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縱算再狼狽,在漢軍未完全退走之前,士徽等人還是不敢貿然走出山林。
幸虧諸葛亮沒有執意要索拿士徽等人,不然恐怕他們這幾人早已經落入漢軍的手中。
數日後等到漢軍都離開斧山之後,士徽三人才畏手畏腳地從山林中走出。
到了今日,之前上萬交州軍死的死,降的降,就隻剩下這三人了。
何其悲哀!
就連那一夜保護士徽出逃的幾名親衛,也因為保護士徽死在了大營之中。
當士徽三人走出山林之中,感覺到劫後餘生的他們不禁相視對泣起來。
沒有人知道他們三人這幾日是如何度過的,要不是憑借著強烈的求生信念,恐怕他三人斷然活不到今日。
在走出山林之後,虞翻立即建議士徽前去投奔朱褒。
朱褒與交州一向是盟友的關係,看著這層關係上,朱褒是肯定會對士徽施以援手的。
而若是沒有朱褒幫助的話,單單憑借他三人的力量,又如何能走出這險惡的南中回到交州呢?
士徽也對虞翻的建議很是讚同。
於是他沒有遲疑立即就帶著虞翻、孫桓二人朝著朱褒的大營趕去。
可是當士徽三人趕到朱褒大營外的一處山坡上後,眼中的一幕差點沒將他們嚇死。
原本規整的大營早已不見,隻剩下了一片狼藉。
這一幕立即讓士徽意識到一個嚴重的事實——朱褒的大軍,也很可能被漢軍擊敗了。
否則不足以解釋他們眼前看到的這一幕。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身體虛弱的士徽三人差點沒氣的直接暈過去。
不管朱褒是死是活,也不管朱褒大軍戰敗後,會對當下的南中局勢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現在最重要的是,他們難以得到朱褒的援救了呀!
而若是他們沒有朱褒的援救,他們又該怎麼回到交州?
沒有軍隊的庇護,他們隨時都可能喪生在野獸與瘴氣密布的南中大地中。
情急之下,士徽提出要去尋找雍闓的庇護。
雍闓之前與交州也存在不清不楚的關係。
但士徽的這個建議,卻被虞翻斷然否決。
“數日之內,兩萬大軍為漢軍所敗,難道雍闓的三千大軍就能夠幸免嗎?”
虞翻反問的語氣之中,其實是在闡述著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諸葛亮在率軍擊敗朱褒大軍後,下一個目標肯定就是雍闓的軍隊。
而雍闓隻有區區三千兵馬,恐怕諸葛亮都不用強攻,隻要上萬漢軍往營外一站,雍闓就得嚇得逃回益州郡。
當這層道理被虞翻點破之後,士徽宛若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氣一般,整個身體直接跌落在地。
倒在地上的同時,士徽的口中不禁喃喃低語著:“難道真的是天要亡我嗎?”
士徽不知道的是,在他低語的時候,他背後的虞翻的眼神突然之間發生了變化。
天要亡士徽,不代表天要亡他與孫桓二人。
想起之前士徽對他的脅迫,想起那夜士徽想單獨拋下他逃命的醜惡嘴臉,一個想法悄然浮現在虞翻的心中。
虞翻對著一旁的孫桓使了個眼色。
孫桓本來也如士徽一般,感覺到人生沒有希望了,但在看到虞翻的眼色之後,孫桓很快將耳朵湊到虞翻的嘴邊。
隨著虞翻嘴唇的翻動,孫桓的臉色變得晦暗不明起來。
但很快孫桓心中就有了決斷。
隻見孫桓緩緩從士徽的身後站起身來,然後悄悄的來到士徽的身後。
當孫桓越發靠近後,他走動的聲音驚到了士徽。
可還未等士徽反應過來,孫桓就快速的抽出腰間長劍,朝著士徽的脖頸間砍去。
一道寒光閃過,士徽的腦袋就與他的身體徹底分離,由於孫桓揮劍之快,士徽甚至都來不及發出一聲痛呼。
當士徽的腦袋落地之後,虞翻站起身來撿起士徽的頭顱,口中發出怒斥道“狗賊,尚能作惡否!”
而後孫桓也很快收起長劍來到虞翻的身旁。
虞翻想出的保命方法也很簡單。
眼下憑他三人是不可能安然回到交州的,可若是隻剩下兩個人呢?
之前率軍與諸葛亮對抗的乃是士徽,關他虞翻與孫桓什麼事?
誠然他與孫桓當然隨同士徽一同入南中,是有著企圖的,但諸葛亮並不知道這點呀。
隻要他提著士徽的頭顱前去漢軍大營,再配上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讓諸葛亮相信他與孫桓乃是被士徽脅迫才進入南中的,那麼諸葛亮是可能派兵護送他們返回江東的。
畢竟現在在明麵上,他們的主君孫權還是大漢的太尉,而他與孫桓也算是漢臣。
就算諸葛亮不相信他的話,但最差的結果無非是當漢軍的俘虜而已。
又不是沒當過。
隻要能保住一條命,那這算不得什麼。
在與孫桓對視之後,虞翻便提著士徽的頭顱,與孫桓快速的朝著漢軍大營的方向趕去。
在擊潰朱褒的叛軍之後,漢軍稍事休整之後,便在諸葛亮的帶領下朝著雍闓大軍屯駐的方向趕去。
可讓諸葛亮沒想到的是,當他率軍來到雍闓的大營外後,看到的卻是一座空營。
想來是雍闓提前得到消息,為了保命果斷的逃回益州郡了。
諸葛亮並沒有放過雍闓的打算,雍闓可算是這次南中之亂最大的首惡,他一日不死,南中就一日不會安定。
諸葛亮馬上分出五千漢軍交到馬忠的手中,讓他率軍在後追擊雍闓的叛軍。
而諸葛亮則率領著剩下的漢軍回到大營內,想著過幾日就前往牂牁郡的治所,將牂牁郡的局勢穩定下來。
可還未等諸葛亮出發,他便得到了一個令他驚訝的消息。
“有人自稱江東忠臣,手持士徽頭顱求見!”
江東還有忠臣?
昨日第二章。
.yeian.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