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暘在說完他的推斷後,也一直在注視著劉備的臉色。
糜暘很清楚劉備有多麼想儘快收複長安,但為劉備好,為大漢計,他必須要婉轉的先讓劉備打消這副想法。
就不說從當下的情勢來說,劉備的那個目標本就不切實際,就說當下漢軍中蔓延的驕兵思想,也必須得到遏製。
梁州大勝在極大激勵起漢軍士氣的同時,也讓漢軍上下漸漸彌漫著一股驕兵之風。
這是不可避免的。
這種驕兵之風,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不少漢臣的判斷,甚至連劉備也受到了這種影響。
不然眾人心中的落差感又從何而來呢?
驕兵之風彌漫,求勝之心又太過急切,再遇上定下的戰略戰術不切實際,有著明顯的錯誤,這會給漢軍帶來致命的隱患。
原來的三國曆史上,有場著名的大戰,便是這樣造成的。
那場大戰叫做夷陵之戰.....
糜暘是不可能會坐視這樣的情況發生的,哪怕有一分可能都不行。
而糜暘一直注視著劉備的臉色,也是在探查劉備是否聽明白了他含蓄的勸諫。
劉備親征關中,能夠將漢軍的士氣激發到最大,但同時也讓糜暘的身份發生了轉變。
在北伐之戰中,他不再是決策者,而是一個謀劃者。
這就代表著哪怕他有再好的謀略,若是劉備不同意那也是枉然。
而劉備是否會聽從他的勸諫呢?這一點糜暘心中也沒底。
劉備是個性格很鮮明的統帥,他最鮮明的性格便是容易上頭。
定軍山之戰與夷陵之戰,都是他在上頭的情況下打出來的。
而劉備一旦上頭起來,連諸葛亮都拉不住。
糜暘在觀察劉備臉色的時候,他的目光也被劉備所察覺到。
隨後劉備直接用責怪的眼神回了過去。
好你個糜子晟,翅膀硬了是吧!
自己才剛剛那麼獎賞過你,結果你就這麼在眾人麵前給自己“當頭一喝”!
不過責備歸責備,劉備倒也能理解糜暘的做法。
糜暘終究是采取了委婉的勸諫方法。
而在糜暘的提醒下,劉備也對自己之前的想法有了一些懷疑。
細細思量後,他也覺得自己可能是太過心急了。
但劉備也不是那麼容易放棄的人,他在用眼神責怪了糜暘好幾遍後,用清冷的語氣開口問道:
“我軍若不直取長安,那我軍該如何北伐呢?”
說完後劉備便直勾勾的看著糜暘。
要是你光知道否決,卻沒有相應的優秀策略,朕一會就下詔削你的食邑。
就削你個幾十戶,以示懲戒。
嗯,目前糜暘的食邑是五千戶.....
而糜暘在聽到劉備的詢問後,他暗自深深的鬆了口氣。
他不怕劉備問他策略,就怕劉備一直上頭下去,不管不顧。
而劉備的詢問,也讓堂內眾人都將目光聚集到糜暘的臉上。
許多人的目光中,代表著強烈的求知欲一一大將軍,快教教我怎麼打魏狗。
甚至在場的史官,都下意識地拿出毛筆,想著記載下這曆史性的一刻。
在眾人的目光聚集之下,糜暘伸手指向了關中地圖上的某處。
在燭光的照耀下,糜暘的手指影子好似化作一把利劍般,直插進關中地圖上的褒斜道中:
“自古以來,關中連接漢中便有四條要道。
暘以為,褒斜道可用之。”
當年劉備拿下漢中後,為了來日的北伐,便耗費許多人力物力整修漢中連接關中的四條要道。
這四條要道分彆是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金牛道。
漢軍要想進入漢中,通常情況下隻能從這四條要道中選擇一條行進。
而糜暘之所以會說褒斜道可用之,乃是褒斜道是這四條要道中道路最為通暢的。
褒斜道又名斜穀道。
無論是當初曹操兩次南征漢中,還是曹真這次的南征,魏軍主力都是通過褒斜道進入漢中。
魏軍那麼多人都能行軍那麼順利,對於漢軍來說自然也可以。
可是在糜暘說完這句話後,堂內眾人的目光又變得疑惑起來。
褒斜道是很好,但褒斜道在關中的出口距離長安很近。
方才糜暘的推斷,分明是不建議優先攻取長安的,當下又怎麼會建議漢軍從褒斜道進軍呢?
迎著眾人疑惑的目光,糜暘嘴角露出笑容:
“諸君試想一下,褒斜道出口與長安距離甚近,若是我軍從這道進軍,賊軍會作何反應呢?”
還會作何反應?
那肯定是調集一切能調集的力量,守備長安呀。
眾臣中的孟光很快說出這一判斷。孟光的這個判斷,得到了堂內諸臣的認同。
可糜暘接下來的一句話,卻讓堂內諸臣齊齊驚訝。
“要是賊軍將關中大部分力量都調去長安附近,那關中的涼州不就愈發空虛了嗎?
空虛不取,更待何時?”
這一刻,糜暘說出了他心中的真正想法。
明取長安,暗奪涼州!
而在得知糜暘的這個想法後,劉備輕笑出聲。
這小子,就沒一次打仗是按套路來的!士氣高昂,兵精糧足。
不少人心中都覺得接下來的北伐不說望風而降吧,但也應該不會遇到什麼大的阻礙。
可他們手中的情報,卻讓他們意識到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