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喪亂數十年以來,在世間留下姓名的人可謂是不可勝數。
人一多自然就有高低之分。
而世人又怎麼評判誰人才高,誰人才低呢?
若一人有光輝事跡的話,那自然是容易的很。
隻不過世上多的是還未在世間留下事跡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有許多具體的評判人才能高低的標準在世人間開始流傳。
見人見事若隻見一人一事,這便是尋常的人才。
若能舉一反三,獨辟蹊徑,這樣的人才便可稱為瑰寶。
楊阜現在就已經隱隱有將薑維當做瑰寶看待的心思。
能看出大魏可以借助成都內亂的時候,挑動益州的南中四郡造反,這一點已然不是尋常人可以做到。
薑維卻能在這一點上,進一步提出奪取漢中的設想,這更讓楊阜感到意外與欣喜。
這一點,他也未曾想到。
隻是單單有設想是不夠的的,楊阜還需要薑維講出相應的達到以上設想的具體方法。
若有設想而沒有具體辦法,那就是紙上談兵。
想到此,楊阜暫時收斂起自己欣賞的目光,他先讓薑維坐在身前。
麵對楊阜的邀請,薑維也不推脫。
當薑維在楊阜身前坐下後,楊阜以刺史之尊親自為薑維倒了一杯酒。
楊阜將酒遞到薑維的身前,看著薑維一飲而下。
隨後楊阜問薑維道:“君有何計惠顧?”
楊阜以刺史之尊親自為薑維斟酒,足以體現他對薑維的看重。
這也是他對薑維那句“南中可用”的獎賞。
隻是接下來楊阜問的話,可是對薑維的一種考教了。
楊阜的意思薑維當然懂,但是他卻一點都不緊張。
薑維隻是一校尉,校尉與刺史的身份可謂是有雲泥之彆。
尋常校尉若是遇到刺史親自斟酒的情況,要麼是表現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要麼便是推辭不敢接受。
但是薑維卻與眾不同,他很坦然的接過楊阜手中的酒飲了下來。
他的這番行為充分體現了他敢做敢為的性格。
當然薑維也知道,接下來楊阜對他的考教才是關鍵的。
彆看楊阜現在對他表現出寵信的態度,隻是好感這東西,來得快去得也快。
若是他不能說出奪取漢中的具體計劃,那麼他肯定會在楊阜的心中被打上一個誇誇其談的標簽。
這樣的話,對他的未來是極其不利的。
不過既然薑維能有奪取漢中的建議,那他心中肯定有著相應的計劃。
因此麵對楊阜的詢問,薑維答道:
“維之前曾聽聞過大將軍有攻伐漢中之議,卻被使君所阻,想來使君主要顧慮的乃是漢中地勢險要這一點。”
見薑維提起這件往事,楊阜點點頭。
不說往日,就說現在,若是沒有一個上佳的策略,那麼楊阜依然是不建議貿然進攻漢中的。
畢竟不管劉備政權內部如何動亂,漢中的地勢險要這點是不爭的事實。
看到楊阜楊阜點頭,薑維便接著說道:“然《孫子兵法》有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既然漢中地勢險要,我軍不易拿下,那我軍為何不先謀後交,令敵軍自潰呢?”
聽到薑維這麼說,楊阜一下子被吸引了注意力。
楊阜示意薑維繼續說下去。
在楊阜的示意下,薑維的聲音越發明亮。
“漢中地勢之險峻,世所罕見,糜暘之善兵,亦天下少有。
然戰者,非隻交陣之道。
自建安二十四年以來,南賊數年連番大戰,荊益二州民力耗損嚴重。
因此緣由,故在去年南賊取得襄樊會戰勝利後,並未繼續北進,反而固守疆土以圖休養生息。
國力之不足,這是南賊之死穴。
然南賊之死穴,卻是我朝傲然天下之根本。
凡戰者,當以己長攻彼之短。
既然南中將亂,我軍可借助此時機,暗中協助南中諸軍擴大軍勢,令益州動亂無限擴大。
南賊國力疲弱,去年又多放歸軍士歸田,想來現今益州兵力定然不足。
南中地勢之險峻不下於漢中,且南中地處偏遠,瘴氣橫行。
劉備縱然舉大兵恐怕也不能短時間內鎮壓南中義軍,更何況現如今益州兵力不足乎?
益州乃南賊根本,益州之長久動亂,勢必為劉備所深為憂慮。
憂慮之下,劉備見益州兵力不足以快速鎮壓南中動亂,勢必會從他處調兵,使君以為劉備最終將從何處調兵乎?”
薑維的最後一句話似是詢問,但答案卻是顯而易見的。
“以我預料,劉備必將從梁州調兵。”
聽到薑維的這個判斷,楊阜臉上也流露同意之色。
劉備現在滿打滿算隻擁有三個州,其中軍力最強的分彆是梁州與荊州。
相比於荊州,梁州離益州更近,很明顯從梁州調兵更為方便快捷。
畢竟荊州雖然也有重兵,但是荊州麵對的敵人實際上有兩個。
況且正如薑維所說,劉備政權的國力本就不足,他又怎麼可能千裡迢迢從荊州調兵呢?
而如果一切都按照薑維所推算的那般,劉備最終將從漢中調兵的話,那對魏軍來說的確是一個大好時機。
漢中地勢險峻不錯,但漢中也有個很顯著的特征,那就是需要防備的地方不少。
薑維在來到陳倉後,第一件事便是察看了許多關於漢中的情報。
當年劉備拿下漢中後,法正與諸葛亮為了讓漢中成為牢不可破的壁壘,便建議劉備在漢中加強防備。
法正與諸葛亮的具體辦法便是:在漢中的各個險要關隘留重兵以抵抗外敵,並且各個關隘可以左右呼應。
這個辦法的好處就在於,一旦有外敵來犯漢中,彆管敵人來的有多少,他們都會被漢中那一道道嚴密的防線給阻擋在漢中之外,不得寸進。
這道防線在曆史上是用無數魏軍的生命,來證明他的成功性的。
曆史上曹爽率大軍南征卻被王平打的一愣一愣的,除去王平本人指揮有方之外,法正與諸葛亮布置的防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當初魏延敢說出“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這番豪言壯語。
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那一道道嚴密的防線,給了他很大的底氣。
而曆史上之所以季漢會滅亡,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法正與諸葛亮構造的漢中防線被內部人破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