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找我......”
荀彧剛進門就被曹操一個藏獒抱住肩膀,隻見他哈哈大笑,極為興奮。
這,多少有些不合禮數。
荀彧是一個儒生,言行舉止皆有君子之風,雖知曹操不拘小節,總有些不適。
“什麼?聯絡上天子了?”
很快,聽完曹操訴說的荀彧,一臉懵逼,心中受到極大震驚。
哪裡還顧得上其它。
咦?
難道不是荀彧?
曹操麵露狐疑,看他神情也不像在騙我。
而且荀彧沒有理由瞞著自己。
“是張楊放行,還是逃了出去?天子又是何樣態度?”
奉迎天子,對曹操或是袁紹,或許是利益上的考究,但是對於荀彧卻有不同的意義。
知道此事後,一向鎮靜的他也忍不住了。
問完之後,方知失態了。
曹操撓了撓頭,表示我也不知道。
荀彧也是真不知道?
既然不是荀彧所為,那這件事情就更奇怪了。
“逃應當不可能,那張楊昔年能被董卓看重,封河內太守衛於洛陽周邊,還是有些本事。”
曹操捏著胡須,冥思苦想。
於是,二人便在案牘相對而坐,仔細猜測推演,希望能找到蛛絲馬跡。
與天子取得聯係是好事,隻是一切都不在自己掌控,就怕是個陷阱。
萬一是袁紹布的大局,騙自己進了洛陽,再來個甕中捉鱉呢?
曹操很清楚,袁紹那家夥就喜歡導這種片子。
當初在洛陽唯恐天下不亂,導了一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引得何進和十常侍廝殺,而後又在冀州妄圖立劉虞為天子。
就想搞大手筆,顯得自己多聰明。
曹操癟了癟嘴,麵有不屑,我曹孟德才不會著你的道。
“如今主公坐擁三州之地,在徐州更是有仁義之名,可是有誌之士在河內起事?”
荀彧暫時能想到的,也是如此了。
天下局勢逐漸明朗,呂布逃了,陶謙死了,袁術經此一敗被困於壽春,天下諸侯最強的便是袁紹和曹操。
總有人不喜袁紹。
“未曾聽聞河內有異動。”
“據元讓來報,袁紹軍中也無大動,應該不可能。”
曹操想了想,突然笑道:“文若不必如此的。”
他喜歡聽好話,但不希望誰都說好話。
呸!
我就是猜一猜,誰誇你了?
荀彧嗤之以鼻。
“我倒是更覺是潁川哪個士子,想入曹營便交個投名狀。”
曹操於是將剛才猜測,全數告知荀彧。
“極有可能。”
荀彧於是乎在腦海中迅速翻找。
說起潁川士族,沒有誰比他更熟悉了,在原來的曆史中,曹操每次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荀彧總是能想到辦法,找到人來平事。
推薦的人才更是不計其數。
然而,荀彧這次卻是難住了。
“難道是鐘繇?”
“誰?”
“他跟著天子東歸,此時想必在洛陽,不太可能。”
荀彧搖了搖頭,想著如今也不是舉薦的時候,並未多言。
如果隻有天子詔書,那極有可能,現在被張楊扣住的那使臣,也有密信回來。
那就不可能。
嘖嘖!
曹操聽了都饞哭了。
文若,你果然還有人才未推薦,就不能多搞點過來麼。
最好都像文伯一樣,那天下大定了。
“時機未到。”
荀彧也沒多解釋。
當然,他也沒完全猜到曹操的想法,不然定要怒罵一句,我上哪找去?
二人接著又是商議許久,依舊沒找到緣由,越發覺得奇怪。
“天子詔書可有提示?”
荀彧突然想到,曹操連忙拿出詔書攤開在案牘上,二人一同參詳。
看著通篇都是天子在誇讚主公,荀彧鬆了口氣的同時,又微微皺緊了眉頭。
天子蒙難久矣!
曹操臉上卻是說不出的痛快,舒服了。
“文若可有發現?”
“天子並未提及。”
二人不免有些失望,曹操本欲收回詔書,卻被荀彧攔了下來。
“嗯?”
曹操一愣,隨後便看到荀彧指向一處,定睛一看,原來天子還是有所暗示。
是關於洛陽的情況。
如今洛陽也是魚龍混雜,有幾股勢力,主要有臨時救駕打跑李傕等人的白波軍,以及南匈奴殘留,還有當時從洛陽出發的舊保皇派。
當時天子剛到洛陽,為表彰護駕有功之臣。楊奉出屯梁縣護衛洛陽,老冤家韓暹和董承則留在了京中守衛皇宮。
而在回洛陽路上,天子於白波軍大營曾有封賞,李樂為征北將軍,韓暹為征東將軍,胡才為征西將軍,楊奉和董承錄尚書事。
官職都是混亂不堪,自是無法協作共處,幾方勢力又鬨矛盾了。
其中,以楊奉兵力最強,卻離天子最遠。
詔書之中皆是誇讚之言,卻是三言兩語將形勢說清楚,從中也可看出當今天子有些才能,荀彧不免歎息。
曹操倒是沒想著許多,剛才光看誇自己的去了。
看著荀彧麵色嚴肅,多少有點不好意思。
“一幫烏合之眾,若是天子有令,我曹孟德率軍三萬即可。”
“隻是,袁紹必動。”
是啊,還有袁紹。
就因為還有袁紹!
從實力上來說,曹操此時儘管拿下三州之地,但根基都不穩固,袁紹顯然更強,他也就一直被公孫瓚拖著無法南下,不然曹操哪裡還有空去找袁術的麻煩。
“河內張楊突然關了城池,定然也是袁紹的手筆。”
“奉迎天子,袁紹看來也有想法,得加緊了。”
荀彧微微皺眉,預想到了最差的結果,也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天子去了冀州。
此前,袁紹妄圖立劉虞為天子,為荀彧所不齒,這也是他離開袁紹的原因之一。
天子說換就想換,天子去了冀州能有個好?
“是得加緊!”
曹操想到那封信,憂心忡忡。
袁紹要是迎了天子,文伯這家夥說不定真跑過去了。
能給你跑了?
必不可能!
“如今洛陽我已不太熟悉,文若可還有辦法?”
曹操問道。
“也隻有他了。”
荀彧想了一圈,隻想到鐘繇,“另外我再去潁川問問,是哪家士子在河內有壯舉。”
二人散去之後,曹操再次派人帶著錢財,試圖拉攏張楊。
而荀彧,去了潁川。
......
洛陽。
此前董昭一行人順利通過了梁縣,抵達洛陽麵見了天子。
因為他名義上是張楊的特使,不論是楊奉還是董承一幫人都不敢不敬,無他,河內之地太近了。
此時東歸路上與李傕數次血拚,保皇黨也是損傷慘重,不願意在家門口再次樹敵。
更何況,楊奉這太守還有董卓的乾係,萬一聯合李傕等殘部來個夾心餅乾呢?
於是,董昭趁勢留在了洛陽,還被天子封為侍中。
這年頭,官職不值錢,連白波軍都能封為四征將軍。
這時,董昭的能力開始發光發熱,接住楊奉的見麵禮跟天子取得良好關係同時,也跟守衛皇城的幾股勢力處的不錯。
日子,過得還算可以。
這一日,董昭出了宮殿之後,來到自己的彆府。
洛陽經過一場大火,房屋樓宇都被禍禍得差不多,如今也沒錢修繕,天子皇宮尚且斷壁殘垣,他的府邸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不過董昭也不在意,他很清楚洛陽的日子隻是一個過程。
接下來,就得看曹操怎麼做了。
“是理應外合?還是直接帶兵勤王?”
董昭看著洛陽城的一片慘狀,心裡默默計算著。
洛陽城牆被燒毀不少,如若裡應外合,自己又可以從哪些地方逃走?
如果直接開打,董承等人首先便會控製天子,又有什麼地方可以藏身?
曹操定然是能贏,那洛陽的關鍵就是天子的安全。
董昭針對可能會發生的變化,都作了充足的準備。
河內的探子都被他的暗中帶進來,考察著洛陽的情況,他心中了然。
這時,又有密信到。
自然還是董訪的家書。
“公義剛跟著打了場勝戰,便要跟我顯擺?”
董昭搖頭笑了笑,心想這胞弟還是年輕時候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