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備的這句話說出來之後,感覺到內心中猜測被證實的糜暘,他連忙低下了頭。
若他所料不差的話,接下來劉備要說的是不會被記載在史冊,但卻約等於是他“遺詔”的話語了。
“這數十美諡雖好,但全都是根據雲長生前的襄陽侯爵位所定製的。
隻是以雲長的功勞,他的爵位又豈能僅僅局限為侯爵呢?”
“雲長當追封為王!”
“隻是現在時機未到,既然如此,朕還不如暫時不對雲長賜予美諡。”
劉備短短的幾句話道儘了他內心中的隱秘,亦讓聽到這些話的糜暘內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雲長當追封為王”這句話由劉備這個漢朝天子口中說出,帶給糜暘的震撼是極大的。
當年漢太祖劉邦刑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非功者而侯,天下共擊之”。
這句話在漢室四百年來,是一直被曆代劉姓統治者當做金科玉律的。
可是沒想到身為漢太祖苗裔的劉備,竟然會在糜暘的麵前主動透露出,要追封關羽為王的心思。
雖然劉備說的是追封,不是實封。
這說明劉備賜予關羽的王爵稱號僅僅是一個榮譽,但這也足以讓糜暘感受到震撼不已。
劉備心中能浮現這個心思,除去足以證明關羽在他心中的地位之外,還可以證明劉備是個極有魄力的君王。
畢竟嚴格點來說,劉備的這個想法算得上是在違反祖製。
而在知道劉備的這番心思後,糜暘腦海中的一條迷糊的曆史線索瞬間被串聯起來。
怪不得曆史上劉備在得知關羽的死訊後,及至在他死前都未曾對關羽賜予諡號。
而劉備的這個舉動亦被後世許多人認為,是他在怪罪關羽。
但現在糜暘從劉備的這個想法中可知,曆史上劉備不是不想給關羽賜予諡號。
而是在自身未立下足夠的功勞之前,他不能輕易給關羽定下諡號。
欲定諡號,必先明爵位。
劉備無論是在曆史上還是今世,他都是開邦創基的肇始之君。
這樣的身份決定了他所做出的每個決定的,都會被他的後世之君當為祖製。
若是他的後世之君沒有超越他的功業的話,那麼後世之君是很難改變他做過的決定的。
所以一旦劉備在關羽生前是列侯的情況下,給他定下美諡。
那麼在劉備建立的這個大漢中,關羽也許一直都會是列侯的爵位了。
而這無疑與劉備心中的真正想法相悖。
至於既然劉備有想追封關羽為王的想法,那麼他為何不直接下詔進行追封呢?
這是因為劉邦當年留下的那條祖製,在天下人的心中影響力太深了。
儘管仔細掰扯起來,劉邦當年盟誓嚴厲禁止的“異姓王”與現今劉備想追封的王爵,其實是兩碼事。
但在劉備未立下足以與漢太祖劉邦比肩的功業之時,那麼他就不能明麵上輕易去觸碰這條祖製,因為這會讓劉備所建立的大漢失去正統性。
所以劉備想的是,在今漢重新統一天下後,再去實施他心目中的想法。
或許祖製是往往難以改變的,但是不代表完全不能改變。
就拿漢代四百年來說,立下偉業的帝王改變祖製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當年劉邦建立大漢後,他本來為大漢定下的五行屬性是水,全國尚黑。
五德屬性在古代對一個朝代的重要性是十分大的,毫不誇張的它就是立國的正統性象征之一。
可是在漢武帝在位時,他又聽從大臣的建議將大漢的五德屬性改為土,全國的服色改為尚黃。
而在漢世祖建立東漢後,劉秀有樣學樣,直接將劉徹定下的大漢土德改為火德,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劉徹與劉秀兩人的舉動,都是在打祖宗的嘴巴,都是在違反劉邦定下的祖製。
亦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正統性。
但是因為這兩人立下的豐功偉業,也沒見有誰敢出來逼逼什麼。
後世的史學家,甚至還能分彆找各種理由論證,劉邦、劉徹、劉秀三位漢帝所選擇的五德都是正確的。
由此可見,後世帝王不是不能改變祖製,但前提是自身要有足夠的豐功偉業。
而具體到劉備身上來說,因為有著劉秀這個榜樣在,所以他心中想追封關羽為王的想法並非是不切實際的。
隻要他能重新一統天下,恢複大漢在天下間的正統地位。
隻是劉備既然有這種想法,為何要對糜暘所說呢?
那是因為劉備覺得他年紀已經很大了,或許在他的有生之年,大漢無法在他的手中統一。
但是儘管如此,他心中想要追封關羽的想法不會改變。
所以他才會特地召來糜暘,告知他自己內心中的這個隱秘。
因為按照常理來說,如果大漢將來能統一天下的話,最大可能是會在糜暘這一代人的手中完成。
劉備在說完方才的那番話後,他用一雙充滿期待的目光看著糜暘,對著他言道:“子晟,你明白朕今日對你說這些話的意思嗎?”
糜暘是心思何等機巧之人,劉備雖然不曾對他明說什麼,但他在自己麵前表露的深意展露無遺。
劉備很明顯是想讓他,在大漢若能重新統一的那日,為他完成這個內心中的想法。
曆史上劉備應該也是將類似的想法告知給劉禪與諸葛亮了,所以劉禪才遲遲不給關羽上諡號。
劉禪為關羽上諡號的那一年,是在諸葛亮死的二十多年之後。
那時候的季漢已經毫無翻盤的可能了,所以劉禪才在無奈之下給關羽上了諡號。
隻是當同樣的一番囑托劉備在今世選擇交給糜暘時,這讓糜暘震撼於劉備對關羽的用情之深時,亦心驚於劉備對他的信任之重。
劉備所釋放出的這層政治深意,更是耐人尋味。
他直起跪坐的身軀,在關羽的靈位之下對著劉備鄭重承諾道:“暘誓不會讓陛下失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