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糜暘如今的表現,等將來他徹底成長起來,那麼東州係官員的利益,是可以得到確實保障的。
這種心理讓東州派的官員,毫不吝嗇地對糜暘送上他們最大的歡呼儀式。
隨著一部分人這麼做,其他的大臣很快就有樣學樣。
最後在糜竺與諸葛亮開始執芴擊掌後,整個大殿很快被熱烈的敲擊聲所覆蓋。
剛剛殿中的群臣已經對糜暘祝賀過,但方才他們的祝賀是因為劉備的問話而開始的。
那種祝賀本質上是一種臣子迎合君王的祝賀,而且在他們的祝賀聲中,也將劉備放在前方。
現在大殿中響亮的芴板敲擊手心的響聲,雖然沒有方才的祝賀聲統一。
但是這乃是群臣在看到糜暘之前的密奏後,為他的赤膽忠心,為他獲得的碩大戰果而發出。
當一陣陣強烈的敲擊聲響起後,殿中群臣口中亦發出一陣陣歡呼:
“彩!”
這是殿中群臣自發的,為糜暘所獻上的專屬於他的凱歌!
而能取得這種效果,糜暘寫的那封密奏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糜暘的那封密奏透露出的自信與情感,再加上他現今獲得的戰功,實在是很難不令人對他起歡呼之心。
而這種效果正是劉備想要看到的。
一陣陣激烈的喝彩聲再次傳到殿外,引得殿外的人等再次對著大殿中注目而去。
今日是怎麼了?
難不成是天雷把曹丕劈死了?
熱烈的敲擊聲及群臣的喝彩聲,在大殿中越來越響亮,落在劉備的耳中讓他的眼神充滿著笑意。
身為君王的他,並沒有因為底下的臣子為另一位臣子擊芴喝彩而生氣,甚至他心中都沒有起忌憚之心。
帝王心術他懂,但是重情重義的劉備卻不是心性涼薄之人。
在大部分群臣都在為了自身前途向他勸進的時候,隻有糜暘懂得他的心思。
他逆著大勢而行,想著如何為自己建功,想著如何向天下人證明“凜凜人如在,誰言漢已亡”。
現在他做到了!
這樣的子侄,難道擔不得這種群臣擊芴眾喝的榮耀嗎?
當然是擔得起的。
既然擔得起,那他就會給他。
良久之後,大殿中的群臣喝彩聲終於停息。
隻是雖然喝彩聲已經停息,但是眾臣的臉上還流露著潮紅之色。
看著眾臣臉上的潮紅之色,劉備適時開口言道:“漢興太守立下此等大功,應該論功行賞。”
當劉備的這句話出來後,大殿中一下子間又開始熱鬨起來。
眾人都知道曹仁的人頭現在就擺在劉備身前,糜暘斬曹仁,擒夏侯。
而曹仁的近五萬魏軍,或死或降幾乎全軍覆沒。
這樣的戰果是可以與關羽的水淹七軍相提並論的。
而同樣的戰功,糜暘早在公安一戰中就獲得過。
在當初糜暘公安一戰獲勝後,劉備隻拜糜暘為偏將軍。
這其中有個原因便是,劉備將糜暘那一戰中的功勳留到以後再加封。
現在以往的功勳未用完,糜暘又立下這等功勳。
在這種情況下,糜暘的封賞肯定不能隨意的。
雜號將軍已經配不上糜暘了,甚至關內侯的爵位也顯得委屈糜暘了。
所以殿中的群臣對糜暘的封賞討論的十分激烈。
在眾臣之中,隻有糜竺與諸葛亮兩人沒有參與討論。
糜竺的臉上滿布笑意,顧著高興的他哪有心思參與討論,反正他知道劉備肯定不會委屈糜暘的。
至於諸葛亮嘛,他在想著一件更重要的事。
討論聲越來越激烈,而在眾臣的討論聲中,將軍稱號雖然還未得到統一,但是對於糜暘的爵位封賞群臣都形成了一種主流意見。
那便是加封糜暘為列侯!
但就是在群臣討論激烈的時候,諸葛亮卻從坐席上起身來到大殿中,他對著劉備一拜問道:
“大王,在糜漢興的奏報中,可有言及天子下落一事?”
當諸葛亮起身之後,大殿中的討論聲就漸漸小聲,而當他問出這件事後,大殿中的討論聲就瞬間停止。
群臣這時才反應過來,之前劉備讓糜暘查詢的這事。
見諸葛亮出來問及這事,劉備的臉上浮現悲痛之色。
他看著大殿中的群臣言道:“據糜漢興奏報,他查明天子已遭曹丕殘害!”
劉備說的沒錯,在糜暘的戰報之中,他還夾雜著關於調查劉協下落的情報。
而糜暘之所以會有這番論斷,乃是因為他“探聽”到兩個消息。
逆魏大臣蘇則與宗親曹植,為天子劉協之死發喪痛哭。
有這二人的舉動在,糜暘情報的真實性無需質疑。
當劉備的話語剛落,知道天子劉協已經遇害的各位大臣,他們從方才的亢奮情緒中紛紛醒轉,然後他們的臉上流露出悲痛之色。
就連諸葛亮也是如此。
但諸葛亮在悲痛之餘,他又對著劉備進言道:“天下臣民不可一日無主,現今天子被曹丕殘害,大漢法統斷絕,還望大王勿要再推辭登極一事。”
說完這句話後,諸葛亮對著劉備一拜。
而當諸葛亮朝著劉備一拜後,大殿中的群臣亦馬上站起身來到大殿中對著劉備進言,勸他早日登基稱帝,再續漢統。
麵對著群臣的再次勸進,劉備這次沒有出言拒絕。
他看著大殿中的群臣緩緩說出一句話。
“若天命在孤,孤當嗣武二祖。”
劉備口中所言的二祖,乃是漢太祖劉邦與漢世祖劉秀。
所以當劉備這麼說之後,殿中大臣的臉上浮現喜色。
劉備終於同意了!
坐在王座上的劉備看著眼前裝著曹仁頭顱的木盒,他心中開始浮現出一個想法。
一場代表著大勝的戰報,一封代表著劉協死訊的情報,在同一日送到他的手中。
糜暘的良苦用心,劉備怎麼會不懂呢?
他的白鹿是想用一場大勝,為他鋪就一條通往至尊寶座的坦途。
劉備的目光望向北方,他的眼神中有著欣慰:
你的封賞,將不會是通過王令下達。
劉備不知道的是,糜暘的良苦用心不僅如此。
曆史上他是在失去荊州後稱帝的。
因為此舉,他稱帝的舉動被許多人嘲笑,他稱帝後的國號更是被曹丕與孫權蔑稱為蜀。
但今世有著糜暘在,有著他立下的兩場大勝在,曹丕與孫權已經失去嘲笑他的資本。
漢就是漢,絕不是什麼勞什子蜀。
糜暘的良苦用心,或許隻有知道他穿越的人才懂吧。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