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擊之下,天崩地裂。
大地深陷千丈,地火噴湧,群山破碎,颶風肆虐,一道道熔岩火柱接連天地,有如末日天災降臨。
兩人拳掌碰撞在一起,李道清隻感覺拳頭似乎打在一塊不朽神金之上,堅固至極,無法撼動。
這隻是試探,一碰之下,李道清即知道兩人在肉身層次上尚有極大差距,暗歎不愧是繼承父輩皇血的古皇子,得天獨厚,幾乎一出生便站在常人難以企及的終點。
他借助反震之力後退一步,隻聽鬥戰聖猿仰天長嘯。
“再來!”
這頭聖猿渾身綻放金光,每一根毛發都晶瑩了起來,竟有一股寶相莊嚴的神韻,它簡單而又直接,又是一拳轟了出來。
李道清有誌於帝路,正要借與鬥戰聖猿一戰,全方位體會與最頂尖天驕的差距,同樣揮拳,未動用神則,仍是以肉身迎戰。
鬥戰聖猿通體有如黃金鑄成,金色的毛發閃爍著不朽的光華,這是肉身強大到極致的一種體現。
麵對鬥戰聖猿震撼天地的一拳,李道清並沒有任何動搖,無喜無悲,無驚無怒,同樣高喝一聲,迎拳而上。
“斬!”
他的掌指間無窮聖光流淌,混元聖光術施展到極致,以掌做劍立劈而下,雪亮的劍光斬破萬重天,與鬥戰聖猿碰撞在一起。
“轟!”
無窮氣血與聖光碰撞,將這裡打成一片混沌,虛空都破滅了,兩者間,黑洞成片,像是來到了大破滅時代,萬物俱滅,什麼都不複存在了。
大片的黑洞將兩人的身影淹沒,絲絲縷縷的破滅的氣息垂落,每一縷都能壓碎一道山脊,遠處大荒成片的崩開,成為一片塵埃,更遠處繁茂與生機勃勃的山脈瞬間光禿禿,寸草不生,被夷為平地!
刹那永恒!
像是經曆了漫長的一百世,又像是僅僅過了一瞬間,時光永恒,難以辨清。
一道神芒衝天而起,仿若天罰之劍,帶著蒼天的意誌,自無窮高處斬落,空間破碎,萬物不存,可吞噬毀滅一切的黑洞都被掃滅了,將兩道身影顯露出來。
鬥戰聖猿巋然不動,他那如道劫黃金鑄成的拳頭上卻有血液流出,滴落下來,神光璀璨,精氣四溢,這是最為寶貴的皇血。被李道清持混元聖光劍斬破肉身,留下一道劍痕。
鬥戰聖猿驚疑不定,直盯著李道清。
“並非什麼特殊體質,卻敢與我比拚肉身,甚至能夠抓住時機斬我一劍。”
“我承認你可與我一戰。”
鬥戰聖猿一族皆是天生一雙神目,可媲美最強大的武道天眼,他已然堪破李道清的虛實,知道李道清並非什麼特殊體質,甚至肉身在他看來,極為“孱弱”。
能憑借孱弱的肉身與他戰至如此,甚至還讓他受了傷,鬥戰聖猿對李道清更加欣賞,
李道清氣息略有些不穩,手臂更是鮮血淋漓,近乎半殘,有些地方血肉都被炸開了,露出了雪白的骨茬。
儘管如此,他的精神狀態極佳,戰意盎然幾乎要化為實質。
無窮無儘的聖光在他身上彙聚,李道清運轉聖光再生術,熔煉萬物的聖光變得柔和,如同晨曦之光,帶來無儘的生機。
李道清的傷勢迅速恢複,熊熊戰意加持,他的氣息更強了,隨便一個動作都會壓塌虛空,無物不破,旺盛的氣血熾烈如大日,要將天地都熔化了。
對於鬥戰聖猿的認可,李道清搖頭。
“仍有差距,李某當不是聖皇子對手,不過今日一戰,能勝最好,不勝也無妨。”
今日一戰,李道清無所謂勝敗,主要在於衡量與古皇子的差距。
古之帝、皇的親子,每一個都是冠古絕今的人物,大成之際都是隻差半步就可證道,擁有無以倫比天賦與強大到嚇人的血脈力量。尤其是當值此黃金大世,天驕層出不窮,依然可處於第一梯隊之中。
鬥戰聖猿一族本就不凡,尤其是眼前這頭聖猿,繼承其父鬥戰聖皇的血脈,即便是在古皇子中也是極其強大,可以說放到茫茫宇宙之中,也是頂尖的存在。
“拿我做標杆嗎?”
鬥戰聖猿知曉了李道清的用意,並沒有覺得被冒犯,問道“你這是自信未來可以追趕嗎?”
李道清深知證道之途並非是由血脈決定的,就像狠人大帝當年不過一介肉體凡胎,最終卻踏著諸王的屍骨登上了絕巔,古今無敵。
亂古大帝更是百敗之後,誕生魔胎,這才扭轉一切,戰敗昔日所有對手,獨登絕巔,最終逆襲證道。
李道清記得原著中總有人說什麼無敵心,隻能勝不能敗,積累無敵大勢,其實追求這些已經是走進了一個誤區。
凝聚一顆無敵心,積累無敵大勢,並非不可,但這些都是要在修為有成之後才開始的。
而所謂的培養無敵心,是要一路勝上去,更是無稽之談。
每個人都有弱小的時候,古之大帝也不例外,在他們剛剛踏上修行或是走在修行路中之時,修為不曾大成,即便能同階一戰,但是要對上以大欺小之輩,從而不敵,難道從此道心就破碎了嗎?
無敵心說的更確切一點,就是一種心境,無需刻意計較輸贏,而是尋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以心化作靈台,時時反省擦拭,不使得靈台蒙塵,惹上塵埃。
“未來之事,並非一成不變,既然可變,變化為何不能在我?”
“好,期待未來路上有你。”
“這是自然。”
“人族聖主,我不會留手,你要小心了。”
鬥戰聖猿還秉承著太古時代的風氣,對於認可的敵手,將拿出全部的實力一戰,絕對不會留情,這是對於對手最大的尊重。
鬥戰聖猿一步上前,黃金鑄成的大手立劈而來,恍若一柄驚世神兵,虛空承受不住這樣的力量,一道道空間裂縫彌漫開來,有如蜘蛛網一樣。
李道清已經明白了肉身的差距,不再硬抗,漫天聖光隨心而動,無儘璀璨。
“天地烘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