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考慮到這層原因,所以劉備才有興趣接見蔣濟。
大義是大義,但劉備不是迂腐的君主。
在不違反大義的前提下,劉備不介意與曹丕做些有利於大漢的交易。
至於具體是什麼交易,想來都在這封書信中。
當信中的內容,一字一句落入劉備的眼中時,一開始劉備的神色還算淡定。
隻是隨著看的內容越來越多,縱算是飽經風雨的劉備,眼神中亦浮現出一些異色。
不久後當劉備看完信中的所有內容之後,他的臉上已經浮現惆悵與深思之色。
在這封信中,曹丕先是開門見山的言明他寫這封信的目的:
那便是他希望劉備能釋放在西城一戰中,被糜暘所俘虜的夏侯尚、滿寵等人。
當然曹丕不是小孩子,他知道他寫這封信的目的在於交易。
所以在這封信中,他亦點明了他作為交易的籌碼。
曹丕拿來交易的籌碼,不是金銀財寶,亦不是土地。
而是當年當陽一戰中,那些被魏軍所俘虜的劉軍將領的族人家屬。
看著曹丕在信中拿出的這個籌碼,劉備的思緒不禁飄回到那個充滿動蕩與血腥的下午。
那一戰上萬劉軍,最後隻剩下劉備等十數騎成功逃脫。
而在那一戰中,跟隨劉備日久的諸位將領的族人家屬,要麼被魏軍所殺,要麼就是被魏軍所俘虜。
當初曹操之所以不殺劉軍將領的一眾族人家屬,想的無非是利用他們來擾亂劉軍將領的心,特彆是那些劉軍陣營中元從派大將的心。
關張趙糜簡孫劉等這些姓氏,是最早輔佐劉備開創大業的元勳之臣,亦是劉備早期陣營中的最中堅力量。
但可惜的是,曹操低估了忠義二字的分量。
可是儘管最初的目的不能達到,但曹操感念於那些元從大臣的忠義,所以倒也是沒有下令殘害他們的家屬族人。
因此至今那上百位一眾季漢元從大臣的族人家屬,還一直在鄴城關押著。
當劉備知道曹丕是以釋放那些人為籌碼後,劉備的臉上很明顯浮現了意動之色。
在當初最早跟隨他的一眾元從大臣中,有很多人已經不在了,例如簡雍、孫乾、關羽等人。
而相比於關羽,簡雍與孫乾的下場是十分悲慘的,因為他們在死了之後,沒有家屬為他們送終。
他們還存活在世的的家屬現正在鄴城關押著。
人死而無親人送終,這是世上最悲傷的一件事了。
當初簡雍與孫乾死的時候,劉備感覺最對不起他們的,也正是這件事。
而不單單是簡雍與孫乾二位元從大臣,其他元從大臣也都或多或少有著這種遭遇。
這對重情義的劉備來說,一直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從感性方麵來說,曹丕拿出的這個籌碼就已經讓劉備十分意動。
當然身為帝王的劉備,當然不會單單從感性方麵思考問題。
在這封信中,曹丕還說明了一個讓身為帝王的劉備頗為意動的原因。
“名為元從,實為宗親。宗親維國,古今定理。”
曹丕為何會那麼肯定劉備一定會與他做交易呢?
他的底氣就是來源於這句話。
曹丕或許沒有很好的韜略,他的心胸也並不寬大,但他的政治智慧定然不低。
他與劉備同為帝王,都深知宗親對於一個王朝的重要性。
正因為如此,所以哪怕曹丕本人頗為忌憚宗親,但是對於他信任的宗親,他可是一向不吝嗇賦予大權的。
宗親是穩定國朝的重要屏障。
而劉備建立的大漢與曹魏相比,卻有著一個很大的不足。
雖然天下間的漢室宗親是很多的,但是劉備的身邊幾乎沒有什麼本族的宗親。
在劉備建立的大漢未統一天下前,那些散布在天下的漢室宗親是靠不住的,例如劉曄、劉放甚至劉巴。
這就讓劉備所建立的大漢,缺少了一塊很重要的基石。
缺少堅定維護統治的宗親勢力會有多危險,曆史上的種種事例都已經證明。
身為帝王的劉備,不可能不知道這點。
而以季漢的具體國情來論斷,劉備身邊是有一股勢力類似於他的宗親,一直從旁堅定的守護著他的大業,那便是他的元從大臣。
所以劉備在勢力有所發展後,一直不遺餘力的讓各位元從大臣占據要職,甚至他一直苦心提拔培養糜暘也是出於這點原因。
隻是這並不是長久之法,因為諸位元從大臣的族人並未在他們身邊。
沒有族人在身邊,元從大臣就等於沒有家族在背後支撐著他們。
這樣縱算一兩代之內,元從係大臣中會有麒麟兒出現撐起大局。
但長久下去,元從係的大臣政治份額一定會被荊州、益州係的大臣不斷奪取,從而導致這股勢力消散在劉備建立的大漢之中。
曆史上季漢勢力中的元從係勢力迅速衰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這個。
到了那一刻,什麼事就都有可能發生了。
例如曆史上的北地王哭宗廟事件,那時要是元從係大臣還在朝野間掌握權力的話,該哭的一定是譙周等人。
或許劉備不知道曆史上他孫子的無奈,但有著非凡政治智慧的他,當然明白將一眾元從係大臣的族人收回的好處。
隻要他們的上百族人回歸,那他就可以利用帝王的權力,讓他們與荊州、益州係的大臣的女眷聯姻,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形成一股元從係家族勢力。
而再隨著張飛、糜暘等人地位的不斷提高,他們的家族一定會慢慢興盛起來。
到時候元從係的最大一塊短板將被補足,大漢朝野間的政治勢力亦可以形成元從、荊州、益州三派鼎足而立,互相製衡的局麵。
甚至因為糜暘的存在,元從係將來會漸漸淩駕於荊州係、益州係的政治勢力之上,繼續守護著他的後代,守護著他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
這種誘惑,的確是劉備所不能抗拒的。
因為這事關大漢的百年基業。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