在關羽有權力指揮孟達、劉封所部的時候,劉封與孟達卻多番違背命令不去。
違背有著假節鉞之權在手的關羽,其實就是在違抗劉備的命令。
這怎麼又讓劉備不生氣、不感到寒心。
劉備手中拿起那封關羽親自寫給他的軍報,裡麵記載了關羽鏖戰半年以來,孤軍作戰的所有過程。
劉備心中不禁痛惜至極。
“雲長今年秋季奉孤王命出兵,時至今日,他已經鏖戰半年。”
“這半年來,其所部不過三萬大軍,鏖戰半年,人困馬乏。
他連戰曹魏名將,數敗數倍於己的敵人,想必已經是疲累至極。”
“而孟達、劉封所部兵有萬餘,養精蓄銳近半年之久,竟然坐視雲長在襄樊一帶鏖戰不休。
彼等養兵自重,絲毫無支援之意,這還是吾漢家將軍乎!”
“若孟達、劉封早日出兵協助雲長,襄樊二城早已被雲長拿下,如今又豈有那孫權可趁之機!”
“就連子晟,都知道在荊州危難之際,舍身忘死,為孤奔勞。”
“而這時,孤的兒子在作甚麼?”
“他想要做什麼?”
說完後,劉備氣的將王座上的一柄玉如意,狠狠砸在地麵上。
全身碧綠,色澤上佳的玉如意在碰到冰冷的地麵時,瞬間應聲而碎。
在寂靜的大殿之中,玉如意撞擊地麵引起的巨大破碎聲,加上劉備那充滿怒氣的聲音,久久回蕩在幽深的大殿之中。
瞬間嚇得殿中群臣全都伏身在地,不敢言語。
這柄玉如意是當年劉備五十大壽時,劉封送給劉備的賀禮。
劉備近十年以來一直喜愛的緊,視若珍寶。
而如今這珍寶,卻因為違背關羽的命令,致使關羽陷入險境,則被劉備棄如敝履般當場砸碎。
由此可見,劉備對關羽的情義有多深。
而就在這時,在劉備憤怒達到頂端之時,有一位麵容雍和的臣子,出來一拜對著劉備勸道:“大王息怒。”
“上庸諸郡初附,人心不安。”
“若劉、孟二將大軍離境,此二郡恐會降而複叛。”
“吾料因此,劉、孟二將軍才會不出兵救援。”
就在這位臣子出來,對正在盛怒的劉備勸諫時,殿中群臣心中皆對此人佩服不已。
這人是有多不怕死呀。
等殿中群臣將目光朝那人看去,知道那人是誰後,瞬間理解起來。
原來是他呀,那怎麼勸都沒事了。
而殿中許多東州派的臣子見此人為孟達求情,他們心中都感激不已。
同為一派的他們很想為孟達求情,但忌憚如今劉備盛怒,他們都不敢。
如今見這人做了他們想做而不敢做的,他們紛紛將感激之情傾注他身上。
正在盛怒的劉備見到這時敢出來勸諫自己,他怒目朝那人看去。
在看到那人是誰後,劉備臉上的怒氣瞬間消散了不少。
“糜君何必為彼等開脫?”
“上庸情況,孤何嘗不知?”
“糜君是君子,不想孤傷了父子之情。
但他們何曾顧忌過,孤與雲長的兄弟之情。”
在劉備盛怒之下出來勸諫的人,正是安漢將軍糜竺。
他這時會選擇出來勸導劉備,正如劉備所說,他不是覺得劉封做的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