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傅肜舉出這個例子之時,傅僉臉上的若有所思之色,馬上變成恍然大悟之色。
不能當孫吊樓,要學左將軍。
在當初傅肜南下去長沙赴任之時,傅僉還特地前去公安城,前去瞻仰那至今留在公安城頭上的那一根麻繩。
而因為當初糜暘的騷操作很是大快人心,所以在荊州的漢軍中,就給孫桓起了個響亮的外號——孫爬樓。
這個稱呼最早是從性格沉穩的關平口中傳出來的......
可能在一眾宿將眼中,他們的偶像是關羽,但是在年輕人傅僉眼中,關羽的形象太過高大,所以他的偶像是同為年輕人的糜暘。
見傅僉在聽到他舉糜暘破孫桓的例子後,馬上就臉有恍然之色,傅肜的臉上露出一些笑意。
這小子,看來還是想去益北左將軍那裡。
知子莫若父,況且傅僉的這層心思並沒有對傅肜有所隱瞞。
其實傅僉有這種心思很是正常。
身處亂世,凡有誌向的男子皆想建立一番功業。
目前在大漢的數個都督區中,唯有益北與荊州兩個都督區與敵人正麵相對。
所以無疑在這兩個都督區中,建立戰功的機會最多。
而相比於上了年紀的一眾宿將,年輕小將們更想去的是糜暘那裡。
可能因為糜暘自身是年輕人的緣故,所以他提拔的一眾將領大多年紀都不過而立之年。
在早已在荊州、益州傳的沸沸揚揚的西城之戰表功名單中,立下戰功的益北將領,更是年輕人占了大多數。
這種事實無疑在極大程度上,刺激著大漢許多有誌青年的心。
在他們心中,大漢的益北都督區才是他們心中最理想的立功場所。
知曉傅僉這副心思的傅肜,在心中暗暗想道:
“等這場仗打完,就向左將軍舉薦僉兒吧。”
...
雖然五千漢軍的進軍速度並不快,但在不久之後五千漢軍還是來到了樊城之外。
在這一路上,傅肜的心中開始浮現一個疑問。
那就是為何這段時間來,他派出的探子都未曾探測到敵軍的動向。
雖說他當初特地率軍從漢水下遊渡河,便是為了避開魏軍可能的半渡而擊。
但若是說魏軍一開始因為他的舉動無法得知五千漢軍渡河的消息的話,當他的大軍渡河之後,魏軍是不可能探查不到他大軍行蹤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手中兵力不少的曹休卻始終未派出一支魏軍,對他的大軍發起試探性的攻擊,這讓傅肜有些不解。
因為這與情報中所收集到的,關於曹休的性格介紹並不相符。
傅肜並不知道孫禮向曹休獻的策,所以他的內心中有這種疑問很是正常。
其實當傅肜的大軍剛剛渡過漢水的第二日,在樊城中的曹休就收到了這個軍情。
一開始曹休的確是有想派軍邀擊傅肜所部,但是在情報中他了解了傅肜大軍的行軍情況,所以很快曹休便息卻了這個想法。
他的用兵風格是一向剛猛不錯,但是剛猛不是魯莽。
明明已經知道邀擊無多大用處,那麼曹休就不會輕易去做這種事。
況且還在孫禮已然給他獻了更好的策略情況下。
所以在得知五千漢軍渡河之後,曹休隻能暗暗感慨一句:敵軍的先鋒大將非庸人。
在曹休未派兵阻攔的情況下,傅肜成功率領五千漢軍來到離樊城的數裡之外。
在到達此地後,傅肜也不管曹休打的是什麼想法,他馬上命令大軍開始安營紮寨。
不久後關羽的大軍就會到來,在那之前他必須將大軍的營帳安好。
在安營的期間,無論日夜傅肜一直領著親衛親自巡視諸軍。
他擔心的是樊城中的魏軍,會趁著大軍安營的期間襲營。
但是直到傅肜將大營立好之後,他所擔心的情況也一直沒有發生。
隨著時間的推移,傅肜心中也有些猜測出曹休的想法。
曹休是想借著守城之利,來耗退他們的大軍嗎?
在傅肜安好大營的不久後,關羽親自率領的數萬漢軍來到了樊城之外。
等數萬漢軍儘皆入營之後,關羽馬上召集諸將開始議事。
在關羽所率領的數萬大軍還未到達之前,傅肜就一直將他渡河後的,所探查到的一切情報報送給了關羽。
這便是先鋒大將最重要的職責。
在傅肜的情報之下,關羽及剛剛到達樊城外的諸將,大致明白了目前樊城外的局勢。
同時諸將心中也浮現了與傅肜一般的猜測。
孫禮的計策更像是陽謀,所以隻要情報收集的夠多夠準確,漢軍諸將雖然不能完全猜出魏軍的意圖,但猜出他們大致的意圖還是不難的。
但陽謀之所以叫陽謀,本就是不難猜測,但卻難破壞的一種計謀。
雖然當初樊城在關羽的圍攻下殘破不堪,但這一年以來在曹休的主持下,樊城的城防已經得到修繕。
最主要的是目前曹休手中,至少有著上萬魏軍。
城堅兵足,樊城這塊硬骨頭並不好啃。
甚至根據現有的漢軍兵力,關羽要想如之前一般將樊城團團圍起來也是一件費勁的事。
襄樊之戰時關羽之所以能憑借三萬大軍,將襄陽與樊城團團圍困,那是因為當時曹仁先吃了一場敗仗,魏軍死傷頗多。
最後曹仁隻剩下不多的魏軍困守在樊城中,關羽才做到的這一點的。
這場戰役雖然未在史書中記載,但完全可以根據事實推斷出來。
不然的話依曹仁當時的地位,是不可能就拿著少數兵力,等著關羽將他圍困起來的。
既然時勢不同,所以諸將開始紛紛建議關羽要早日攻打樊城。
否則的話一旦等賊軍的援軍到來,那麼這場仗便更不好打了。
但是最後關羽卻做出一個,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的決定。
他下令諸軍拔營向前,築嚴圍將樊城給圍困起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