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暘看著兩千多魏軍騎軍的方向,眼神中的光芒正在不斷流轉著。
最後他負手而立。
在曆史上你用強大的兵力優勢與國力,生生耗死大漢的希望。
現在時勢逆轉優勢在我,那我就以你之道,還施你身。
或許因為魏軍援軍的到來,令武當城中的魏軍士氣恢複,但那又如何?
隻要在大致的形勢未轉變之前,糜暘便不會輕易任何一個機會。
況且士氣這東西,是會變化的。
...
在漢軍的大營之外,有著兩千魏軍騎軍在來回梭巡著。
率領這兩千騎軍的主將為曹泰,副將是司馬懿。
曹泰騎在戰馬上,看著立在巢車上那高高飄揚的曹仁大纛,他的眼中已經滿布淚水。
父親!
曹泰在看到漢軍已經從武當城下退去後,他再也抑製不住內心中的悲傷。
他從馬上快速落下,而後朝著那麵大纛的方向跪了下去。
在曹泰跪下後,他眼中的眼淚一滴滴的落在膝下的土地上,而後曹泰對著那麵大纛叩了三個頭。
當曹泰的頭在地上抬起之後,他眼神中的悲傷已經徹底被仇恨所掩蓋。
糜賊!糜賊!
曹泰的內心中不停地在呼喊著這個名字,隨後他抽出腰間的佩劍,他雙手捧著這麵佩劍朝向曹仁大纛的方向。
在兩千騎軍身前,曹泰對著那麵大纛的方向,鄭重的立下一個誓言:
“泰今生若不能為父報仇,死不入宗廟!”
曹泰充滿仇恨的誓言,順著風聲飄進身後騎軍的耳中。
他的語氣中充滿著悲憤。
而這時率領著一部分騎軍,圍殺漢軍斥候後的司馬懿正好回到曹泰身前。
他在聽到曹泰的誓言之後,臉上浮現著凝重之色。
司馬懿用一雙鷹眼朝著漢軍大營的方向看去,他的目光是為一人而投去。
當初他在公安城下,亦曾將目光投向城中過。
但與當時不同的是,現在他的目光中充滿著忌憚。
不過半月時光,他怎麼都沒想到,帝國南疆竟然產生這種劇變。
但很快的司馬懿就收回自己的目光,他下馬來到曹泰身前,將曹泰從地上扶起。
司馬懿對著曹泰言道:“糜賊人神共憤,然安東現身負重任,切莫悲傷過度。”
“安東要保重身體。”
曹泰雖然年紀不高,立的戰功也不多,但因為是曹仁的兒子,所以目前身居安東將軍一職。
司馬懿的擔心不是毫無理由的,這時代的人感情豐富,所以是真的會因為悲傷、憤恨等諸類情感而死。
在司馬懿扶起曹泰後,曹泰布滿淚水的臉上浮現一絲感激之色,他插劍入鞘對著司馬懿一拜道:
“今次非仲達到達,恐武當縣已經被糜賊所攻下也。”
麵對曹泰的感激,司馬懿不敢受,他避開曹泰的這一禮,而後對著曹泰言道:
“魏臣獻計守魏土,乃天經地義之事,安東無須言謝。”
雖然司馬懿推遲了他的謝意,但是曹泰心中對司馬懿還是感謝的。
剛才武當城下的局勢,曹泰看的很清楚,若不是司馬懿的計策,武當城可能已經被糜暘攻破了。
話說司馬懿本來在洛陽,為何如今會在南陽中出現呢?
這得感謝曹丕。
之前曹丕在知道孟達斷發的事件後喜不自勝,他特地發出詔書用高官厚祿封賞孟達。
後來不久後他還拜司馬懿為督軍、禦史中丞,讓他為天子使者前來南陽準備迎接孟達進入洛陽。
儒家天子,是很重視儀式感的。
而司馬懿到達的日子,正是曹仁領軍離開宛城後不久。
因為迎接孟達入洛陽覲見曹丕的任務,所以司馬懿便在到達宛城中後,一直等著曹仁的好消息。
萬萬沒想到,司馬懿苦苦等待的孟達沒等到,等來的卻是一個巨變。
曹仁生死未卜,武當危在旦夕!
而當初曹仁領軍出征後,將他的心腹戰將大多都帶走,留下他的長子曹泰守衛宛城。
當留守宛城的曹泰得到滿寵快馬傳報的情報後,對於司馬懿來說,這個情報是巨變,對曹泰來說,這個情報簡直就是一個驚天噩耗。
在知道這個驚天噩耗後,曹泰一方麵悲痛不已,一方麵心中急著召集大軍救援武當縣。
但他的這個想法卻被司馬懿所勸阻。
這場巨變並沒有讓司馬懿失去理智。
在司馬懿看來,南陽郡的大多數戰兵都被曹仁帶走。
如今唯一還有戰力的便是駐守樊城的曹休所部,但那部兵馬是不能動的。
那部兵馬是南陽郡最後的希望。
如果不能調動曹休所部的話,那麼南陽郡中便已經沒有機動兵力了,所以隻能向外州尋求援軍。
隻是這樣的話,時間最快亦要一個月以上。
如今武當縣因為曹仁之敗,肯定處於人心惶惶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況下,武當縣不可能守得住一個月的。
因為知道武當縣目前最大的隱患是什麼,所以司馬懿向曹泰提出了率騎軍長途奔襲之策。
兩千騎軍或許不足以對糜暘的大軍造成威脅,但隻要他們能夠利用騎軍的特點,設計造成大軍來援的假象,那麼至少能夠大大激勵武當縣中魏軍的士氣。
這樣武當縣就好守了,有可能可以堅持到其他魏軍援軍的到來。
曹泰在得知司馬懿的計策後,他亦覺得此計策甚好。
所以他便與司馬懿即日出發,率領著兩千騎軍從宛城南下。
而當曹泰率領著兩千騎軍到達武當縣後,一切的發展果然不出司馬懿所料。
現在武當城下的漢軍已經退卻,武當城的危機暫時解除,所以曹泰問司馬懿道:
“依仲達之見,我軍下一步該如何做?”
現在曹泰對司馬懿的智謀十分信任。
在曹泰的詢問之下,司馬懿思索一番後答道:
“賊眾方獲大勝,士氣大盛,乘勝之兵不可力敵。
然大勝之後賊眾易生驕心,或可借此亂之。”
聽到司馬懿這麼說,曹泰的眼神中流露出亮光。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