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行軍,他隻感覺荀瀟的操作越來越迷。
是文伯故弄玄虛還是我腦子不好使?
他甚至有點懷疑自己。
“等人。”
“等誰?”
“袁術的人馬。”
說完,荀瀟便又丟下眾人,一個人進了城。
典韋又變成了門神,守在了營帳門口。
又停!
難道文伯在這裡也安排了一個女子?
曹純搖了搖頭,最終決定不多想。
越想問題就越多,偏偏都沒有答案。
太折磨人了。
所幸的是,這一次荀瀟隻花了一天時間,回來的更快。
再次回來,典韋三人倒是沒再爭吵,圍在營帳中有說有笑。
而且,還多了一個人。
“濟陰定陶董家拜見彆駕。”
董訪自那日離開之後,繞了一大圈,終於在陳國找到了荀瀟。
也是幸虧行軍並不快,還停了一天,不然就給錯過去了。
要知道,就在等著好了……
“董氏?”
荀瀟看了一眼曹純,沒反應,他自己想了半天也沒印象,隻好問道:“閣下找我有何事?”
董訪沒有說話,隻是朝旁邊看了看。
王二和典韋自是明白,起身就要出營帳,看得出來這位儒生有要事跟先生單獨說。
然後,曹純臉色一下就變了。
合著你跟我有說了半天,還很高興,結果就是等文伯?
你是不是看不起我!
我才是統帥啊!
還沒等他發泄怒火,典韋就笑嗬嗬地夾著他的肩膀,像抓小雞一樣抓了出去。
多少有點沒麵子。
可又打不過。
待營帳中隻剩下二人時,董訪噗通一聲跪在地上:“彆駕救我!”
他知道荀瀟此番要出征,定然緊急,也就不廢話,將當日被張邈裹挾之事大致講了一遍。
都是挑了重點。
“原來如此!”
荀瀟愣了愣,這才反應過來。
這一路上,他幾次出城都是找兗州的士族“借糧”去了。
按照曆史的發展,兗州這幫士族老爺們的下場可不太好,如今曹公引而不發,隻是還缺一個時機。
他早明白這點,唯恐這幫家夥帶著錢糧去投敵了,於是提前借點。
反正不要白不要,到時候搞不好一點沒了。
董訪今日求情,才提醒他,原來兗州這幫士族也在尋求自救。
虧大了,要知道就多借億點點……
“此事若是屬實,你跟曹公說,他定能理解。”
荀瀟想清楚其中緣由後,搖了搖頭。
這事我也管不了。
說實話,他現在也搞不懂曹操為何對他青睞有加。
現在也未查明王二的目的,隻能更加謹慎。
“彆駕有君子美譽,主公厚愛,若親自勸說遠非小人可比!”
“此事若是幫了董家,日後定當效死力。”
董訪痛哭流涕,不可謂不誠。
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怎麼也得抱緊了。
然而,荀瀟勸慰了幾句,還是沒答應。
走出營帳,便又看到曹純滿臉疑惑夾雜著埋怨。
荀瀟朝裡麵看了眼。
你想知道就自己去問好了。
曹純果真不信邪,深吸了口氣就衝入了營帳……
這一次,典韋又未阻攔,依舊笑而不語,憨憨的。
“先生?借一步說話?”
如蚊蠅般的聲音傳來,荀瀟一扭頭便看到王二在給自己使眼色。
想起來,王二好久沒主動找過。
看看他搞什麼名堂。
荀瀟率先走向營帳之間的一塊空地,周圍巡邏的士兵也不會過來。
“先生,那董家本也是忠心,迫於無奈才容忍了張邈叛亂。”
“我觀那董訪也是個人才,加上身後又有士族,主公現在正用人之際,何不幫他一幫?”
“主公也不一定會計較,先生此時幫他豈不是百利無一害……”
王二滔滔不絕。
好家夥,原來是給董訪求情的!
還有理有據的。
“說吧,收了多少?”
荀瀟也不跟他廢話。
“啊?”
王二大驚,連忙解釋:“先生,我哪裡敢啊……”
“不說沒收。”
荀瀟冷冷道。
“三千金。”
王二搓了搓手,有些緊張:“先生八,我二?”
三千金!
荀瀟也愣了愣神,士族還是有錢啊!
要是自己去經商,得搞多久才能賺到?
結果,現在隻需要一句話。
此外,王二的表現也讓他很意外。
膽小又貪財,荀瀟早就知曉。
隻是沒想到他在這個時候還敢收錢,不怕自己責罰?
還是說,真的誤會他了?
此前已經有過試探,不再交給王二辦任何事,結果他好像更開心,瑪德簡直比自己還佛係。
該收錢收錢,該拍馬屁拍馬屁,讓人看不出異常。
總之,他能保持本色,確實讓人更放心。
“要不……先生九,小人一?”
王二見荀瀟猶豫,臉上露出極為痛苦的表情。
簡直比割了他的肉還痛!
“計好!”
荀瀟說完,便又準備回營帳。
剛到門口,就看到曹純一臉憤憤地衝出來,怒道:“這怕不是袁術派來的吧?”
“沒跟子和說?”
荀瀟笑道。
“哼,我還不想知道了!”
曹純說完,氣鼓鼓地走了。
這一趟出征,我是要什麼來著?
聽到營帳外傳來聲響,董訪準備再找荀瀟求情,結果一出來就看到王二朝自己使眼色。
妥了?
“萬謝彆駕救命大恩,董家定當竭力相報。”
董訪大喜,連忙跪謝。
同時心中琢磨著,彆駕還是相信王副將啊,以後得效仿他,緊緊跟在彆駕身邊。
以曹公對彆駕的看重,未來不是夢啊!
……
就在荀瀟再次開拔,準備痛擊袁術之時,冀州袁紹大營,召開了一次重要軍議。
發起人是監軍沮授。
大漢官職,本來沒有監軍,是袁紹特意給他封的,用來監統內外,威震三軍。
袁紹對他的信任,可見一斑。
在袁紹初入冀州之時,就是沮授進言了自己的“河北對”,幫袁紹迅速理清戰略思路,替代了韓馥成為冀州牧。
在戰略層次,他的作用類似於荀彧之於曹操,後來諸葛亮之於劉備。
隻是,袁紹四世三公的金字招牌引得太多士族投效。
袁紹能用他,但不能儘用。
如今,為了平衡各方士族之心,商定戰略往往以軍議決斷。
這一次,沮授私下裡勸袁紹無果後,便立即發起了軍議。
因為天子東歸洛陽的消息已經傳來。
同荀彧一樣,他也看到了抄底的機會。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