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丕的皇命急命之下,他的詔令很快就送到武當縣的夏侯尚手中。
而這時,曹仁的大軍還未到來。
畢竟南陽郡乃是拱衛中原的南方大郡,且襄陽處還有關羽的數萬大軍虎視眈眈。
在這種情況下,曹仁必須要安排好南陽的一切防務,他才能安心率大軍南下。
當夏侯尚收到曹丕的詔令之後,他激動的對著北方連連三拜。
陛下真明天子也!
雖然曹仁的大軍還未到達,但是在曹仁給夏侯尚的回書中,夏侯尚已經知道曹仁不日後即將率領大軍來武當縣親征。
在這樣的情況下,夏侯尚這段時間以來要做的事,一個是加緊操練兵馬,收集舟船,另一方麵便是加強與孟達的聯係安撫他。
到了如今這一步,作為孟達一開始聯絡投誠的夏侯尚,他已經成為孟達與曹魏聯係的中間人。
並且他對孟達已經深信不疑,這時候的他,已經將所有寶都押在孟達身上。
與一開始不同的是,一開始是孟達急切聯係夏侯尚,深怕他不信任。
現在是夏侯尚千方百計想加強與孟達的聯係,深怕他遭遇不測。
在這種心態之下,夏侯尚在收到曹丕的詔書之後,他當即令李輔攜帶著曹丕的詔書,回到漢水軍寨中,將曹丕的天恩告知給孟達。
而李輔心情激動的懷抱著曹丕的詔書,不久後就回到漢水軍寨中,尋找到孟達。
當孟達看過曹丕給他的詔書之後,他的臉上浮現巨大的驚訝。
他沒想到的是,曹丕竟然會對他如此看重。
看著那詔書上的鮮紅璽印以及曹丕對他的封賞,一瞬間孟達心中是真的動心了。
但隨即這利欲熏心的這個想法,很快就被孟達頭腦中的理智所驅散。
他跟隨糜暘的時間已經有數個月,糜暘的手段他了解的已經不低。
糜暘與他的前任上級劉封相比,絕對不是那種狂妄自大的性格。
既然糜暘敢讓他行使這詐降之計,那麼肯定還有反製的手段。
況且自己唯一的兒子孟興,目前就在糜暘的縣府之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孟達不會去冒那個風險的。
如夏侯尚一般,夏侯尚將信任都交給孟達,而孟達亦是將他的信任,都給予了糜暘。
在得到曹丕的詔令之後,孟達命李輔先下去好好休息。
而後在深夜時,他又獨自來到縣府之中找到糜暘彙報最新情況。
得益於之前的大清洗,所以糜暘目前對西城有著絕對的掌控權。
在這樣的情況下,隻要糜暘安排妥當,那麼孟達深夜密會糜暘一事,是不會有人察覺的。
因為最近心係於誘引夏侯尚一事,所以糜暘這段時間都很晚入睡,擔心的便是孟達隨時有要事彙報。
在甘告的帶領下,孟達於縣府中一處偏僻的堂中見到了糜暘。
糜暘在看見孟達之後,他笑著將手中的幾封上書交予孟達觀看。
孟達恭敬的接過糜暘給他的上書,而後認真看了起來。
在孟達看完之後,他的臉上亦浮現笑容。
這幾封上書分彆是呂乂、鄧艾幾人寫給糜暘的。
不久前,他們幾人知道孟達斷發認罪一事後,都紛紛上書為孟達申辯,認為他不至於有謀逆之心。
而且他們的言語之中,都隱約有透露出糜暘將孟達逼迫太甚的意思。
由此可見,之前孟達斷發認罪一事給眾人帶來的衝擊有多大。..
而孟達在看完呂乂、鄧艾幾人的上書後,心中有種暖暖的感覺。
或許這段時日以來,他受了很多委屈,或許那些同僚往日中對他並未有太多熱情,但好在在關鍵的時刻他們願意相信他。
這一點是孟達之前不曾體會到的。
在感動之後,孟達將懷中的曹丕給他的詔書遞給糜暘觀看。
而糜暘在看完後,眉頭輕揚,不禁感歎曹丕好大的手筆。
不過這也符合曆史上曹丕的性格,曆史上他被孫權騙的團團轉,與他自身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
隨後孟達向糜暘稟報一件事:
夏侯尚今日不僅讓李輔帶來曹丕的封賞詔書,還在回信中與孟達商量起後續的進兵事宜。
既要裡應外合,當然要將自己大軍的進兵方略及大致兵力告知孟達,這樣接下來才能配合無間。
糜暘在得知曹仁會親征後,臉上浮現意外之色,沒想到他還釣到一條更大的魚。
在告知糜暘大致情況以後,孟達對著糜暘言道:“曹仁若親來,所帶大軍不會少,而我方大軍僅有一萬,恐有不虞。”
孟達的諫言令糜暘點頭,這一點他早有考慮到。
就算曹仁不親至,糜暘亦沒打算隻靠他手中的一萬大軍,來吃下夏侯尚的兩萬大軍。
糜暘看向孟達,見他往日中的長發已然不見。
在頭發不長的情況下,孟達甚至沒辦法束冠,隻能披頭散發。
而在當世的審美中,成人披頭散發,是會遭受人恥笑的。
心中有感於孟達的付出,糜暘伸出手拍著孟達的肩膀言道:
“兵力之事子度無須擔憂,子度接下來隻要為我詳細探查曹仁的進一步動向即可。”
“若此事事成,我縱算不要自身功勳,亦會保舉子度封侯。”
聽到糜暘這麼說,孟達一臉興奮的向糜暘一拜,口中激動的言道:“謝將軍。”
...
就在曹丕詔書送達孟達手中的前兩日,一支攜帶王令的隊伍快速的來到漢中郡的南鄭城外。
在被守城士卒阻攔的時候,這支秘密隊伍為首的法邈掏出一麵金牌,而後對著城門口的士卒言道:
“大王急命,敢有攔者殺無赦!”
守城士卒在查驗過這一行人的身份之後,馬上就恭敬的退到一旁。
在無人阻攔之後,身為劉備使者的法邈帶著身後的一行人,快速的奔入南鄭城中。
若是糜暘在場,他定能認出法邈身後的這一行人都是誰。
張南、馮習、輔匡、程畿、關興、張苞、趙統等。
這些人中有些都是在曆史上夷陵一戰中隕落的人,但今世他們的命運已經改變。
之前糜暘的上書不單單是向劉備表露豪言,而劉備所言的“好為之”亦不隻是精神鼓勵。
現今萬事俱備,隻待魚兒落網!
漢統意欲重立,豈能無賊血渲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