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濃鬱的悲哀氣氛的彌漫下,當天邊的第一抹陽光出現在襄陽城外時,一架六馬所禦的龐大轀輬車開始緩緩出現在城門之中。
龐大的轀輬車之前,道道靈幡隨風飄揚,似在招引著關羽的靈魂歸來。
而在轀輬車之上,本來屬於天子專用的黃繒車蓋正遮蓋著關羽的梓宮。
黃繒車蓋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耀眼。
除去這一件件象征著莫大榮耀的外物之外,在關羽的遺體被放入梓宮之前,他的遺體早已穿戴上金縷玉衣。
在六匹神駿的寶馬的行進之下,載運著關羽梓宮的轀輬車的行進速度並不慢。
當關羽轀輬車越過列位公卿走到最前方時,一隊隊身穿素服,頭戴白布的天子親軍羽林精騎便在漢驃騎將軍馬超的帶領下,從官道兩旁駛出。
他們默默駕駛著胯下駿馬,為著身後漢大將軍的梓宮開路。
上千聲駿馬沉重踏地的聲音響在襄陽城的城外之外,將原本悲傷的氣氛轉變為肅穆。
而隨著上千羽林精騎開始行動之後,關羽梓宮身後的眾多公卿亦紛紛邁動起自身的腳步,跟隨在關羽的梓宮之後。
而一直跟隨在關羽梓宮兩旁的,正是大漢天子劉備與漢車騎將軍張飛。
他們是在以親人的身份,在為自己的兄弟送葬。
相比於劉備,感情更加豐富的張飛,他這時的狀態還一如當日那般,一直在號哭不已。
聽著另一側不停傳來的張飛號哭聲,劉備用悲傷的眼神看著身旁的梓宮,他的眼中亦漸漸濕潤。
隻是在摸到懷中的那一道文書之後,劉備的情緒才漸漸平複下來。
懷中的那道文書,是劉備為關羽所準備的悼文,他一會務必要以最好的狀態將裡麵的內容念出來。
在經過半個時辰多的行進之下,送葬關羽梓宮的隊伍終於來到了襄陽城西北十數裡的地方。
古代並沒有良好的保存屍身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縱使劉備想將關羽的遺體運送回成都安葬也是不容易的。
除此之外關羽生前還是大漢的襄陽侯,襄陽作為關羽的屬國,若將關羽安葬在這裡襄陽城外,對關羽來說也是不錯的歸宿。
因為種種原因,劉備無法將關羽帶回成都。
但在為關羽選擇墓葬地點時,劉備亦是仔細考量過的。
之所以選擇將關羽安葬在襄陽城西北的方位,是因為來日大漢的進兵方向便是西北。
榮於戰場,死於戰事的關羽,他若在天有靈的話,一定很想看到來日漢軍在西北的豐功偉績。
在關羽的梓宮在數千人的護衛下來到下葬地點後,主喪大臣鄧芝指揮著多位大力士上前,將盛放關羽遺體的梓宮從轀輬車運下。
而後鄧芝讓那數名大力士抬著關羽的梓宮,小心翼翼的放置進事先準備好的豎穴木槨墓中。
而那豎穴槨墓,早就以黃腸題湊的規則布置好。
當關羽的梓宮在大力士的抬運下緩緩放入墓中時,注視著這一幕的數千人便齊齊號哭起來。
數千人的號哭或出於真心,或出於禮儀。
但不論他們的本心如何,這一刻他們的號哭都是在宣告著漢大將軍關羽,要徹底與這個塵世告彆了。
在關羽的梓宮徹底落入墓中的那一刻,數千人的號哭一下子就達到了高潮。
就在這時,劉備踏上了關羽墓旁的一座高壇之上。
這座高壇是馬良所修建的,為關羽告祭的祭壇。
隻是按照禮儀,在關羽的墓穴封墓之後,劉備才應該踏上祭壇為關羽告祭才是。
現在劉備登上祭壇,顯得有些太早了。
劉備的這副異常的舉動,瞬間吸引了壇下數千人的注目。
而這時早就知道劉備要作何的鄧芝,立馬以主喪大臣的身份讓眾人停止慟哭。
就在眾人停止慟哭的那一刹,劉備的雙腳正好踏在了祭壇之上。
在來到祭壇之上後,劉備轉身看向壇下的數千人。
現在在他腳下站著的,有大漢的公卿大臣,有大漢的百戰精銳,他要在他們麵前讀出一篇專屬於關羽的祭文。
在數千雙眼睛的注視之下,劉備從懷中掏出一份帛書。
而後他看著帛書上屬於糜暘的的字跡,鼓起自身的中氣將眼中的內容,給一字一句朗讀了出來。
“......轟轟隱隱,如霆如雷,彪虎嘯而穀風生,應龍驤而景雲起。
我大將軍聰明神武,廣淵齊德,總大義而在心,誅賊軍而傲然。
建安年間,大將軍躬擐甲胄,久鎮荊襄,櫛風沐雨,豈辭勞倦,遂後起強楚之師,北問先帝所在。
三萬成旅,舟船為軍,呼吸則漢、江絕流,叱吒則襄、樊自拔。
以此攻城,何城不陷;以此擊陣,何陣不摧!
譬猶瀉滄海而灌殘熒,舉昆侖而壓小卵。鼓行而進,百道俱前,曹仁命懸,曹操震恐。
章武年間,曹丕奸佞,妄稱天數,敢拒義兵,驅率醜徒,眾有十萬,從洛入宛,遂來送我。
遼等助丕為虐,不知天命,梯衝亂舞,徒設九拒之謀;
於是熊羆角逐,貔虎爭先,鼓角一鳴,賊眾瓦解,死卒則長平未多,積甲則斷漢水東流。
兩伐襄樊,大將軍運籌千裡,勇冠三軍,擊劍則截蛟斷鰲,彎弧則吟猿落雁。
彤雲自起,兵誅不道,漢煙直至宛洛,鋒銳難當;
南陽之地,國家富庶,我已多據,形勢日盛。
四方漢師,擂鼓陣陣,足食足兵,無前無敵。
大將軍運兵道以載德,乘靈風而扇威。摧群雄而電擊,舉勍敵其如遺。
惜大將軍羽享年不永,遂先棄大漢臣民而歸靈。
朕以勳舊為念,緣忠臣之義,本欲同命,然大將軍羽未及爵命,奄然而終。嗚呼哀哉!
雲長斯人,為朕兄弟。雲長既薨,哭望天涯。
天地為愁,草木淒悲。吊祭不至,精魂無依。嗚呼噫嘻!
時耶命耶?為之奈何!
今朕以悼文祭之,既著其功,又懷其人,唯望大將軍之功可永垂青史,千載不息也!”
當劉備念完悼文的最後一句話時,祭壇上下的眾多謁者亦將所有悼文中的內容,都傳達至在場的所有人耳中。
而在眾人聽完劉備念的悼文後,他們臉上在浮現悲傷的同時,心中亦有著另外一種情緒開始蔓延著。
這種情緒叫心潮澎湃。
這是一篇悼文呢,還是一篇煊赫大漢武功的檄文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