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諸葛亮的這番建言後,劉備馬上就反應過來諸葛亮說的是什麼意思。
要想憑現在的罪證將巴西譙氏滅族是完全足夠的,隻是劉備與諸葛亮苦心謀劃這一場大朝會,要的不是單單針對一個家族。
他們君臣二人要的是,借助這場大朝會讓整個益州世家遭受到一場重創。
要想達到這樣的目的,就不能暫時對巴西譙氏進行滅族。
因為儘管糜竺帶來的箱子中有著許多益州世家的罪證,但是那些罪證還未經曆過係統的整理。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並不知道有哪些益州世家被掌握了罪證。
也不清楚那些被掌握了罪證的益州世家,他們犯下的罪是否能夠將他們打的一蹶不振。
所以暫時譙瑜不能被滅族,隻要劉備一日不下達對巴西譙瑜滅族的命令,那麼譙瑜的心中就還會抱著期望。
有著期望,諸葛亮接下來才能借助巴西譙氏這個點,再輔助糜竺帶來的那些罪證,從而將整個益州世家的勢力一步步瓦解。
在明白了諸葛亮話語中的含義之後,劉備馬上就改變了主意。
劉備在眾臣麵前下令道:“譙瑜謀逆,下獄待斬。”
說完這個命令後,劉備接著又下令道:“令虎賁上譙府捉拿一乾譙氏族人,皆下獄待審。”
癱倒在地的譙瑜知道自己已經難逃一死,所以他在聽到劉備的第一個命令時,他並沒有什麼反應。
可是當他聽到劉備想要對譙氏整族下手後,他的臉上立即就浮現了恐慌之色。
他情急之下就想向劉備求情,可是還不等他求情的話語說出口,他就已經被身後的虎賁給硬生生拖拽出大殿之外。
而糜威在得到劉備的命令後,馬上帶領著一批虎賁從大殿跑出,朝著宮門外快速趕去。
等到暫時處理完益州大臣的事情後,劉備便手持長劍一步步走到劉巴的身前。
若說益州大臣的謀逆之舉讓劉備感到憤怒的話,那麼劉巴與他們同流合汙的舉動,卻讓劉備感到有些痛心了。
劉備知道劉巴一直不是真正忠心於他。
隻是他自認為他對劉巴也算信重,並且充分地給予了劉巴施展才華的機會,他不明白為何劉巴會執迷不悔。
今日若不是有著劉巴的相助,益州世家一開始是不會得到那麼多人的支持的。
而劉巴在見劉備舉劍來到他身前後,他的臉上很快浮現了畏懼之色。
隻是性格清高的他,很快就恢複了鎮定。
當他當日做出那個選擇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失敗之後會是怎樣的下場。
大不了一死而已。
為了心中的信念而死,劉巴覺得無愧。
劉備在來到劉巴身前後,他壓抑著怒意問劉巴道:“朕欲定天下,而子初專亂之。今日行事,令朕痛心,豈乃人臣之分邪?”
大殿中的眾臣都從劉備的話語中聽出了,憤怒與傷心的情緒。
諸葛亮看著劉備與劉巴二人,不由得在心中歎了口氣。
他勸過劉巴了。
而麵對劉備的指責,劉巴隻是開口言道:“順君小忠,護國大忠,外戚專政,取禍之道,臣今日所為皆是出於一片公心。”
可劉巴不說這番話還好,一說這番話劉備心中的怒意更甚。
“外戚專政,或為取禍之道,然你不見孝武之衛霍乎!
臣若有二心,雖非外戚亦可亂國,就如今日那些逆臣。
臣若一心為國,縱身為外戚亦可上匡君主,下衛百姓,如今日之衛尉。
一切豈可隻因身份,而過於憂慮善忌?
孟德之道朕不是不懂,隻是朕不屑為之!
你為漢室宗親,卻不能與朕同道,朕感到很失望。”
在說完這番話後,劉備舉起手中長劍,一劍朝著劉巴得頭上砍去。
劍動風隨,眾人皆知劉備乃是劍法大家,在這麼近的距離之內,劉備若想取劉巴性命,劉巴是決計躲不開的。
可就在眾人以為劉備身前即將血濺五步的時候,出乎眾人意料的是,當劍光閃過之後,劉備斬下了的是劉巴頭上的冠帽。
當象征官位的冠帽被劉備斬下落地之後,劉巴的長發瞬間披散,整個人顯得狼狽至極。
“尚書令劉巴身有舊疾,無法曆事,著免去劉巴尚書令一職。”
“從此之後,你就好好待在家中養你的心病吧。”
劉備的第一句話是說給世人聽得,第二句話則是他對劉巴的告誡。
換做曹操或者是孫權,劉巴的行為可能都構的上死罪。
隻是劉備不同,他是個懂得感恩的人,大漢能有如今的國力,劉巴在其中功不可沒。
況且劉巴還是漢室宗親。
所以儘管知道劉巴不是忠心於他,儘管劉巴犯了君臣之間的大忌諱,但劉備最後還是決定饒劉巴一命。
而劉巴見劉備隻是將他貶謫,而並未取他性命,他在有些意外的同時,整個人變得失魂落魄起來。
披頭散發的劉巴在劉備的寬恕之下,一步步地朝著大殿外走去,很快的他那落寞的身形便消失在大殿中的眾人之中。
在劉備處理完劉巴的事後,諸葛亮便對著劉備告退,隨後領著眾多臣僚也離開了大殿之中。
今日大漢發生這樣的驚變,有許多善後收尾的事需要他及時去做。
而等大殿中的人走了差不多之後,糜竺看著臉露笑意緩緩向他走來的劉備,他好似看到了當年他與劉備初見時的場景。
那一年,曹操屠徐,徐州牧陶謙四處求援無人相救。
那一年劉備還是一位小小的國相,可是就是這樣的他領著三千士卒不遠千裡疾馳到徐州,為徐州百姓守護著生命的門戶。
當時的他與曹操力量上完全不對等,但他卻沒有絲毫懼怕,他為的是什麼呢?
他當年所為的,便是他今日所正在做的事。
想到此糜竺的臉上也流露出了笑意。
數十年來一切都沒變,真好。
但就在劉備即將走到糜竺身前時,再也支撐不住身體的糜竺,在劉備慌亂的眼神中,直直的倒了下去。
“竺願立誓,日後必傾儘一切匡扶使君。”
這是數十年前一位年輕人在劉備麵前許下的誓言。
劉備不曾改變,他亦沒有。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