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若受罪不測,一則遂暘所願,二則杜絕北歸者心。
望明公明察秋毫,速賜秘報。達當候望舉動,俟須響應。”
當看完孟達讓李輔送來的第二封信後,夏侯尚的臉上已經浮現驚喜。
之前滿寵的勸諫他並沒有忘記,他自身對這一點亦有著疑慮。
但如今孟達在第二封信中,已經表明他之所以要背叛糜暘的原因是什麼。
孟達是在自救!
孟達信中所言的內容,有理有據,其中有不少內容都是可以探查的。
這讓夏侯尚的心中,對孟達的投誠更加確信不少。
再加上之前夏侯尚在到達宛城時,曹仁就曾向他言過,之前申儀向他發信請求為內應的事情。
那時因為西城太快陷落,所以曹仁的大軍都還未出發。
因為這個往事,曹仁在夏侯尚麵前流露憤慨之心。
在曹仁看來,因為他的推遲行軍,一個奪取漢興郡的大好時機就這麼失去了。
如今孟達成為申儀第二,有意在漢興郡為魏軍的內應,這讓夏侯尚多了幾分信任的同時,心中的火熱越來越強。
若這一切都是真的,那麼他揚名立萬的時機就在今朝!
夏侯尚在看完孟達的第二封信後,他當即開始書寫起給孟達的回信。
如孟達信中所言,他現在處於時刻憂慮的境地之中。
就算夏侯尚現在不立即派兵與孟達裡應外合,他也應該回信一封送與孟達,表達自己有意向接受他的投誠,這樣才能暫時安撫下孟達。
否則正如孟達所言,他若是因為看不到希望而露出馬腳被糜暘發現,那麼夏侯尚後麵想起來會後悔莫及。
在夏侯尚寫完給孟達的回信之後,他當即讓李輔帶著信件回到水寨中,交予孟達。
等李輔走後,夏侯尚馬上召集諸將,開始認真探討起孟達投效一事。
諸將之中滿寵在看完孟達的信箋後,他原本心中的有些疑慮亦漸漸解開。
但哪怕是看完孟達的來信,心中有些動搖後,他還是建言夏侯尚要多加詳查,莫要中糜暘之計。
滿寵的性格是屬於很穩重的那種。
麵對著滿寵的三番兩次勸阻,夏侯尚的心中對滿寵不再如往常那般尊重。
當初曹仁意欲發兵西城之時,正是被滿寵所勸阻。
連續兩次勸阻之下,夏侯尚覺得滿寵太過保守了。
兩軍對陣,戰場局勢瞬息萬變,豈能事事以穩為主,若是那樣的話,難道等敵人自斃嗎?
身為將領,就應當善於把握時機,奮勇出擊,這樣才能立下不世之功。
猶如當初糜暘的公安一戰一般。
現在夏侯尚心中對孟達的信任,已經壓倒對他的疑慮。
滿寵見夏侯尚的言語之中,已經有進攻之念,他知道自己無法阻止。
因此他便希望夏侯尚將此事傳報給曹仁,令曹仁決斷。
曹仁乃是曹丕親自任命的,三大戰區的最高長官。
夏侯尚職權上受曹仁管轄,所以他若要有軍事行動,那麼提前上報曹仁乃是應有之義。
夏侯尚雖然有些不願,但他知道就算他不上報,按照滿寵的性格,他亦會將此事上報給曹仁。
況且他現在心中,還是有著疑慮的,他並沒有真正下定決心。
所以夏侯尚便聽從滿寵的建議,將孟達投效欲作內應一事命人上報給曹仁。
但夏侯尚不僅上書給曹仁,他還另外派人攜帶一封密奏,快馬送往洛陽呈報給曹丕。
...
當李輔攜帶著夏侯尚的回信回到孟達身邊時,孟達迫不及待的打開夏侯尚的回信看了起來。
在夏侯尚的回信中,他開始流露出對孟達的關懷之意,同時他還在言語中透露出,讓孟達多堅持一段時日的意思。
從夏侯尚的回信中可以知道,他心中對孟達的投效之意已經越來越信任。
但夏侯尚在回信中,大多隻是安撫寬慰之語,並沒有開始與他商談“共舉大事”,這就說明夏侯尚心中還有著疑慮。
當得知這種情況後,孟達令李輔先下去好好休息。
而後他自己在深夜時,獨自離開水寨,前往縣城中與糜暘相見。
得知孟達求見後,糜暘立馬接見了他。
在糜暘身前,孟達恭敬地奉上了夏侯尚的回信。
當糜暘看完夏侯尚的回信後,頭腦中不停地在思考著下一步該如何走。
目前夏侯尚很明顯已經有所動心,但是曹魏人才眾多,仍然不可以掉以輕心。
在思索一番後,糜暘對孟達耳語了一番。
當孟達聽完糜暘的話語之後,他的臉上浮現不可思議的神色。
他怎麼都沒想到,糜暘會讓他如此做。
但孟達看著糜暘堅定及期待的神色,他想到自己連外甥都送出去了,這時候他已經沒有退路了,於是他隻能對著糜暘一拜表示領命。
隨後糜暘令孟達先回水寨中好好休息,等待他下一步的指令。
在孟達離去之後,糜暘馬上召來丁封。
丁封是漢興督郵,主要任務是巡查郡內諸縣,察舉奸詭。
但因為漢興郡中轄縣不多,加上糜暘既是太守,又是一軍主將,所以糜暘亦讓丁封協助王安察舉軍中不法事。
之前在漢興郡中流傳的關於孟達不忠的流言,正是在糜暘的授意下,讓丁封釋放出去的。
在丁封到來之後,糜暘對著丁封言道:“若是有人對我不忠,崇業會怎麼做呢?”
麵對糜暘的詢問,丁封的臉上立即浮現憤怒之色。
他猜到糜暘所說的那人可能就是孟達。
之前糜暘讓他散播孟達不忠的流言,丁封就覺得糜暘可能從某些方麵察覺到孟達有不忠之心。
所以他讓自己先製造輿論,好為他接下來擒拿孟達做好準備。
糜暘是他的賜字恩人,對於糜暘的詢問,丁封斬釘截鐵的回答道:
“願為將軍效死!”
聽到丁封的這句話後,糜暘笑著點頭。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