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往日裡就對《蜀科》這部將軍親自編寫的法典,有諸多不滿及誹謗之語。”
“今其既然敢不敬王上,將軍不若以此罪之。”
“一則可以正視聽,樹立威信。”
“二則可避免來日有不好傳言,會傳至王上耳中。”
許慈說完後,滿臉期待的看著諸葛亮,希望他臉上流露出意動之色。
他都已經將話說的這麼明白了!
但可惜,許慈失望了。
諸葛亮臉上沒有浮現意動之色,反而他在聽到許慈的話後,還深深皺起了眉。..
諸葛亮臉上浮現歎息之色,他對著許慈言道:
“許公,仲直今日雖稱病未來迎接王上,然目前尚無證據證明,他此舉乃是因為心懷怨懟。”
“無證即不可論罪,執法當不偏不倚,何能以猜測論罪乎?
況且許公所言周群誹謗國法之語,更大謬矣。吾當初製定《蜀科》,所為者乃是造福百姓。”
“吾非聖人,《蜀科》亦非聖典,有所疏漏不足之處,再是尋常不過。
仲直或出於私心而對《蜀科》不滿,然我不可因為私心而因此對其定罪。”
“其所言者,若有道理吾當從之。若乃狂言,吾一笑置之即可。
《蜀科》是害民苦民之法,還是愛民養民之法,一切自有公論。”
“況且主上命吾留鎮成都,保境安民,此乃主上對吾的信任。權力公器也,為臣者不能亂用,更不能用此來打擊異己,黨同伐異!
今日之言,吾以後不希望再聽到。”
說到最後,諸葛亮的語氣已經有些嚴厲。
而許慈在諸葛亮嚴厲的語氣之下,臉上不禁浮現慌亂之色。
他根本就沒想到,諸葛亮會因此生氣。
成都城中不是時有傳言,荊州與益州士人一向水火不容嗎?
怎得諸葛亮還會維護周群?
但其實許慈不知道的是,諸葛亮維護的不是周群,而是他心中執政公正,一心為國的政治理念。
麵對諸葛亮的訓斥,許慈最後隻能收起心裡的小心思,臉上帶著慌亂之色退後。
許慈這慌亂的一幕,被諸葛亮身後的許多大臣所看見。
但他們並不知道許慈對諸葛亮說了什麼,所以心中也隻能暗暗猜測。
隻是種種猜測,在他們看到眼前那挺拔高大的身影之後,亦都紛紛按捺了下去。
就在這成都外的十裡郊外,看似穿著一色威嚴袍服的成都眾臣們,心中卻都或多或少打著各色各樣的算盤。
僅僅百餘位臣子,就涇渭分明分成四個派係。
若沒有一心為公的諸葛亮坐鎮,成都城在劉備走後,還不知道會亂成什麼樣。
更彆說為遠征在外的劉備,源源不斷提供糧草兵力了。
就在許慈退下之後,龐大的上萬人隊伍,已經出現在了成都眾臣的視線中。
看到這一幕,站在眾臣之首的諸葛亮,臉上流露出了笑容。
大王,到了。
在如一條長龍般的行軍隊伍出現在眾臣眼中後,眾臣的臉上如諸葛亮一般,紛紛流露了喜意。
不久後,那支龐大的王駕隊伍已經來到了諸葛亮麵前。
在上萬人隊伍中間的正是劉備的王駕。
今日諸葛亮親自率領百官於成都城外十裡外郊迎一事,劉備是知道的。
因此當隊伍中的前鋒報告百官就在不遠處時,劉備命人撤下了他身前的車門。
不久後當劉備的身影,清晰的出現在諸葛亮及百官眼前後,諸葛亮立即領著百官紛紛朝劉備一拜。
“臣等恭賀大王凱旋歸來。”
百餘聲祝賀聲,響徹在成都城外的田野之上。
劉備一眼就看到了站在百官身前的諸葛亮,在王駕在眾臣麵前停穩後,劉備下了王駕來到諸葛亮身前,扶起了他。
劉備將諸葛亮扶起後,他握著諸葛亮的手言道:“這數月以來,辛苦孔明了。”
麵對劉備的慰勞,諸葛亮隻是微微一拜答道:“臣做的是本分之事,談不上辛苦。”
雖然諸葛亮這麼說,但劉備卻不會不知道諸葛亮的辛苦。
在他領兵三萬支援荊州時,益州就還沒從漢中之戰的元氣大傷中恢複過來。
後來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還能在過去的幾個月裡,為他不斷征集糧草,這其中的艱辛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
而這時,糜暘亦來到了諸葛亮身前。
之前在隊伍中,糜暘就一直駕馬跟隨在劉備的王駕左右。
因此當劉備看見諸葛亮之時,糜暘亦是看到了他。
與彆人不同,糜暘與諸葛亮有師徒之名,故而他主動來到諸葛亮身前執弟子禮對其拜道:
“葛師安好。”
諸葛亮先祖本為葛氏,琅琊諸縣人,後徙陽都。
因為陽都先有姓葛者,時人謂之諸葛,因以為氏。
所以若要對諸葛亮表示尊稱,稱呼葛公或者諸葛公都是可以的。
麵對糜暘的行禮,諸葛亮臉上浮現了笑意。
對於這個弟子,他亦是想念的。
諸葛亮點頭對糜暘言道:“回來就好。”
說完後諸葛亮便轉頭看向劉備,奏請劉備道:“城內已經清宮除道,還請大王入城。”
麵對諸葛亮的這個奏請,劉備並未馬上同意。
他用探尋的目光,在在場的眾臣中看了一圈。
最後劉備轉頭看向糜暘,對其言道:“你帶領一隊精騎入城,去周群府上,將其帶出城來見孤。”
糜暘雖不知道劉備為何突然會有這命令,但他在得令後,立即領命而去。
而當劉備說出這番話後,諸葛亮臉色微變。
他想起了張裕!
諸葛亮正要諫阻,劉備卻擺手止住了他。
劉備負手在後,他望著眼前俯首的群臣,眼神中閃爍著鋒利的光芒。
他對諸葛亮言道:“孤自有分寸。”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