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張溫愕然 初為州牧_糜漢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糜漢 > 第三百四十章 張溫愕然 初為州牧

第三百四十章 張溫愕然 初為州牧(1 / 2)

如果可以的話,糜暘現在真想舉起張溫手中的青冥劍朝他捅去。

張溫是奉命行事不錯,但現在張溫就猶如當初孫權派向關羽求親的使者一般,是孫權想實現一個陰謀詭計的載體。

本來有著關羽的例子在前,糜暘亦可以如他一般痛罵孫權以堅定自己的立場。

但問題是現在的情勢,與當初關羽遇上的根本不同。

當時孫權是為他的長子孫登聘關羽次女為妻,這至少在明麵上孫權是將自己擺在和關羽同等的地位上。

但現在孫權既奉劍又送女為妾,這態度以他的身份來說已經低到不能再低了,這讓糜暘怎麼開口罵他?

妾在古代根本不被看做人,隻是個物件。

江東之主孫權為了討好糜暘,為了“認錯”,將自己的嫡長女當做物件送給糜暘。

結果他這麼卑微且誠懇的態度,卻引來糜暘的一陣痛罵。

那以後等劉備死後糜暘執掌國政的那一日,孫權肯定會以“心有惶恐”的理由叛變大漢。

並且他的這個理由還會得到世人的同情,並讓糜暘遭受一場巨大的非議。

孫權的政治天賦是非常高的,這一點是他能保守江東的最大原因。

或許旁人看不出劉備對糜暘的安排,但以他的政治嗅覺,肯定是察覺到什麼,才會有今日他派遣張溫向糜暘的示好行為。

到現在糜暘才真正完全發現,孫權的用心有多險惡。

之前關嫣乃至於糜暘自身的判斷,都太低估孫權這個人的政治手腕了。

孫權為的不是現在,而是將來!

但是這也不能怪糜暘,畢竟世人誰能想到孫權竟會付出如此大的代價來達成他的目的呢?

以糜暘本來的想法,無論孫權提出的示好條件是什麼,他隻要溫和地當眾拒絕就好,但現在糜暘發現他處在一個不能拒絕的地步。

現在最棘手的就是,張溫通過言語將孫權贈劍與贈女的行為捆綁在一起,糜暘要麼全都接受,要麼全都拒絕。

彆無他法。

除非他能拿出讓天下人都認同的理由。

因為他來日會是大漢的輔政大臣,他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代表著大漢的態度。

可是糜暘又不能接受。

不然今日一旦定下這姻親名分,那麼往日在對江東的問題上,糜暘的身份就會變得十分尷尬。

孫魯班是妾不錯,但三國以來有太多天下名士因妾廢妻,因妾廢公了。

在有著那麼多的實例之下,不能不讓世人對糜暘將來的立場有所疑慮。

在懷抱著複雜的心情之下,糜暘來到了張溫的身前。

這時的張溫依然保持著手捧青冥下拜的姿勢。

而這時宴席之外的台階上,亦緩緩出現了一位頭戴劉氏冠的老者。

他赫然便是不請自來的劉備。

劉備在來到宴席的門外時,並未選擇直接入內,他也及時以天子的威嚴止住了一眾欲入內稟報的漢軍。

劉備隻是靜靜的站在門外,傾聽著場內的動靜。

而當劉備在門外漢軍的稟報下得知了張溫方才的言語後,他的臉色頓時變得好看起來。

有著意外,有著忌憚,更多的卻是揶揄。

雖未入內,但劉備現在大概能猜出糜暘心中的想法是什麼。

想到這點,劉備臉上的揶揄之色更甚。

子晟終究還是對孫權有些輕視了。

不過這樣也好,今日的事足可以給子晟一個教訓。

懷抱著這種想法,劉備修長的身軀不禁又湊近門口一些,他想聽清楚些糜暘將會怎麼應對場中的變局。

糜暘尚不知道劉備正在門外,他隻是在場內所有人目光的注視下,將手緩緩伸向張溫舉起的青冥劍。

看到糜暘的這個動作,場中大漢一方的官員心中全都緊張起來。

那些想著為糜暘好的大漢官員,更是差點直接出言阻止。

其實當然也包括關嫣。

隻是那部分大漢官員阻止的話到了嘴邊,卻又生生咽了下去。

拒絕容易,但理由很難。

至少目前場中的一眾大漢官員,心中都未曾想出一個足以讓天下人接受的理由。

而下拜的張溫在察覺到糜暘的手伸向他時,他的臉上浮現了一些喜色。

至尊,溫終不辱使命。

張溫臉上的喜色被一直觀察他的糜暘所察覺到。

但是糜暘卻毫不在意。

因為就在剛才踱步之間,糜暘從腦海中回憶起一件數年前的事。

糜暘從張溫的手中取過青冥劍,在眾人麵前他當眾將青冥劍的劍身從劍鞘中拔出。

看著那散發著屢屢寒光的劍身,他的臉上流露出十分“喜愛”的神色。

雖然說在當世因為經濟的發展程度不同,北方整體的鍛造工藝強於江東,但那是於整體而言。

若單單論一二把寶劍的鍛造,江東的鑄劍工藝可謂是由來已久,並且一直獨步天下。

而眾人見糜暘臉上浮現對青冥劍的喜愛之色,紛紛都覺得糜暘要接受孫權的示好了。

隻是糜暘這時卻突然問張溫道:“慧恕可知季劄贈劍這個典故?”

季劄贈劍的這個故事講的是:

季劄出使路過徐國時,徐國的國君非常喜歡季劄佩戴的寶劍,但是沒有敢說出來。

季劄心裡知道徐國國君的意思,可因還要出使中原各國,所以沒有馬上將寶劍獻給徐國國君。

後來季劄出使回來後經過徐國,徐國國君已經死了,季劄於是就解下寶劍,掛在徐國國君墳墓前的樹上,然後離去。

而在這個典故中,最讓後世人感到向往並津津樂道的乃是季劄與他隨從的對話。

季劄隨從問他:“徐國國君已經死了,還要把寶劍送給誰呢?”

季劄回答說:“不是這樣的。當初我心裡已經決定要把寶劍送給他了,怎麼能因為他死了就違背自己的諾言呢?”

正是因為這一問一答,體現了季劄遵守諾言的高尚節操,而這種品德在秦漢之際是極為受人推崇的。

這更體現了劍在秦漢士人心中,是有著忠貞不二的含義。

很多士人,一生的貼身佩劍隻有一把。

聽到糜暘提起這個典故,在座的許多人中或許有部分人不知道,但是身為吳人的張溫一定是知道的。

季劄乃是春秋吳國時的宗室,因為他數讓王位的高尚作風及出使各國的機智表現,在史書上的評價非常高。

季劄更是聖人孔子都加以推崇的賢者。

對於這樣的家國古時賢人,沒有人會不感到驕傲,並以此為榜樣,特彆是對於一向被世人貶為蠻夷的吳人來說。


最新小说: 雙穿亮劍:小七八千玩得歡 係統讓我開超市 與校花一點不清白,嘴都親腫了! 重回2010:從高中起不留遺憾 滅世蒼穹之傲天狂尊 相愛卻不能相守 給不起彩禮,隻好娶了魔門聖女 擺爛人生!糊咖?那叫沉澱! 我守一座城,為等一個人 小奶妻被霸總撿走後,整日要親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