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隨著自己身份地位的不斷提高,現在糜暘卻覺得離地數丈的高台,對他來說遠遠不夠。
他現在想登上離地十數丈,乃至於數十丈的高台。
這樣的高台在當世還有一個顯赫的名稱——封禪台。
在漢代除去帝王能登上象征著人世間最高榮譽的封禪台之外,立有莫大功勳的臣子也是有資格的。
以大漢目前的現狀來說,若要重啟封禪台,那在世的君臣隻有立下一種常人無法想象的大功才行。
想到這,糜暘堅定地朝著眼前的高台上走去。
克成一統,三興漢室。
這是糜暘心中最大的誌向,也是他心中最大的野望。
若將來他真的能做到這一點的話,他便有資格登上那足以載入史冊,享譽千年的封禪台了。
糜暘身後的大臣不知道糜暘心中在想著什麼,隻是有資格隨糜暘登上高台的上百位大臣,心中也都浮現著激動之色。
當糜暘一步步朝著高台上走動之時,他身後的文武大臣分成兩列,自發拘束地從高台台階上的兩側隨著糜暘一路向上。
數丈高的高台台階並不長,沒有多久之後,糜暘便率先到達了高台之上。
等他到達高台上坐在主座上向著下方望去之時,他的心中不禁浮現起一個感覺。
現在他是這座高台的主人,這不正是代表著整個梁州的生民都已經在他的腳下了嗎。
糜暘上得高台後不久,他身後的百餘官員亦齊齊來到高台之上,然後按照早就知道的各自坐席紛紛落座。
這時上百位官員的視線,都是朝著下方望去。
就是沒有資格上高台的那數百官員,他們在糜暘上高台之後,也紛紛背對高台朝著身前不遠處的三軍望去。
今日的主題,便是大閱兵。
當眾人都準備好後,糜暘看向一旁的丁封。
丁封在得到糜暘的示意之後,他立馬來到高台前沿,然後他在高台上之上高舉起手中的五彩令旗。
五彩令旗在日光的照射下,顯得絢麗非常,光彩耀眼。
一軍之帥者,掌五彩旗,號令三軍。
在高舉手中的五彩令旗三息過後,滿麵潮紅的丁封在數萬人的注視下,用力的將手中五彩旗按特殊的規律揮舞起來。
雖然在場的人都知道三軍之帥不是他,而是他身後的糜暘。
但在數萬人麵前為一軍之帥掌旗,對出身極其貧寒的丁封來說,也是一種莫大的榮譽。
而當丁封揮舞著手中五彩旗的動作被下方三萬大軍中的一眾將官看到後,那三萬原本靜立在空地上的大軍頃刻間就有了反應。
高台下方的空地上,先是從各處響起一些甲胄的碰撞聲。
然後這些原本不仔細聽還聽不到的甲胄碰撞聲,隨著時間的推移,正在以極快的速度越發響亮起來。
一百,一千,最後直到數萬聲。
既是耀武閱兵,今日三萬大軍自然皆是甲兵齊全。
三萬大軍中的各級將校早就注視著高台上的一舉一動,因此他們在看到丁封釋放出的信號後。
身為百戰老兵的他們,幾乎是本能之下就做出了反應。
一陣陣高昂的鼓聲在這方天地間響起,當雄渾有力的戰鼓聲覆蓋住這片天地之後,三萬大軍中的行列中,立馬出現一個由上千輛戰車組成的方陣。
戰車這種戰爭武器盛行於春秋,衰落於戰國。
本來按照曆史的規律,戰車應該早就被淘汰出軍事曆史的舞台。
但因為戰車有著很強的克製騎兵的作用,所以戰車兵在西漢早期一直是漢軍的主力兵種之一。
在匈奴被打的敗亡後,戰車這種武器也並沒有被徹底裁汰掉,就如當初關羽卻月陣大敗曹魏騎兵一般。
莫說當世,就說數百年後的南北朝,也經常有著戰車兵大放異彩的時候。
而因為西漢之時經常舉行軍事演習,所以關於戰車的排兵布陣,就逐漸成為閱兵時的重要內容之一。
當然糜暘特地在閱兵之中,將戰車兵當做第一個出場的兵種,並不完全是為了按西漢的閱兵規製來。
當初戰車兵能被西漢曆代統治看重,無非就因為匈奴的騎兵強勢。
現在大漢的情勢與當初很相似,曹魏的騎兵是天下翹楚。
糜暘特地將戰車兵放在第一出場順序,便是在警示著自己,來日北伐之時一定要注意曹魏的騎兵。
經過近千年的發展,關於戰車兵這個兵種的一切都已經發展的很成熟。
漢代軍隊中的許多士卒,都曾經專門受過訓練如何操縱戰車。
隻見當上千輛戰車從數萬的大軍大陣中駛出之時,高台上下的許多官員很快就發現了那上千輛戰車的與眾不同之處。
那上千輛戰車的車身上都包裹著一層虎皮。
虎乃猛獸之王者,也一向是人類內心中最為畏懼的動物。
所以當包裹著虎皮的戰車駛出來後,儘管戰車還未開始衝刺,但就是它們的這副外表就讓數百官員感到心中畏懼。
而那上千戰車兵並沒有讓高台上下的官員等待太久,在逐漸駛出大軍的方陣之後,戰車便在禦者的駕駛下,朝著前方的數千位假人疾馳而去。
一位戰車一般配備三名士卒,一為禦,負責駕駛車輛。
另一位名射,負責在未接近敵軍時釋放箭矢。
最後一位名戎右,負責操持著手中的長戟斬殺敵人。
能成為戰車兵的漢軍,都是軍中的翹楚。
當上千輛戰車開始疾馳起來時,高台之下的空地之上頃刻間響起一陣陣車輪滾動的響聲。
那一陣陣車輪的滾動聲,就如天邊傳來的雷聲一般,一聲聲敲擊在數百官員的心頭,令他們的心間似有發顫之意。
戰車本就高大,再加上戰車上包裹著虎皮。
所以當上千輛戰車疾馳起來時,從數百官員的視角看過去,就像有上千隻饑餓許久的猛虎,朝著前方的數千假人撲殺而去一般。
兵假虎威,再配合上上千士卒的喊殺聲,那種戰場的蕭殺恐怖氣氛,立馬浮現在數百官員的感官中。
隻是漢家男兒武風蔚然,所以儘管數百官員中很多都沒上過戰場,但卻對這種戰場的氣氛感到很陶醉。
這便是我梁州的精兵。
或者說是他們邊感到震撼,邊感到陶醉。
可就在高台上下的數百官員看的如癡如醉的時候,奉義校尉張嶷卻率領著一支精兵,悄然地將整座高台都隱隱包圍了起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