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場,二鏡,二次,action。”
老謀子此時先是憤怒,隨後哈哈大笑。
不過還是被薑聞喊卡。
ng了好幾次之後這段才過了,不過老謀子也被累的夠嗆,畢竟他已經是一個五十幾歲的老人了。
拍完這段,老謀子感慨道:“不行了,體力實在是跟不上了,以前拍戲這種場麵我能跟上一整天,現在就不行了。”
薑聞嘿嘿笑道:“老張,你得服老,你已經是一個老年人了,咱也不能像小餘這樣肆意揮霍了。”
老謀子笑道:“確實。”
晚上,曾離問道:“薑導真嚴格,我不會也那樣吧?”
餘道握著她的手說道:“沒事,這些天我陪著你練習,肯定不會弱他們多少的,也彆有壓力。”
曾離笑道:“好,我相信你這個大導演,餘導,你可要好好教教我。”
看著曾離這樣,餘道沒忍住直接吧唧一口,直到曾離快喘不過氣來才鬆開。
曾離不滿地拍了拍餘道:“你怎麼老這樣?都不給人家一點準備時間。”
餘道舔了舔嘴唇,依舊回味無窮,笑道:“梨子,你不知道你有時候撒嬌的時候,呆萌的樣子真的讓人心動。”
曾離媚眼如絲,那一抹眼角的彎刀仿佛刮骨刀。
嘴角勾起一抹弧度笑道:“知道就好,也厚可得好好待我,要是哪天我不願意了,那可就說不準了。”
餘道哪能不明白她的意思,拍著胸口保證道:“明年就娶你,到時候生一堆孩子,纏著你,我一天打一個,最好能一個月連續不斷,每天都換人。”
曾離呸了一口說道:“你這是把我當成母豬了?最多兩個,不過……”
餘道鄭重問道:“梨子,咱們兩認識多久了。”
曾離靠在餘道胸口說道:“那得是96年入學那會,現在差不多有8年了。”
餘道拍了拍她的車尾說道:“那你還不明白我的秉性,到時候肯定公平對待,有能力咱們就把一些公司交給他們負責,要是能力不夠那就讓他們當個富家翁,一定不會差他們多少的。”
曾離眼神擔心地看著餘道:“我不擔心你的態度,我擔心的是於家人。”
餘道眼神堅定地說道:“當家做主的是我,他們對我們來說隻是外人,你懂嗎?於我而言,你、媛媛、飛鴻,還有那兩孩子才是我的家人。”
曾離笑道:“你的家人還真是多。”
隨後緊緊握住餘道的手說道:“我相信你,到時候你要是不認兩孩子,我就不讓孩子認你,氣死你。”
餘道嘿嘿笑道:“彆啊,我自然不會那麼做的,你就放心吧,對了,今晚咱們來學點新知識……”
晚上,梨子學到了新知識,餘道很滿意。
第二天繼續開拍。
“二場,三鏡,一次,action。”
老謀子擦乾眼淚隨後問道:“那不知後人是怎麼評價朕的?”
餘道回道:“後世對您的總評價是平庸但是勤快,剛愎自用,急躁多疑,是一個死要麵子的皇帝。”
老謀子悲愴地笑道:“剛愎自用,急躁多疑?你們可知道朕當時接手的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嗎?你們懂嗎?有什麼資格評價朕?憑你們看到的史書?”
老謀子表現出了那種無助,委屈、悲愴,可惜的是薑聞無情喊卡。
薑聞說道:“老張,爆發的不夠,此時崇禎心裡想的是天災以及老祖宗留下的破攤子,以及前幾任的坑貨。”
老謀子皺眉說道:“薑導,你這不對啊,我覺得我現在變現的很好啊。”
薑聞爭辯道:“你演的不夠,沒達到劇本的要求。”
老謀子皺眉說道:“這樣就差不多了吧?還要怎麼樣的表現?”
餘道在一旁說道:“兩位彆急,張導你思索一下這幾句話的前後邏輯,說他勤勉,這是事實,是什麼表現?以此類推,我想要的就是這麼個表現。”
老謀子皺眉想了一下才說道:“行吧,給我點時間,我再想想。”
說完便走到另一邊開始背台詞,照著鏡子練習。
薑聞看著老謀子這樣不由笑道:“你看他這樣像不像一個倔強的老頭?簡愛裡麵說的很對,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餘道笑道:“所以咱們是幸運的,人的一生不都在自我修煉嗎?認清自己性格的過程嗎?你說對嗎,薑導。”
說完便意味深長地看著薑聞,薑聞被看的有些不自在。
過了半小時後,老謀子回來了。
“二場,三鏡,二次,action。”
老謀子此時臉上的表情變得很快,一句話一個表情。
結果還是被薑聞喊卡,薑聞語重心長地說道:“張導,我相信你能做的更好,你說是嗎?”
老謀子眼神不善地看著薑聞,薑聞絲毫不慫。
餘道打著哈哈說道:“張導,咱們這可是一億投資的電視劇,你也不想自己演的電視劇被人吐槽吧?你再看看其他幾位都是些什麼人?
拍戲你可能比他們厲害,但是演戲,那就說不定了。”
老謀子恢複了一下心緒,隨後說道:“我再練習練習。”
待老謀子離開後,曾離皺眉說道:“餘道,你們這樣會不會得罪張導?”
薑聞不在意地說道:“老張啊,他是飄了,忘了自己拍戲的初心了,尤其是在拿到最佳外語片之後,說來還是餘道你的鍋。”
餘道直接甩鍋:“我就是給他介紹了門路罷了,頂多放大一丟丟他的某些思緒罷了。”
薑聞冷笑道:“你丫是直接放出了他的某些惡魔吧?”
餘道嗬嗬笑道:“這不是給他一個坎嗎?想看看他受不受得住?”
薑聞搖頭說道:“難,至少得有些扇醒他,不過估計隻能他自己悟,不然你看他現在這樣,當演員還把自己當導演看,多神氣,也就隻有你小子能壓得住他了。”
餘道笑道:“沒事,慢慢來吧。”
第三次,老謀子的表現堪稱完美。
似乎是想把自己受到的委屈全都表現出來。
老謀子臉上先是自嘲,隨後是憤怒、委屈,然後是不屑。
這段拍完薑聞直接喊道:“卡,過了,張導的表現很完美。”
餘道帶頭鼓掌,不得不說老謀子演技爆發出來確實了不得。
陳道名幾人亦是神色鄭重,看來自己等人的加練還不夠啊。
“二場,四鏡,一次,action。”
老謀子接著怨氣衝霄地說道:“天災人禍,樣樣不差,朕為了治理國家大事,從不享樂。”
隨後露出他那打了補丁的內襯說道:“朕的衣服都打了補丁,沒換,後宮的開銷都很簡單,但即便如此,自朕繼位後,大明天災人禍從未停止過,
崇禎元年,中國北方發生了一場大旱災,造成了千裡光禿禿的土地,寸草不生,第五年饑荒,第六年水災,第七年蝗蟲,第八年旱災,第九年水災,第十年無莊稼。
此外,中原省也發生了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蝗災和旱災,導致糧食歉收,人民流離失所,很多地方都是空的,但是崇禎十、十一、十二、十三年,中原省連續發生大規模的蝗災,導致很多人投靠了冒險王李自成,因為日子實在不好過。
此外,崇禎十四年發生可怕的瘟疫,疫情蔓延至京城,導致當時首都近40的人口死亡,16年崇禎年間,津地爆發肺鼠疫。一旦感染,1~2天內死亡,導致首都周邊地區混亂,而江南地區也好不到哪裡去,崇禎十三年,江南水旱14年,瘟疫15年,你們說朕該怎麼辦?朕能怎麼辦?”
這一頓台詞比較多,拍了幾次才過,眾人也被老謀子的演技驚到了。
“二場,五鏡,一次,action。”
老謀子接著怒氣衝衝地說道:“太祖製定的國策也很有問題,大明的滅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太祖定下的國策,從朝廷到地方的各級官吏,不從事生產勞動,專事剝削壓迫廣大平民百姓,不勞而獲,貪汙腐化,
科舉製造成的權力結構導致增加農業稅難;導致工商業高度發展,工商業階層無比富裕,而國家的賦稅收入仍舊是依賴農業,這種和經濟結構嚴重脫節的稅收結構,使得更多農業人口流失,由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其次曾頒布許多阻礙社會發展的法律法規,例如頒布海禁,不允許私人出海,這些都是問題,朕現在想來,農民出身的太祖確實偉大,但是囿於個人見識、心胸以及童年的經曆,讓他定製了一番很不合理的國策。”
餘道皺眉問道:“據我所知,後人對明太祖的評價還不錯。”
老謀子冷笑道:“反正朕已經死了,也就不怕說出來有人詆毀說朕不孝,大明藩王眾多,各個不事生產,到崇禎一朝,宗室約二十萬人,每年發放祿米共5960萬石,超過了當時稅收的兩倍有餘,太祖對他的後人還真是夠好,
還為了不惹事端,不準他們從事士農工商等,造成一批又一批的害群之馬,還有不準皇後是達官顯貴,固然是組織了皇親國戚,但是也讓各個皇子都沒有合適的幼年教育。”
隨後嘲諷道:““大將軍皇帝”、道士皇帝”、“蛐蛐皇帝”、“木匠皇帝”,幾十年不上朝的,可真是厲害。”
餘道皺眉問道:“似乎與皇後沒有多大關係吧?”
老謀子嘲諷道:“沒關係?那你看看始皇帝有如此做嗎?漢代有這樣的皇帝還是大唐有這樣的皇帝?還不是太祖的豐功偉績,那些皇帝幼年沒事乾,皇後又教不了孩子什麼活計,也教不了什麼大道理,隻能教這些市井活計。”
薑聞直接喊過,眾人齊齊鼓掌,薑聞笑道:“張導的發揮真是厲害,令我汗顏。”
老謀子感慨道:“有些代入罷了,不過唉,我還是覺得這麼拍容易出事。”
薑聞哈哈大笑:“老張,屁股決定腦袋,你跟我現在的身份隻是演員,不是導演也不是製片,這也是餘導找咱們過來的原因。”
老謀子愣了一下尷尬笑道:“確實是我說多了。”
薑聞哈哈笑道:“這就對了,再說了你忘了這是誰的局?我自己審核我自己?”
老謀子哈哈笑道:“確實是我想多了。”
第二天,劇組。
“二場,六鏡,一次,action。”
老謀子收斂臉上的表情,緩緩問道:“還有什麼是罵朕的?”
餘道想了一下說道:“說你剛愎自用,無能,死要麵子,
無能、剛愎自用,是因為崇禎期間,內閣輔臣走馬燈似的換了五十個,換了十四個兵部尚書,一直未形成一個穩定的內閣.所殺大臣不計其數,僅總督就有七人,巡撫十一人,其次一生中曾下過六次“罪己詔”,
死要麵子的三件事是“南遷”,“與後金議和”,“冤殺袁崇煥”,三件個個都是能置他於死地的重要事件。”
老謀子哈哈笑道:“換人,你們可明白,那些被換了的都是些什麼人?
朕需要的不僅僅是隻能“時獻微益”,而是能夠“扶危定傾”的人才!這才是朕不斷調換內閣成員的真正原因。
更何況象成基命之流最擅長的是說些空話,漂亮話,做和事老,以及說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來壓人,於當時可以沽名釣譽,但於實際卻沒有半點裨益。
對那些真正有才乾的,能做些實際事情而不是隻會說空話的內閣輔臣,朕還是對他們充分任用甚至抱有感情,如溫體仁、徐光啟等,
朕所需要的能“扶危定傾”的人才,這樣的人在文官集團中相當難得,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有,既然找不到這樣的人,當然就隻能通過不停的調換來尋找了。
從另一方麵說,當時的那些進入內閣的文官們,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本身就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往往乾了沒有多久,就自知能力不足,或者自知瀆職,不斷請辭。”
餘道緩緩說道:“原來如此,看來確實是我們誤會了,那不知“南遷”,“與後金議和”,“冤殺袁崇煥”三件事是什麼原因?”
老謀子冷笑道:“南遷、與後金議和?你知不知道大明的國策?”
餘道鄭重說道:“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老謀子頓了一下,思索良多。
薑聞見老謀子直接喊卡:“這會你需要做的是懷念,想著大明這些皇帝的所作所為,再總結你的死亡,這些都是後人總結的。”
老謀子點頭。
“二場,六鏡,二次,action。”
老謀子接著說道:“確實總結的很到位,不過慚愧,先祖沒有完全做到,朕算是儘忠了,也算是為大明留下了最後一絲顏麵。”
餘道笑道:“確實了不起,我還記得靖康恥,大宋沒有大明的風骨。”
薑聞直接喊卡:“餘道,你丫的反應不到位,給力一點,彆磨磨嘰嘰的。”
餘道撓頭,想了一下,確實不到位,第一句應該是敬佩,第二句是唾棄、嫌棄、不屑,第三句確實是可惜。
“二場,六鏡,三次,action。”
餘道說完,老謀子哈哈笑道:“大明,風骨還是有的,至於“冤殺袁崇煥”嘛,這裡麵有一些不為眾人所知的事。”
餘道饒有興致地問道:“什麼原因?”
老謀子冷笑道:“袁崇煥一介書生,他有著士大夫的節氣,能夠即便是知其將死的境遇下寫下“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亦能夠在獲得孫承宗的支持下,整飭邊防,固守城池,接連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炮傷努爾哈赤;
但他還有文人特有的狡黠與妒忌,他會為了不得罪魏忠賢而上書大肆褒揚,以功比堯舜來逢迎魏忠賢,更會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誅殺毛文龍十二條罪行條條荒謬。
在朕上台後,他主政遼東,花費以千百萬計,卻毫無成效,結果便是皇太極便以十萬大軍繞過了他自以為固若金湯的關寧防線。他是忠臣,但一樣是庸臣,一樣不能擺脫庸俗,
朕為袁崇煥定罪時有以下罪行:諭以袁崇煥付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儘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
托付不效,專恃欺隱。當薊遼督師加身,袁崇煥喊出“五年平遼”的口號,朕以舉國之財力支持九鎮之一的遼東一地,當隻有13萬人的遼東一鎮,袁崇煥討要68萬副甲,朕選擇的是給!而此時的大明王朝內部卻早已是風雨飄搖,李自成、張獻忠,以及曆時九年才平定的奢安叛亂。
關寧防線就像是馬其頓防線一樣,皇太極十萬大軍長驅直入,而袁崇煥所謂的“要害地方,俱已撥兵防守,其薊州守則不憂矣……不憂矣”,換來的卻是皇太極大軍的兵臨城下。
市米資盜,後金遭遇大旱,食不果腹,要想維持八旗兵丁的給養,實在是難上艱難。又有什麼辦法才能解除燃眉之急呢?對於大明王朝而言這本是一場局勢大好的持久戰,可一個人卻讓這一切的努力蕩然無存。
袁大人答應賣糧了,當然不是賣給女真人,但是卻賣給了倒向女真人的蒙古喀喇沁部,在眼見蒙古喀喇沁部內有女真人,更是糧食遠超用度之後,他還希冀能夠以此來使蒙古部投靠,這難道不是天方夜譚?癡心妄想嗎?而最後卻是被朕下令阻止,但已然於事無補。半年後,皇太極夥同喀喇沁部入寇京師。
謀款斬帥,毛文龍的崛起,絕對是努爾哈赤的意料之外,鎮江之戰,也成為後金的肉中刺,所謂的招降使者都能被毛文龍押送bj的將軍,也讓後金一方如骨鯁在喉,不能遠伐,完美的戰略牽製卻在其莫須有的十二條大罪“剛愎自用、結交近侍”這種欲加之罪中,將其斬殺。
有人說,毛文龍通敵,驕橫。事實上,兵者詭道也,戰爭也從來不是下棋,而是論其結果而非嘴皮子之上的一人專權。隻有能夠抓住老鼠的才是好貓。
在毛文龍被殺後,皇太極敢驅兵千裡,直奔京畿;孔有德、耿仲明這些毛文龍的部下無人能節製,順帶連紅夷大炮都送到了皇太極手裡。
至於“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儘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則多是附會之詞,難免有誣蔑之嫌隙。
朕知道他是忠臣,但一樣是庸臣,朕不需要的就是庸臣,要的是能臣,並不區分忠、奸。”
這段戲斷斷續續拍了好長時間,十天之後,崇禎的戲份正式殺青,老謀子也離開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