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鄧艾來說,若讓他闡述兵爭謀略那他可謂是頭頭是道。
但是讓他針對政治上的一係列利害關係來為他出謀劃策,那可真是大大的難為他了。
曆史上鄧艾的死亡,與他在政治上的愚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最後在左右思量之下,糜暘的心中出現了一個人選。
那人便是孟達。
孟達此人雖說有時心術不正,但他出身名門,當世凡是出身名門的人,對於政治的敏銳性一般都不會太差。
而從孟達曆史上的表現來說,他能以一降將的身份,在曹魏那裡混的風生水起的,並且深得曹丕的信任,由此可見他的政治智慧一定是不低的。
在這種想法之下,糜暘讓人快速召來了孟達。
孟達自那日被糜暘威懾之後,就一直十分安分守己的待在新野城中。
除去之前他跟隨糜暘北上之外,彆說新野城他沒怎麼出去了,就連自己的房門,他也是儘量能不出就不出。
但是孟達在聽到糜暘召喚他後,他立馬就一咕隆從塌上起身,然後忙不迭地跟著糜暘的親衛離開了他的房屋之中。
孟達知道糜暘對他不算很信任,但是正因為如此,糜暘無要事不會輕易召見他的。
現在糜暘毫無征兆的召見他,說明糜暘一定是有要事與他商量。
心中有著這種判斷的孟達,可謂是懷抱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糜暘的身前。
他不擔心糜暘不信任他,他擔心的隻是糜暘沒有用得到他的地方。
隻是雖然心中再如何激動,在表麵上孟達還是表現出一副恭敬的樣子來到了糜暘的麵前。
糜暘是在外堂接見孟達的。
在孟達到來後,糜暘並沒有拐彎抹角,他當即將心中的憂慮對孟達言明。
而孟達在聽完糜暘心中的憂慮後,他在細細思索一番後,點出了一點糜暘之前從未注意過的問題。
“按照禮製,外臣使者拜會天子不得久留,因此張溫若想北上,必先得到陛下的允肯。
而陛下曆經世事,又豈會不知道孫權的險惡用心呢?”
當孟達指出這一點後,糜暘心中閃過恍然大悟之色。
是呀,他怎麼將這點給遺忘了。
孟達的有些話雖然沒有明說,但是糜暘知道孟達的意思。
糜暘現在麵臨的處境與關羽並不同。
在孫權遣使向關羽通好的時候,劉備並不在荊州,所以很多事需要關羽自己做出決斷。
可是目前在荊州,彆說劉備在荊州了,大漢官場中的一眾人精都在荊州。
他們又豈會沒有一人,看出孫權的險惡用心呢?
所以從常理推斷,張溫的北上,一定是劉備的有意為之。
在意識到這點關鍵點後,糜暘幾乎是頃刻之間就在心中做出一個判斷:
這是劉備對他的一場考驗。
所以要想妥善解決這件事,糜暘就必須帶入劉備的視角去看待這件事。
劉備的想法一定是讓糜暘見張溫,否則他無須如此做。
這也符合一個帝王在全局上的考慮。
劉備的考驗應該是想看看,糜暘在接見張溫的前提下,以何種辦法來打消朝野之間對他的疑慮。
從而不讓孫權的奸計得逞。
而在什麼情況下,兩位手握重兵的外臣私下聯絡,不會引起朝野之間的疑慮呢?
在有了這種思路之後,糜暘的心中瞬間浮現豁然開朗之色。
而孟達看著糜暘臉上的醒悟之色,他隻是默默地退到一旁等待著糜暘的命令。
糜暘是劉備的臣子,他則是糜暘的屬下。
從小受父親教導的孟達知道,這時他隻需要等著糜暘的命令就好。
果然不出孟達的所料,糜暘不一會兒就看著孟達言道:
“子度,我不想張溫等人進入新野城中。”
聽到糜暘的這個命令,孟達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他躬身答道:
“唯。”
...
襄陽城,劉備行宮。
剛剛見完兩位女兒的劉備,雙目通紅的躺在禦座上。
從不久前的初次見麵中,劉備經過多番試探,已然初步確認州泰帶來的兩位女子,正是當年他失散在亂軍中的女兒。
劉備不是無情之人,當年兩位女兒失散在亂軍之中,他事後亦派人尋找過。
但是在當時兵凶戰危的情況下,劉備又豈能順利尋找到他的這兩位女兒。..
而且當時還不斷有謠言傳出,他的這兩位女兒死在了亂軍之中,所以後來劉備也漸漸放棄了尋找的打算。
隻是讓劉備沒想到的是,在十數年後的今天,他竟然能與她們再度重逢。
這算是一件能夠大大緩解他心中內疚感的喜事了。
因為內心中的愧疚,所以這段時間以來,劉備幾乎是每天召見這二位女兒,而他幾乎是見一次,哭一次。
不過在這數日來的相處中,劉備亦從這二位女兒的口中,聽聞了那日糜暘在棘陽城外的所作所為。
從他二位女兒的語氣中,足以體現那日糜暘的所作所為有多振奮人心,亦有多收儘人心。
就在劉備沉浸在舐犢之情的美好中想著要午睡一會的時候,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亂了他的思緒。
劉備睜開眼看到是費禕來到,他便好奇地問費禕道:
“卿有何事?”
麵對著劉備的這句詢問,費禕臉上流露出一些難以言明的神色,似在強忍著笑意。
他對著劉備一拜道:“冠軍侯率軍南下了。”
末了費禕還特地加重語氣言道:
“冠軍侯避開張溫的使團,率軍南下了。”
而聽到費禕補充說明後的劉備,他臉上的睡意一下子消失。
這小子!
孝直的反客為主,他倒是學的有模有樣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