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因為大司馬一職的特殊性與重要性,所以諸葛亮是不可能同意讓孫權成為今漢第一任大司馬的。
旁的不說,要是被關羽知道孫權成為大司馬,他肯定第一個表示不服。
在楊洪建言過後,諸葛亮馬上出拜言道:“孫權本為外戚,若又加封大司馬一職,將來名義上誰人可製?”
諸葛亮這句話一針見血,直接就讓孫權的大司馬變成不可能。
孫權之妹孫夫人雖然已經逝世,但她畢竟原來曾經是劉備的正妻。
按兩漢傳統,判斷是否是外戚的主要標準便是,家族中是否有女子當過天子的正妻。
縱算這位天子的正妻已然死亡或者沒有留下子嗣成為新任天子,但女子所在家族的外戚身份並不會改變。
例如東漢大將軍梁冀,或如現在的東海糜氏。
雖然糜夫人已然不在,但是在眾臣的心目中,東海糜氏依然是實打實的外戚家族。
外戚這層身份,本來就在兩漢的政治之中有著特殊的意義。
若讓孫權以外戚的身份再進封大司馬,正如諸葛亮所言,劉備在世還好,若是將來劉備不在了,那麼孫權在名義上便是第一輔政大臣。
再加上他實際上是割據一方的諸侯,到時候剛剛建立的大漢可能會引發一場巨大的內亂。
現在劉備不再是漢中王了,若是以前劉備以漢中王的身份上表孫權為大司馬倒沒什麼。
反正上表的正統性本來就有待商榷。
但現在劉備是今漢的開國之君,他每下達的每一道詔令都在今漢中有著神聖性。
所以防患於未然,諸葛亮是不會讚同狼子野心的孫權,成為今漢的第一任大司馬的。
在聽完諸葛亮的建言後,劉備點點頭,他開口說道:“丞相言之有理。”
劉備的這句話,等於否決了楊洪的提議。
在否決楊洪的提議之後,劉備看向諸葛亮,他問諸葛亮道:“丞相有何建議。”
諸葛亮在為劉備總理政務之前,他本來的身份便是劉備的首席謀臣。
隻是後來隨著劉備勢力的逐漸擴大,再加上越來越多的謀臣加入劉備的勢力中,所以諸葛亮的職責才漸漸往大管家的方向轉變。
但這並不代表諸葛亮隻會處理政務,他幾乎是無所不通。
麵對劉備的詢問,諸葛亮對著劉備一拜而後自信地言道:
“漢有兩祖,至今曆朝四百餘年,大漢名號早已名震寰宇,威震海內。
今陛下西南踐祚,上合天地,下應民心,此百廢待興之時也。
孫權為人有雄才,又割據江東,公安一戰雖令其元氣大傷,然實力依然不可小覷。
孫權故乃漢驃騎將軍南昌侯耳,官輕勢卑,人臣之屬。
今陛下若欲要封賞孫權,可進其將軍號為太尉,太尉者三公之首,足以彰其地位。
而於爵祿一項,不可封其為公王。夫公王位,去天子一階耳,其禮秩服禦相亂也。
彼若為侯,江南士民與其未有君臣之義也。陛下若為封賞而過分崇其位號,定其君臣,是為虎傅翼也。
因此陛下可仿照高祖舊例,封孫權為九江侯,享數萬戶食邑,如此足矣!”
聽完諸葛亮的建言後,劉備的臉上流露出笑容。
諸葛亮的兩個建議都完美解決了他的疑慮。
在兩漢的政治傳統中,有一點很重要的標準,那便是要有故事可依。
這個是什麼意思呢?
那便是無論是天子還是大臣做事,都要從曆史上找到事例,來為他所做的事做理論依據。
三公之位雖然很是尊崇,若單單以孫權個人在士林中的名望來說,肯定是夠不上三公的。
但是他的實力足夠。
兩漢曆史上,多的是大臣以三公之名位領兵出出征的故事。
隻要進封孫權為太尉,那麼從名義上看孫權就如曆史上那些,以三公之尊為漢天子征討四方的將軍一樣。
這樣的印象一旦形成,不僅是在世人心中孫權身為漢臣的身份不會改變,更會加強江東一地臣民對漢朝的歸屬感。
而太尉之位肯定是在驃騎將軍之上,所以拜孫權為太尉,對他來說當然是大大的恩賞。
太尉雖地位高,但是卻隻是虛職而已。
所以是很適合冊封給孫權這樣既有實力,又有野心的諸侯的。
至於對孫權的爵位封賞,那更是恰到好處。
雖然自東漢以來,哪怕是縣侯的封邑,大部分情況下最多也不過一縣。
但是在西漢時,縣侯的封邑是可以有數萬戶,連續囊括幾縣的。
當初劉邦雖然嚴令異姓大臣不得封王,但是對於侯爵他卻沒有限製,隻要皇帝喜歡,怎麼封都行。
侯爵哪怕有食邑再多,都不能參與所屬地的治理,所以無法在名義上形成對所屬地內臣民的控製。
而原先孫權的南昌侯食邑並不多,劉備給孫權增加數萬戶食邑,當然是大大的封賞了。
最重要的是,諸葛亮建議劉備給孫權的侯爵封號是九江侯。
九江是原來淮南一地的舊稱,但是現在淮南是在曹魏的手中。
所以孫權要想真正得到九江的數萬戶食邑,隻能死磕合肥,將淮南打下來。
這樣一來,隻要孫權接受劉備對他的封賞,那麼他接下來的軍事行動,於情於理都是朝著淮南猛攻。
那裡可是他的食邑呢。
諸葛亮建議的對孫權的封賞,既能恰到好處,體現劉備的正統性,又能達到令孫權繼續攻打合肥的效用,分擔一部分曹魏的兵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劉備用充滿欣賞的目光看向諸葛亮。
孔明依然是那個孔明,隻要他有所疑難,問他總是沒錯。
在場的大臣亦對諸葛亮的建議感到驚歎。
一件本來覺得頗為棘手的事,在諸葛亮的三言兩語下,就輕描淡寫的化解了。
隻是在座的侍中黃權卻產生一個疑慮,他開口問諸葛亮:
“可若是孫權不接受陛下的封賞呢?”
黃權的這個疑問,讓眾人頓時反應過來。
是呀,剛才說的都是孫權接受劉備封賞後的好處,但若是孫權不接受劉備的封賞呢?
麵對黃權的這個疑問,諸葛亮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言道:
“公安一戰後,江東士民皆有懼冠軍心,曹仁之頭可用也。”
當諸葛亮說出這句話後,在場的眾人臉上齊齊露出笑容。
再無半分疑慮。
在場的大臣紛紛對著諸葛亮拜服道:“丞相高見。”
聽著各位大臣對諸葛亮的讚譽,劉備在心裡笑道:
能不高見麼,他可是臥龍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