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通軍輸要道,劉備在諸葛亮的支持之下,在漢中與關中之間開通了四條主要道路。
這四條道路主要是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金牛道,其中褒斜道彆名斜穀道。
這四條都是漢中通往關中的四條山道。
說是開通,其實更多的是修繕。
因為這四條山道,在多年以前,就已經存在漢中連接關中的山脈之中。
去年劉備稱王後,沒有繼續一鼓作氣北伐,一方麵是因為蜀中的國力因為漢中之戰受到嚴重耗損,另一方麵便是他要先修繕好這四條要道。
從這一點來說,其實劉備早就定下了來日北伐的主攻方向。
在見糜暘點頭之後,魏延接著說道:“北伐四道中,關內侯覺得哪條道路,最適合大軍行軍?”
麵對著魏延的這個詢問,糜暘並沒有馬上回答。
見糜暘沒有回答自己的問題,魏延亦不以為意,他自顧自的說道:
“將來王師北伐之時,我欲請兵萬人,出子午道奇襲關中,與大王會師於潼關。
到時大王必會問及子午道之要害,關內侯為漢興郡太守,希望到時候關內侯能據實以答。”
在聽魏延這麼說之後,糜暘終於明白,為何魏延會特地來見自己了。
原來“子午穀奇謀”已經在他的心中有了構思。
至於魏延為何要對糜暘提及此事呢,乃是因為子午道就在西城附近,乃是糜暘的轄區。
在去年劉備擇選漢中都督時,之所以劉備最後會選擇魏延,並不是看感覺得來的。
正所謂觀其言行,察人本質,去年在拿下漢中之後,魏延就曾經向劉備秘密進言過他的這條計策。
當時魏延的這個計策令劉備眼前一亮,正因為魏延的這條計策,加上往日中劉備對他的了解,最後劉備才下定決心,大力拔擢魏延為漢中都督。
但是當時魏延的這條“子午穀奇策”,並沒有讓劉備采納。
因為這條計策雖然能夠出其不意,但是太過危險了。
“子午穀奇策”的危險之處,並不在於子午穀的地勢險要與複雜。
在北伐四道中,最險要的是儻駱道。
子午穀這條道路在當初未進行修繕時,關中民眾就可通過這條道路逃難來漢中數萬家。
在大力修繕之後,道路狀況更是已經好了許多。
曆史上曹真上表曹叡要大舉伐蜀,雖然一開始從斜穀道進軍的方案被陳群否決,但他後來還是率領大軍從子午道進軍。
隻是在行軍過程中會逢雨季,子午穀的棧道遭雨水衝刷斷絕,導致曹真行軍困難,最後才令他抱恨半道而返。
曹魏家大業大,曹真所率領的主力人數不會少於五萬。
曹真是一時名將,他敢率領數萬主力從子午道朝漢中進軍,那肯定是經過詳細探查地形的。
畢竟曹真是想滅漢立功,又不是想來送死。
從這種種事例可知,子午道道路雖然不好走,但不是人們所想像的那般,行走數千大軍都麻煩。
讓劉備感到憂慮的是,子午穀是漢中直通往長安的要道,隻要魏延率領大軍一出子午道,就可以直抵長安城下。
子午道等於是長安的陽平關。
況且他自稱王以後,大力修繕子午道的消息不是隱秘。
在這樣的情況下,麵對這種要道,曹操方麵人才眾多,是不會不作防備的。
一旦來日北伐之時,曹操派遣一員大將守在子午道的出口,那員大將隻要領兵數千就能守住穀口。
那樣的話,進入子午道中的大軍,很可能會麵臨險境。
正是因為這種顧慮,所以劉備儘管對魏延的“子午穀奇謀”有著讚賞,卻不得不進行擱置。
魏延亦知道劉備的顧慮,但在他心目中,“子午穀奇謀”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
當然一開始因為關中的主將是曹彰,所以魏延去年想的僅僅隻是率偏軍,與劉備的大軍會師於潼關。
但最近有消息傳來,曹丕有任命夏侯楙代替曹彰坐鎮長安的舉動,在得知這個消息後,魏延的心思就大了起來。
在心思大起來的情況下,魏延就想著務必要促成劉備采納他這條計策。
於是乎,剛剛成為漢興太守的糜暘進入他的視線之中。
在魏延的印象中,糜暘成名以來的用兵風格就是出其不意。
而且糜暘的表現,讓魏延覺得糜暘是有謀略的,這一點讓魏延覺得糜暘有讚成他這條計策的可能。
不是魏延看重的人,他是不會跟那人“商量”這條計策的。
況且子午道就在糜暘的轄區之中,而且糜暘又深得劉備信任,所以他的這條計策若能得到糜暘的大力支持,那麼劉備采納這條計策的可能性是會大增的。
這才是魏延執意要見到糜暘的真正原因。
隻是魏延的性格說不出請求糜暘的話語,他最後隻讓糜暘“據實以答。”
麵對魏延讓自己據實以答的要求,糜暘臉上淡然地答道:“來日如何進軍,大王自有計較,不是臣下該私下商議的。”
按照今世的情況,將來劉備北伐之時諸葛亮很可能會留守成都。
而劉備當初既然能采納法正的奇襲定軍山之策,說明劉備亦是喜歡冒險的君主。
當初的定軍山之策,看起來比魏延的“子午穀奇謀”冒險多了。
所以如果自己大力支持魏延的計策,那劉備的確是很有可能采納魏延的這條計策。
但是任何計策想要成功,必須要因時製宜。
來日北伐時的場景誰都無法預料,也許曹丕會親征呢?
所以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糜暘不想貿然許諾魏延什麼。
而魏延亦看出了糜暘口中的推脫之意,他的眉頭一皺,隻是最後他沒有說什麼。
見此番東下,沒有達到自己的另一層意圖,魏延有些不喜。
在不喜之下,他直接下令大軍回返。
糜暘還在船上,魏延卻直接下令大軍回轉,這明顯是逐客令了。
在逐客令之下,糜暘領著數百親衛回到了自己的船上。
在剛回到自己船上後,糜暘身旁的丁封,便臉有怒氣說道:“論戰功威望,將軍遠遠在他之上,他也太過無禮了。”
聽著丁封的話,糜暘看著那漸漸遠去的魏延艦隊,臉上卻很是淡然。
這不就是魏延嗎?
不然是怎麼做到全臣皆敵的。
糜暘沒有理會丁封的抱怨,也沒有計較魏延的行為,他讓自身的船隊回返西城。
西城百廢待興,還有許多事等著他處理呢。
糜暘與魏延的第一次會麵,最終以不歡而散而結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