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暘這時剛走到劉闡身前,他聽到劉闡的質問後,不禁笑了起來。
這劉闡竟然還想拿《蜀科》來壓他。
想當年他在蜀中追隨諸葛亮學習時,諸葛亮讓他學的第一個內容便是《蜀科》,當年可是背死他了。
結果當年他背完之後,發現太子四友中,就隻有他一個老實背了!
見劉闡要用自己最了解的《蜀科》來壓製自己,糜暘不禁覺得好笑至極。
糜暘言道,“《蜀科》中是有不知者不罪這條,但誰能證明振威將軍不知此事?”
“你今夜所動兵士皆是汝私兵不錯,但這些私兵皆是振威將軍名下財貨所養。
光憑這點,振威將軍就難逃乾係。”
“至於振威身份是如何敏感,你身為其子難道不知嗎?”
“你到底是何等自信可以說出,汝今夜所為皆與汝父無關?”
糜暘的兩句反問令劉闡啞口無言。
當年劉備平定成都統領荊州之後,深感益州在劉璋父子的兩代治理下,“德政不舉,威刑不肅”。
因此他命令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李嚴五人一起製定《蜀科》。
雖然製定《蜀科》時,主導者諸葛亮為了整頓法紀,按照弛世用重典的原則,將《蜀科》中的律法製定的頗為嚴苛。
但諸葛亮之所以能是千古名相,那就是他的理政觀念是非常先進且符合現實的。
諸葛亮製定《蜀科》的核心思想是嚴而公正。
在對處罰措施加強的同時,諸葛亮也將定罪的標準定的很嚴格。
像那些連坐之發諸葛亮儘皆廢除。
不知者不罪,更是被諸葛亮親手寫進《蜀科》中。
正因為有著公正嚴明的論罪標準,所以當《蜀科》頒布後,不僅沒有因為嚴酷的法律而遭到百姓的排斥,反而那些百姓非常擁戴《蜀科》。
也正是借此,得到了百姓擁戴的劉備,才真正意義上的平定了益州全境。
可以說,無《蜀科》這部法律為統治基礎,益州就沒有後來的動員能力,能支撐劉備打贏漢中之戰。
麵對這本治國法典,劉闡自然有了解過。
按劉闡之前的想法,隻要劉璋不知道他發起叛亂這件事,所以將來哪怕他失敗被擒,也不會牽連到劉璋。
因為之前凡是有人犯下叛亂或者其他大罪,諸葛亮基本都是按照“不知者不罪”這個原則去定罪。
這是明明白白放在世人眼前的事,若不是有這等事實在,益州上下也不會如此擁護《蜀科》。
但可惜,劉闡因為利欲熏心,忘記了一個很關鍵的事,那就是劉璋的身份敏感。
這樣的身份,哪怕劉璋不做什麼都容易引人猜疑,何況他的兒子如今還發起叛亂。
如今糜暘當麵拆穿了他的這種妄想。
“當年諸葛公製定《蜀科》,乃是為了安定人心,造福百姓。
其中不知者不罪更是為了避免造成冤假錯案,不想枉造殺孽。”
“但沒想到他的這一番苦心,卻讓你以為有可趁之機。
想用其所創之法,妄想顛覆諸葛師親手所創之清平之世。”
“劉闡呀劉闡,你真是其心可誅!”
“吾告訴你,不管你之前是不是真的認為這事不會牽連振威。
但如今你反跡已現,無論於情於理,你父都難逃一死!”
當糜暘這麼說之後,被擊碎妄想的劉闡,臉上瞬間浮現了悔懼之色。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