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畢竟隻是一位謀臣,出謀劃策是他擅長所在,但一錘定音卻不是他該做的事。
幸運的是,這時候賈詡的背後站著一位英明少主。
曹叡在聽到王淩的疑問,並且在看到王淩發出的疑問引起殿內不少大臣色變之後,他直接站起身來,越過賈詡蒼老佝僂的身軀,來到了群臣的麵前。
“國家危急之際,哪管敵人是否先一步搶占街亭?若我軍能先一步搶占街亭自是最好,若不是的話。”
說到這裡,曹叡略微停頓了一下。
但很快一聲果敢的決斷,從他的口中發出:
“那就打!集齊我國現在所有的力量,無論如何都要奪回街亭!”
在說完這句話後,曹叡不由得群臣有異議,他直接下達了詔令:“擬招:加左將軍張郃為征西將軍,命他急率本部兵馬馳援街亭!
另派人往淮南、河北兩地發出征兵文書,讓二地的各級駐將率軍支援長安!”
張郃原本歸於曹真統領,負責鎮守河西之地。
但襄樊會戰後,曹丕便將他調往宛城,與張郃一同被調去宛城的,還有精銳的上萬關中鐵騎。
曹叡是知道這件事的,而他也知道要想做好強攻街亭的準備,則必須派出一員上將前往。
除去曹魏諸宗親之外,外姓中能被稱為上將的,當下也唯有張郃一人了。
曹叡以上的詔令,透露出他要奪得街亭,守護隴右的決心。
可讓殿內諸臣沒有想到的是,曹叡的決心還遠遠不止於此。
“派人去任城急召任城王入京!”
聽到曹叡的這個詔令後,殿內諸臣紛紛驚訝的抬頭看向曹叡。
曹叡口中的任城王,指的是曹彰。
張郃是當下曹魏外姓將領中的第一位不錯,但曹魏用將向來講究以宗親為先。
也就是近幾年來,曹魏宗親名將陸續凋零,才給了一眾異姓將領活躍的機會。
而在現存的一眾曹魏宗親名將中,又是何人的威望最高呢?
之前曹真是曹魏諸宗親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但在曹真大敗後,這一個事實已經悄然之間發生改變。
當下在世人的心目中,曹彰才是曹魏宗親的第一名將。
甚至在曹真大敗之前,曹彰的威望與曹真相比,本也僅僅是稍遜一籌而已。
更不用說,其實在曹操死前的安排中,曹彰才是關中地區的一把手!
局勢不利的時候,人心的穩定尤為重要。
儘管近幾年來,曹彰一直閒居在任城,但他隻是閒居,並不是死了。
其他地方尚且不談,單單在關中一地,曹彰是很有威望的。
而且當下他是曹魏宗親名將中,唯一未被糜暘擊敗過的了。
群臣都知道曹叡要將曹彰急召來洛陽,很可能為的就是讓曹彰在關中戰場上效力,而這也是出於穩定人心的目的。
可他們更知道,曹彰為何會被曹丕冷藏呀!
不就是因為曹彰在關中的威望太大,讓曹丕感受到威脅了嗎?
所以他們萬萬沒想到,在這個時候,曹叡竟然會大膽的起用曹彰來穩定局勢。
太子這麼做,陛下知道嗎?在群臣用驚訝的目光看向曹叡的同時,曹叡卻並沒有被群臣驚訝疑惑的目光所影響而改變主意。
父皇忌憚皇叔,但他卻不會。
因為自他成為曹魏太子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堅信自己能夠牢牢的掌握住,曹魏中的每個人。
無論是老謀深算的賈詡,還是軍威卓著的曹彰,他們都是他完成皇圖霸業的一種工具而已。
既是工具,何懼之有?曹叡的這副自信,來自於他自身的聰慧,也來自於曹操當年對他的教導。
而隨著曹叡身上從容自信氣質的散發,殿內群臣看向曹叡的目光有些恍惚。
他們好似在曹叡的身上,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那個熟悉的身影,讓群臣心中驚慌的情緒,漸漸平定下來。
迎著群臣注視的目光,曹叡最後說道:“劉備本來可以依靠山嶽固守,現在卻主動出擊,並且他貪心三郡,隻知道進攻而不知退守,一定會被打敗的。”
在說完這句預示性的話語後,曹叡便離開了朝陽殿之中。
看著曹叡離開的背影,賈詡溝壑縱橫的臉上流露出些許笑意。
若今日是曹丕掌朝,他得知這個噩耗後,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暴怒,然後慌忙的求計於眾臣,最後又陷在諸多的策略中,無法果斷的做出處置。
但這些情緒都未出現在曹叡的身上。
曹叡隻是在一開始時發泄了一下憤怒的情緒,然後又很快冷靜的對棘手的戰事做出應對。
會憤怒是人之常情,但能學會控製自己的憤怒,才是一個帝王的優良品質。
很明顯曹叡是具備這一點品質的。
而曹叡今年才多大?
想起曹叡的年紀後,賈詡又想到了糜暘的年紀。
糜暘很年輕,曹叡也同樣年輕,將來他們一定會是彼此的最佳對手。
再加上還有一位老謀深算的孫權.孫權難道就會一直臣服於劉備嗎?或者孫權是會忌憚劉備,但若是劉備逝世之後呢?想到這,心中已有猜測的賈詡不禁劇烈的咳嗽起來。
大江多年來一直東流,多少英雄的熱血灑在其中,但卻一直洗不淨世人心中的欲念。
隻要欲念在一日,天下又哪裡那麼容易重歸一統呢?
當年他在關中親手埋葬了大漢再生的希望。
現在同樣是在關中,有一位年輕人想著以一己之力,重新扶起殘破的大漢社稷。
可是他做得到嗎?或者這便是老天讓他活到今日的緣由吧。
讓他親眼看著自己,是會變為千古罪人,還是順應時勢的開國功臣!等曹叡解散朝會後,曹叡在朝會上下達的三道詔令,很快便化作文書形式發往各地。
與此同時,率軍在天水郡駐紮的劉備,亦意氣風發地召開了一場議會。
這場議會,討論的正是該派何人前去守備街亭的事。
第一章,淩晨還有一章。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