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披、馬不披的,就叫甲騎,也叫突騎。
在中國古代,並不是甲騎具裝才叫重騎兵,甲騎也可以是。
唯有烏桓名騎才是真正的輕騎。
可能很多人都以為,重騎兵乃是南北朝時期的專屬。
但根據後世出土的文物或者存世的壁畫中可知,早就在西漢末就已經有了馬鎧這種器具的出現。
及至三國時期,雖然《三國誌》中第一手史料殘失。
但從其他史料記載或者推斷可知,曹魏絕對是有著具裝騎軍的,而且不是如後世人所理解的那般,隻有少數虎豹騎才擁有。
曹魏的具裝騎軍在與馬超對戰時,還起到了十分大的作用。
“胡前後大觀。又列鐵騎五千為十重陣精光曜日,賊益震懼。”
甚至在騎軍稀少的季漢,都有著具裝騎軍的存在。
“棊時羽檄交馳,人馬擐甲,嚴駕已訖,禕與敏留意對戲,色無厭倦。”
而且在許多史料中,三國時期出現許多馬鎧的記載。
這種種事例說明,曹魏是有著一支人數不在少數的具裝騎軍的。
南陽守衛戰,被曹丕視為守衛大魏基業至關重要的一戰,所以他對於這次的戰役,可謂是下了許多的老本。
目前在漢水岸上的這兩萬魏軍騎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人馬儘皆帶甲的重騎兵。
而相比於烏桓名騎這種輕騎軍,重騎軍是可以直接衝擊步軍方陣的。
這也是夏侯霸會選擇,將一部分漢軍放上岸絞殺的底氣所在。
在夏侯霸的命令之下,他所率領的數千鐵騎開始朝著漢軍的車陣包圍而來。
今日正是豔陽高照高照的天氣,當陽光照耀到人馬俱甲的魏軍鐵騎上時,陽光經過反射,似乎讓朝著漢軍包圍過來的數千魏軍鐵騎渾身散發著光芒。
但與往日中冬日的光芒會給人帶來溫暖不同,這數千魏軍鐵騎身上所帶著的光芒,充滿著嗜血與恐怖的氣息。
隨著全身隱藏在鐵甲之中的魏軍騎軍,在朝著漢軍逼近之時,卻月陣中處於最前端的戰車上的漢軍,都能看到前方魏軍戰馬,隱藏在鎧甲內的馬首散發出的熱氣。
這是因為戰馬感覺到大戰來臨,興奮而導致發出的喘息。
在古代,馬不是寵物,是一種不帶著絲毫感情的殺人利器。
正如北方騎軍看到高大的樓船會感到恐懼一般,當南方的漢軍步卒見到那正在慢慢提速,朝著他們而來的黑色洪流時,他們的心中也不可避免的產生了畏懼的情緒。
與當初在樊城中初見萬餘魏軍騎軍不同。
現在兩千餘漢軍步軍身邊沒有數萬同袍,他們身前更沒有堅固的壁壘作為屏障。
現在他們能倚靠的隻有腳下,看起來一被衝撞似乎就會被毀壞的薄弱的戰車。
這讓兩千多漢軍心中的畏懼心理,開始越發彌漫。
人馬俱甲的魏軍鐵騎,一旦高速奔馳起來,那所引發的衝擊力絕對是任何步軍的噩夢。
哪怕是同為騎兵的烏桓名騎,當初也在這種衝擊力下,被張遼以少勝多,打的近乎全軍覆沒。
但是與漢軍開始畏懼不同,身為這兩千餘漢軍的指揮官的傅肜,他的眼中卻沒有一絲懼色。
他性格雖沉穩,但是一旦在需要他拚命的時候,他從來就不會有半分遲疑。
傅肜在腦海中不斷回憶著關羽對他的囑咐,他看著已經開始衝鋒起來的魏軍鐵騎,他下達了一個命令。
在傅肜的命令之下,兩千餘漢軍開始先用軟弓小箭朝著魏軍鐵騎射去。
但是軟弓小箭對於人馬俱甲的魏軍騎軍,殺傷力又有多大呢?
最前方的夏侯霸看到一支軟趴趴的箭射到他的身上時,被他身上的鐵甲所阻擋掉落在地上,這一幕讓夏侯霸更是忍不住肆無忌憚的大笑起來。
絕對的實力麵前,縱使是蓋世名將統率的漢軍又如何?
現在在他率領的數千魏軍鐵騎,便是敵軍的噩夢。
大笑之後,夏侯霸本就存在的輕視之心更加嚴重。
他馬上改變了戰術。
若說剛剛夏侯霸還想著以試探為主,但是現在夏侯霸已經毫無顧忌。
他對身後的魏軍鐵騎下達了正式衝鋒的命令。
在夏侯霸的命令之下,數千魏軍鐵騎不再刻意壓抑自身的速度,他們驅使著胯下的戰馬開始高速奔跑起來。
當數千魏軍鐵騎完全放開速度時,兩千多漢軍感覺到戰車下的土地都開始顫動起來。
戰馬鐵蹄踏動地麵的聲音,猶如悶雷般開始響徹在這片大地上。
這片沉悶至極,令人膽寒的鐵蹄踏地聲,正在指引著在夏侯霸的召喚下,不斷從這處快速彙聚而來的魏軍鐵騎。
一處處的魏軍鐵騎化作洪流,開始朝著兩千多漢軍的所在快速奔騰而來。
一旦數股魏軍鐵騎的洪流彙聚在一起,那麼這片大地的土地勢必將會被鮮血染紅。
而隨著數股魏軍鐵騎的不斷接近,魏軍戰馬鐵騎踏地的聲音越來越大,令兩千多漢軍臉上的畏懼之色越發濃厚。
但就在這時,這兩千多漢軍聽到了一陣陣高昂響亮的鼓聲。
那高昂響亮的鼓聲從他們的背後響起,然後猶如天籟之音一般傳入他們的耳中,驅散了他們心中的畏懼。
在這陣陣鼓聲的影響下,兩千多漢軍的內心開始安定。
他們這時回想起在他們上岸時,那位被他們視若神明的男人所說的那句話:
“爾等為我戰,我為爾等鼓!”
大將軍就在他們的背後,他們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當漢軍士卒重新堅定鬥誌之時,夏侯霸率領的魏軍鐵騎已經衝到了近處。
在數千魏軍鐵騎邁著鐵蹄朝著卻月陣撞擊而來時,在漢水的高聳樓船上,有著一位須發斑白的老者正在賣力的揮動著手中的鼓槌。
老者頭上銀發隨風飄揚,手上的青筋暴起,他的眼神中充滿著堅毅的神色。
這一戰大漢必勝。
他關雲長說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