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公安城中的信騎從公安城中狂奔而出時,在公安城外數十裡外有一支數千人的漢軍正在急速行軍著。
這支數千人的漢軍,乃是由輔漢將軍李嚴所帶領前來支援公安的援軍。
在不久前,劉備已經率領著三萬大軍到達了江陵城中。
在到達江陵城中後,劉備先勉勵了一番糜芳,而後便要立即提兵北上。
但這時劉備的意圖卻被二位大臣所阻止,一位是隨軍出征的馬良。
馬良字季常,荊州襄陽宜城人士,乃是馬謖胞兄。
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華名氣,而馬良是五人中最為出色的。
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稱白眉馬良。
在荊州時常流傳著有“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讚譽。
建安十四年時,劉備擔任荊州牧,征辟馬良為州從事。
建安十六年時,劉備入蜀,留下馬良在荊州輔佐關羽。
後來劉備平定益州後,征召入蜀中馬良為掾。
馬良與諸葛亮關係極好,諸葛亮在劉備出征時,擔心劉備因心中焦急輕兵冒進。
因此他便推薦馬良擔任漢中王司馬,跟隨劉備一起入荊支援關羽。
而馬良在見三萬大軍日夜兼程之後,竟然還不得休息,他牢記著諸葛亮的囑托,直接對劉備勸諫道:
“江陵距襄陽不過數日日程,若晝夜兼程,旦夕可至。”
“然我軍今因連日趕路,困累交加。
若不在江陵城中做修整,而立即提兵北上,那麼士卒戰不能戰,守不能守,易為魏軍所趁。”
在見馬良出言勸阻劉備後,黃權亦出來勸道,“今大王大軍已至江陵,曹賊定然已經知道大王到來的消息。”
“之前張將軍率一萬大軍已抵至襄陽城下,黃將軍之先鋒也已經到達漢水之外,關將軍麾下兵力已有將近四萬之眾。”
“四萬大軍,糧草充足,後路無危,以關將軍之韜略,守住襄陽已然無憂。”
“大王若要轉守為攻,擊退魏軍,亦當修整大軍之後再北上。”
再接連兩位重臣的勸阻之下,雖然劉備心中還是焦急非常,但他也漸漸有了遲疑之色。
最後李嚴更是出班言道:“當今荊州局勢,非關將軍一處危急。”
“曹操、孫權各起十萬大軍攻荊,其中曹操大軍為關將軍所阻,而子晟卻保守孤城,兵不滿萬駐守公安。”
“若公安一破,荊南定失。”
“荊南一失,荊北腹背皆露於敵軍兵鋒之下。”
“屆時孫權親率大軍北上,與曹操南北夾擊我軍,我軍縱驍勇,亦恐不能敵。”
“臣還請大王早日發兵救援公安。”
在李嚴的提醒之下,劉備瞬間反應了過來,公安那處的情勢一樣很危急。
正如李嚴所說,襄陽與公安隻要有一處不保,那麼不說荊州的得失,就說如今在荊州中的數萬漢軍,都有可能直接被曹操與孫權包了餃子。
相反隻要擊破了曹操與孫權任何一處大軍,另一處大軍都可能直接退去。
所以劉備目前留在江陵居中協調全局,才是最正確的。
而糜芳見終於有人想起了他的兒子之後,他立即哭拜在劉備身前。
他一邊哭,一邊向劉備言及他兒子獨守孤城數月來的不容易。
以往在糜暘擊破孫桓的戰報下,劉備及諸臣都有些遺忘了糜暘的年紀。
如今經糜芳這麼一番聲淚俱下的哭訴,眾人才儘皆反應過來,糜暘今年不過二十歲而已。
這樣一個年輕人,內外斷絕,獨守孤城數月,內中的艱險不知道有多深。
麵對著糜芳的哭訴,情感豐富的劉備不禁從地上扶起糜芳對其泣聲言道:“子晟,孤之子侄,孤如何不心疼?”
君臣對泣引得在場的大臣儘皆心酸。
以往糜芳在大臣中的口碑並不好。
但誰能想到,在荊州危難之際,是糜芳與糜暘父子挺身而出呢?
相比於在麵對危難時背主投敵的士仁,相比於在麵對危難時見死不救的劉封孟達。
糜芳父子在這場荊州之亂中的忠勇表現,令任何人心中都敬佩至極。
可以說,現今荊州的局勢不至於糜爛,完全都是糜芳父子的功勞。
其中糜暘更是居功至偉。
若不是他的提醒,荊州可能早就被孫權奪去,而關羽更可能已經身首異處,哪能等到劉備援軍到來的今日呢?
之前劉備隻是因為擔心關羽,才對公安的糜暘有所忽略。
如今他經過諸臣提醒,再加上關羽暫時無恙,所以他立刻作出了一個決斷。
他打消了立即北上支援關羽的打算,他命大軍先在江陵城中休整。
而後他問在場眾臣,誰願意擔當先鋒南下救援。
劉備知道現在公安城因為內外斷絕,消息不通。
他不太了解公安城的情況,所以應該先派一支先鋒南下打聽情況,而後他根據情報再作出下一步的打算。
而且孤城被圍,最忌看不到希望而導致士氣衰落。
現先派一支先鋒大軍南下,既可打探公安的消息,又可告知城中的人援軍已到,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在劉備所問一出後,他身前的諸位將領皆齊齊出班請求南下。
甚至因為一下子出來的太多,廳中都被站滿了,導致有些將領沒及時出來而心下惋惜。
這一幕看呆了糜芳。
他兒子在益州的人緣這麼好嗎?
其實之所以會有這麼多人出來願意擔當先鋒救援糜暘,一方麵是糜暘在成都的人緣好,一方麵是他的身份特殊。
劉備麾下大致可分為四個派係,一個是元從派,一個是荊州派,一個是益州派,還有一個是東州派。
元從派自不用說,糜暘乃是他們的核心二代,糜暘有難時,他們不可能無動於衷。
荊州派的代表人物是諸葛亮,諸葛亮與糜暘有師徒之誼,因為這點,荊州派中的許多人就對糜暘感官不錯。
再加上沒有糜暘,可能他們的故裡荊州早就丟了,麵對這種大恩,他們也勢必不會對糜暘坐視不理。
至於東州派的李嚴等人,現今東州派的領袖是法正......
最後一個益州派倒是對糜暘感官不好,但問題是他們沒有兵權,這種情況下,沒有他們請命的份。
諸將紛紛願為先鋒,劉備經過權衡之後,委任了輔漢將軍李嚴率本部兵馬為先鋒南下。
並且他還指派了幾員,救援情緒最高昂的年輕將領隨李嚴一並南下。
這幾員年輕將領是:張苞、關興、趙統、.......
在經過一夜的休息之後,覺得事不宜遲的李嚴,趕緊點齊本部兵馬並帶著張苞幾員小將,南下公安而來。
經過三日的行軍,這支有著五千兵馬的援軍離公安城已經很近了。
但就在這時,李嚴卻命令大軍停下,停止朝著公安繼續前進。
一收到大軍停止前進的消息,走在大軍最前方的張苞就立即來到了李嚴身前。
張苞對著李嚴一拜後,口中問道:“公安近在咫尺,將軍緣何停止行軍?”
張苞的語氣頗為恭敬,但他臉上的那番焦急的神色,怎麼也掩蓋不住。
張苞是張飛之子,出身將門的他,在劉備決定要出兵荊州的時候,他便自願放棄了在成都中優渥的生活,自願請求隨軍出征。
與張苞做出同樣選擇的還有關興與趙統。
因為喜張苞幾人憂國憂民的心思,劉備任命這三人為彆部司馬,隨軍出征。
彆部司馬不屬於一般的軍製之列,按例麾下各轄數百兵馬。
因此單單張苞三員小將手中就有近兩千兵馬。
因為與糜暘的友好關係,所以張苞是最想救援糜暘的人之一。
他見公安已經快到了,李嚴卻下令停滯不前,他當然會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