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之聲響徹整座大殿,令所有人都側目,紛紛將視線投向殿外,眸光各異,有欣喜,有漠然,也有冰冷與不善。
“轟!
厚重的殿門再次大開,眾目睽睽之下,一道威嚴無比、氣勢壓蓋日月的身影從大殿外走來。
李道清出現了,他一步一步走來,真容模糊,整個人有如縹緲一般,軀體都要與天地凝為一體。
這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唯有對道的感悟臻至極深的層次,才能踏入這種境地,可與天地合,如大道隨身,一舉一動都承載了道威。
“聖主!”
見到這道身影,有人甚至驚呼出聲。
李道清接任聖主之位,經營多年,積威甚深,哪怕身處不同陣營,今日再見,也被他的深入人心的威嚴所懾。
哪怕是因自家王者出現而喜形於色的邢長老,乍聞其聲,再見其人,臉上都險些兜不住笑意,眸光中滿是忌憚與戒備。
“聖主!”
分屬李道清一脈的眾人如同找到主心骨,紛紛以大禮迎接。
李道清對眾人一一點頭示意,便被眾星拱月一般簇擁起來。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李道清先要一會那尊新王之時,李道清卻對高台之上的王者置若罔聞,徑直走到王錚身前。
“師兄。”
王錚盤坐,未能起身,非是不願,而是不能。他乾枯老邁的身軀此時更加單薄了,半邊身子都被冰封,眉毛上都布滿了冰碴子,整個人好像剛從億年不化的冰窟中爬出來一般,隔著老遠都能感覺到他體內散發出來的駭人寒意。
“聖主……”
陰寒之力在體內肆虐,王錚難以說話,隻能目視李道清。
“師兄安心,一切有我。”
李道清讀懂了王錚的眼神,輕聲保證道。
隻是靠近王錚,李道清便感覺到那刺骨的寒意,凜冽的讓人心驚,無形的陰冷化成了有形之質溢出,讓人感覺到如針紮一般疼痛。
這還隻是外人的感覺,很難想象王錚現在承受了怎樣的痛苦。就算如此,李道清也沒有從王錚的目光中,看到過半點對他自己狀況的擔憂,王錚是真正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眼中唯獨隻有搖光聖地。
無關乎修為,這是一個值得尊敬的老人,一輩子都在為搖光聖地殫精竭慮,哪怕麵臨生死,都沒有改變半分。
“哧!”
一道至神至聖的神光飛出,這是搖光聖地的無上療傷秘術——聖光再生術。
不過這隻是掩人耳目,李道清不想暴露者字秘的存在,表麵以聖光再生術替王錚療傷,實際暗自運轉者字秘,一道赤色神鏈隱藏於聖光之中,編織成一道生命神則,無儘的生命精華化作光雨,滋潤著王錚乾涸的肉身以及千瘡百孔的本源。
者字秘並非隻能替自己療傷,還能替他人治療,越是深入,越是能感覺到者字秘的種種妙用無窮。
李道清的者字秘雖然並未臻至大成,但天下卻也罕有比擬者。
這種陰森寒氣傷人肉身,更可凍結神魂,一經沾染,有如跗骨之蛆一般,難以祛除。
不過者字秘乃是天下至高秘術,修複肉身、治療元神有難以想象的奇效。
在者字秘的治療下,王錚體內的寒氣如遇驕陽,快速消融,眨眼間他的情況就肉眼可見的好轉了許多。
隻是王錚終究是年邁了,被這道森寒陰氣消磨了不少本源,即便被李道清以者字秘恢複,一時間也難以複原,還需靜養。
王錚心知這次發難便是針對李道清來的,無論李道清回來與否,都難以善了。
涉及權利之爭,在各大勢力中都是屢見不鮮,不過這次卻是來勢洶洶,竟然涉及到一尊斬道王者。
仙台二重天與王者的差距,不是依靠數量就能彌補,哪怕這一脈的大能傾巢而出,也不足以對一尊王者造成太大的困擾。更何況這尊王者並非一人,亦有派係,不存在勢單力薄的可能。
王錚憂心李道清不能對付,向李道清小聲告諫道。
“此人已斬道,不可力敵,聖主千萬小心。”
李道清點頭,示意王錚放心,這才轉向大殿中央。
高台之上,那個本屬於李道清的位置,一尊王者獨立於此,名副其實,冥鐵戰衣烏光閃爍,身姿偉岸,渾身都繚繞光華,黑色的聖衣森寒,將他全身覆蓋,看起來很是神武,真的如一尊神王一般,高高在上,俯瞰世間,等待臣子參拜。
黑發如瀑,眸若星辰,李道清立身大殿之上,與王者對視,雖然立身人群之中,卻是身居北辰而眾星拱之,氣勢不遜色分毫。
一道道龍紋如冠冕一般,自頭上垂落,此刻他就像是天帝臨塵,龍紋繞身,睥睨天下,有八荒六合惟我獨尊之氣概。
兩人再無一言,也無需多言。
這尊王者已經以行動表明來意。
李道清作為聖地之主,麵對這種已經算是逆行犯上的謀逆行為,更是無需多言。
於無聲中,兩人展開對峙。
沒有任何異像,這種對峙並非局限於修為,更像是各自大道的比拚,是一場道爭。
這比之一般的對峙更加凶險,因為這是各自大道的比拚,涉及的不僅是現在,還有未來,一旦一方落敗,很容易道心蒙塵,難以進境。
令人震驚的是,李道清竟然與這尊王者對峙中,並未落入下風。
這種局麵令眾人難以置信。
“聖主的修為……”
“他斬道了嗎?”
李道清麵對的,是一位真正的王體,活過了三千載歲月,本身就是堪稱“活化石”的存在,戰力恐怖,在如今時代足以令各大聖地都忌憚。
而今又渡過了斬道天關,體質真正大成,不管是修為還是體質來說,都是一尊真正的王者。
斬道境又被稱為王者境,立身此境,便是於萬千修士之中稱王,即便是在黃金大世,極道勢力之中,一尊王者也不能算是無足輕重的小角色。
更何況是在道艱時代,一尊王者,已然足以影響一地之形勢,可扭轉一脈之興衰。
如果踏上仙台隻能算是真正踏上修行路,踏入此境,方才算是開始走出自己的道路,有了自己對於大道的看法,才算是有了探究大道的可能。
甚至驚才絕豔者,在這個階段已經開始嘗試開創屬於自己的經文雛形,這樣的人傑,更是拉開距離。
李道清修為仍在仙台二重天,即便踏足最後一個小台階,距離斬道隻有一線,一線之差,卻是有如天塹,難以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