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白水正好位於陰平與劍閣的中間地帶,這讓白水在漢中一地有著非同尋常的戰略意義。
隻要魏軍能夠順利占據白水,那麼就算糜暘在得到陰平遭到攻擊的消息後想要派兵支援,那麼他的兵馬也越不過白水。
白水居於群山之間,地勢易守難攻,再加上魏軍的兵力遠在梁州軍之上,在這種情況下糜暘再如何神通廣大,也休想輕易率軍度過白水。
當然白水若就這點戰略意義,還不足以魏軍出動一支大軍前去占據它,白水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他可以威脅劍閣的側翼。
劍閣是益州與漢中之間最重要的關隘,以往益州想對漢中有所支援,大多是通過劍閣來完成的。
就像楊阜所講的那般,假設諸葛亮及時平定南中,並在極短的時間內率軍支援漢中,那他的支援就肯定要走劍閣通往陽平關的這條道路。
可一旦諸葛亮那麼做了,那麼兵力本就弱於魏軍的漢軍,極可能被魏軍從後方攻擊。
這一點是兵家大忌。
有著這一點顧慮在,就可以用強大的實力威懾益州,讓他們不敢輕易率軍支援漢中,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將漢中徹底帶入一個死局之中。
這便是楊阜建言魏軍要分出一支中路軍進攻白水的真正原因。
“中路軍的主將阜建議可有驃騎將軍擔任,並率軍三萬。”
相比於西路軍推薦郭淮擔任主將,楊阜推薦曹洪擔任中路軍主將,這讓殿內的眾人更是沒有異議。
曹洪雖說被曹丕不喜,但他的功勳與資曆擺在那裡,沒有人可以輕視。
當楊阜將這句話說出來後,代表著他已經解釋完中路軍負責的戰略。
隨後眾人不禁在心中節節讚歎。
以往楊阜並未在眾人展現過他的軍略,可今日楊阜可是讓眾人大開眼界了。
隻是眾人並不知道的是,今日楊阜所言的方略,大多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曹真既然在將近半年前就已經決定南征,那他怎麼可能今日才打算商討南征方略呢?
其實早在曹真五個月前回到陳倉的那一刻,曹真就已經召集眾多心腹商討來日的南征方略了。
而這件事的進度,又在曹洪與劉曄加入曹真的團體之後,得到了大大的增加。
曹真、曹洪、劉曄俱是當世一流的通曉軍略的人,在他們三人的合力之下,五個月的時間足夠他們想出一個具體且行之有效的南征方略。
曹真今日之所以要將早就商討好的南征方略,又重新拿到大議會上討論。
這是因為南征之戰乃是一場牽扯十分廣的大戰役,這場大戰役要得到方方麵麵的人傾心支持,才能讓曹真將魏軍的戰鬥力發揮到最大。
上下同明者強,上下同欲者勝,曹真今日要做的便是這樣的一件事。
在連續解釋完西路軍與中路軍負責的戰略之後,楊阜最後將目光看向了坐在上首的曹真。
對著曹真一拜後,楊阜方才繼續開口說道:“西路軍與中路軍雖各有戰略,然終究隻是彆軍,我軍南征的主力在於東路軍。”
“對於東路軍,阜建議大將軍可分彆從斜穀、駱穀進軍漢中。
斜穀、駱穀皆關中與漢中之間的要道,有利於大軍通行,從這兩道通行,可保證大將軍能順利進抵漢中郡境內。”
“待大將軍的大軍分彆進入漢中郡內後,可於便利之處快速合兵一處,而後分兵攻取漢中諸城。”
“漢中之戰後漢中國力一直未得到恢複,故而現在漢中諸城的城防勢必不會堅固。
大將軍兵力又遠多於賊軍,在此優勢之下,憑大將軍之武略,奪取漢中諸城並不難。
而之所以要先奪取漢中諸城,一是為讓我軍在漢中站穩腳跟,二可令糜暘顧此失彼,賊軍軍心大亂。
待大將軍掃清漢中諸城之後,大將軍再親自統率大軍圍困南鄭。
賊軍孤立無援,又軍心不穩,如何能抵擋大將軍的攻勢?
久守必失,縱是糜賊再如何善戰,這一點他也無法改變。”
當楊阜說完曹真親率的中路軍的戰略目標後,這次他卻沒得到方才兩次闡述都得到的群體讚同。
相反的是,大殿內許多人的臉上都浮現了猶疑之色。
哪怕東路軍作為南征魏軍的主力兵力達到五萬之眾,哪怕東路軍的主將是當今的曹魏第一名將曹真。
這一切的原因都在於一個人,那個人便是糜暘。
之前楊阜關於西路軍與東路軍的戰略謀劃之所以會得到眾人的讚同,根本在於己方這次展現出的強大實力,還因為那兩路魏軍麵對的不是糜暘,隻會是糜暘的部將。
魏人怕糜暘,可不怕其他漢將。
但眾人都知道的是,糜暘是一定會親自坐鎮南鄭城的。
五萬大軍很多,曹真能力很強,但魏軍一定會如楊阜所說的那般,成功拿下南鄭嗎?
在猶疑之下,很快就有人提出了疑問。
那人的疑問便是:陽平關是一定會有漢軍部分大軍的,若在魏軍圍困南鄭城的時候,陽平關的漢軍回援與南鄭城內的漢軍內外夾擊魏軍,那當如何?
這人提出的疑問,很快就得到了殿內大多數人的附和。
楊阜之所以會建議曹真從駱穀與斜穀進軍,有個很大的原因在於,隻要魏軍能順利通過這兩個古道,那麼他們就能直接抵達漢中郡內,從而越過陽平關這個險關。
可越過不代表拿下,曆史上鐘會采取相同的路線後,正是擔心這一點,於是最後還是親率主力攻打陽平關。
但在楊阜剛剛的建言中,他並沒有提到這一點,這不能不讓殿內知兵的人感到疑惑了。
孤立無援是兵家大忌,內外夾擊同樣也是。
不過在有人提出這一點之後,還未等楊阜進行解釋,一聲沉重的冷哼聲就在大殿內響起。
“若糜暘真敢如此用兵,那他就離死不遠了。”
陡然發出這一聲冷哼的人,正是方才一直默默無言的曹洪。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