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時諸葛亮又出身於亂世,亂世之中哪怕是出身名門的諸葛亮,自小也備受離亂之苦。
甚至還有許多不忍言的事,他都親眼目睹過。
正因為這種過往的經曆,讓諸葛亮在年輕時就立下誓言,勢必要成為如管仲、樂毅那般的名臣,輔佐明主重新收拾這破碎的山河。
諸葛亮並非不知道過多損耗心力,會影響他的身體健康。
隻是相比於天下人的安寧,相比於內心中的誌向,他一人的安危榮辱又有何值得在意的呢?
這是諸葛亮的本心,也就是他的這副本心,才會引得後世無數人對他敬仰不已。
見諸葛亮雖然誠懇接受他的教導,但言語之間卻並未打算真正接受他的告誡,劉備不禁搖了搖頭。
似諸葛亮這種人,他的本心是任何人都無法動搖的。
哪怕是身為諸葛亮主公的他。
不過劉備倒也不是全然對這件事全無辦法。
他畢竟是帝王。
劉備舉起手中的梁州文書,他對著諸葛亮言道:“將子晟的這封文書明告州郡,並且發出明文申斥子晟。”
諸葛亮聽到劉備要發明文申斥糜暘,他感到有些疑惑。
他承認他是想讓劉備為糜暘消除隱患,隻是申斥的行為未免太過。
畢竟從目前的局勢來說,糜暘所做的並不算錯。
諸葛亮正想對劉備建言,豈不料劉備卻伸手阻止諸葛亮意欲進言的舉動。
似乎他申斥糜暘的主意已定。
劉備讓諸葛亮發往梁州的申斥文書的內容是:斥責糜暘身為梁州牧毫無擔當,竟然事事上書。
當諸葛亮聽到劉備讓他明文發往梁州的斥責文書內容是這個後,他頓時明白了劉備的用意。
明文文書,依照常製是要公告天下的。
但是當世的老百姓大多是不識字的,所以所謂的明文公告就是給那些士族子弟看的。
帝王對州牧不滿,明文發文斥責在以往不是沒有過。
可是重要的是現在劉備發給糜暘的斥責文書,它的內容很容易讓人浮想聯翩。
當那些益州士族看到這封斥責文書後,他們是會覺得糜暘因為專權擅政引得劉備不喜。
還是會認為劉備是在給糜暘透露一個,明顯的政治信號呢?
以後無須事事上報。
很明顯是後者。
而這個政治信號意味著什麼,明眼人都知道。
對元從係的信任,劉備一直是不遺餘力的。
況且諸葛亮還知道劉備有這個舉動,除去是向天下人宣告一個政治信號外,還是在用帝王的權力,讓他從梁州事務的憂心中抽回心思。
梁州自有糜暘為大漢守著。
在明白劉備的兩層用意後,諸葛亮的臉上浮現了笑容。
對他的關愛,劉備也一直是無微不至的。
劉備見諸葛亮臉上浮現笑容,他便知道諸葛亮全都明白了他的用意。
魚和水的交流,就是這樣不費勁。
在處理完這件事後,劉備似是不經意間問起一件事:“近來子龍那裡可有消息傳來?”
當年劉備稱帝之後,一向跟隨在劉備身邊統領親軍的趙雲並不在成都中。
那是因為那段時間南中有所不穩。
諸葛亮擔心南中在劉備稱帝的節骨眼搗亂,便建議劉備派趙雲去南中鎮守。
自趙雲領軍鎮守南中以來,至今也有兩年了。
而當趙雲到達南中之後,正如諸葛亮所預料的那般,南中的些許動亂很快被壓製下去。
就算之前曹魏有派使者聯係南中的諸異族,那些異族也始終沒有異動。
漸漸的,大漢朝廷上下都對南中的戒心沒那麼強了。
聽到劉備的詢問,諸葛亮答道:“據上次子龍上書已逾數月,在上次子龍的上書中,他言南中一切安穩。”
南中是益州南方數郡的統稱。
那裡森林茂密,瘴氣密布,再加上都是山路,所以對外的交通聯絡一直不順暢。
趙雲數月送出一封上書,倒也是尋常之事。
隻是劉備卻從這個消息中,看出了一些端倪。
“南中為何會那麼安穩?”
劉備的疑惑表麵上來的突然,但是卻不是空穴來風。
南中因為地理及曆史因素,一向是益州中異族的聚集區。
在漢代能被稱為異族的,都是不通禮儀,茹毛飲血之輩。
對於這樣的族群來說,忠心這種東西無疑顯得很是廉價。
生存與利益才是他們最看重的東西。
再加上南中一地發展落後,資源有限。
所以南中一地經常為了生存與利益發生動亂。
縱算南中的異族不起兵反抗大漢,但是他們內部之間也經常為利益打生打死的。
隻是說動亂或大或小而已。
這便是南中的常態。
但是據趙雲的上書所說,近來南中卻顯得頗為安穩,似乎南中的諸多野心之輩全都學乖,全都向善了一般。
這可能嗎?
深知人性的劉備,是決計不信這一點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
南中目前有著這番異常,肯定是在常人不注意的地方醞釀著什麼大事。
就像暴風雨來臨之前,都會有著非同一般的寧靜一樣。
而在劉備的疑惑之下,諸葛亮也很快反應過來這一點。
諸葛亮皺起眉毛,不假思索地說道:“陛下是擔心,南中終有大亂?”
見諸葛亮猜出了自己內心中的隱憂,劉備點點頭。
“莪擔憂的不是南中現在反,而是在我大舉北伐的時候反。”
“故而我想先下手為強,為益州除去這個隱患。”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