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這一點,劉備出兵的合理性就值得商榷了。若去會盟,則表明了態度和關東群雄站在同一陣營,反抗劉協的統治;若不去會盟,繼續安安穩穩待在遼東,讓治下數百萬百姓豐衣足食,那便無事發生。
即使天下打爛了,到時候出山平推,在廢墟上重建一個大漢就是了,一如昔日劉秀故事。
這其中的利害一眼便知,智者都知道該怎麼選。
但眾人卻沉默不語,無一人表態。
因為劉備言語中的暗示意味太明顯了。
他想去會盟!
攔不住那種!!
見無人開口,劉備目光落在徐庶身上,“元直,你怎麼看?”
徐庶無奈的站了起來,拱手道:“主公,此事四將軍早有定議,是去是留,主公可問從虎,庶不便獻醜。”
徐庶知道劉備是想讓他率先表個態,但這個態度他還真不能先表,還是讓劉備的結義四弟李風率先說出來比較好,他說的話可就真的是在關公麵前耍大刀了。
一開始剛被劉備拜為軍師的時候,徐庶是意氣風發的,心裡想的是“誰特麼都彆想攔我,我要施展平生所學,助劉備成為遼東諸郡最強諸侯,威震海東,強勢打服周邊諸胡。”
等了解到劉備真正的實力和已經打服了周邊所有外族的事實後,徐庶愣了很久,默默調整了自己的目標。這時候,他想的是“威震海東,打服諸胡這樣的成果算不得什麼,誰來誰都行,有手就行!在我徐元直的運籌帷幄下,劉備一定會成為大漢最強太守,左右天下風雲變幻。”
當發現劉備治下實際控製的地盤不是一個郡,而是七個郡,總人口五百多萬、總兵馬五十多萬的時候……徐庶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待了很久很久,出來之後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凡事能不表態就不表態。
平日裡,他隻是掛著一個軍師的名頭,每天和劉備嘮嘮嗑,吹吹牛,其他也就沒有負責任何事情了。
這並不是徐庶懶散,而是他根本插不上手,因為暗地裡早已有一雙大手,操控著遼東這艘巨輪,朝著既定目標穩步前進。
雖然隨著時間推移,劉備看他的眼神越發熱切,甚至於他自己都能感覺到自己融入了劉關張李的核心權力圈,但他依然插不上手。
因為他長於軍事,短於戰略,根本無法對李風已經規劃好的路線和宏偉目標做出哪怕一丁點的改進。
其實徐庶也知道,自己的戰略眼光並不低,放眼整個天下,目前戰略眼光比他更高的絕對不會超過五個人,但恰好,李風就是這五個人其中之一。
甚至徐庶還發現,李風不光是戰略眼光高出他許多,連軍事能力、統帥能力、個人武力、民生內政等方方麵麵,都比他高出不止一籌。
所以,劉備把這個軍師之位安排給他,合理嗎?
所以,這個去不去會盟的問題問他這個軍師,禮貌嗎?
劉備有些失望的看著徐庶,不明白徐庶為何沒有明白他的暗示。在他看來,四弟李風潛移默化間給遼東謀劃的路線太宏大了,雖然這個謀劃讓他在短短五年內什麼都沒做就成為了天下最強諸侯,但是如果照著這個規劃繼續施行下去,恐怕未來幾十年仍然不會有什麼激動人心的場麵,每天睜開眼就是發展民生、發展民生、還是特麼的發展民生。
這樣安寧的日子,最能消磨人的誌向,當劉備發現自己已經有些安於現狀的時候,果斷決定不再坐守遼東,而是積極參與到天下進程中。
再在遼東坐守下去,他害怕自己變成一個400多斤的大胖子,因為他現在的體重已經有380多斤了一漢斤約等於224克,380漢斤等於170斤)。
對於劉備而言,長於戰略的李風對他很重要,非常重要,有了四弟的指路,匡扶漢室的夢想不再是一片迷霧,而是逐漸凝實出一條坦途。可問題是,這樣的道路它不熱血,不刺激!讓人昏昏欲睡。
所以,要動起來。
“四弟,你怎麼看?”劉備看著李風,漫不經心問道,心裡想的是“我四弟那還用問?肯定是和我穿一條褲子,我說向東他向東,我說向西他向西。”
“大哥,我覺得不去會盟更好一些。”
李風這邊剛坐下,就聽見劉備問話,隻好又站起來,回了一個出乎眾人意料的建議。
劉備:“……”
眾人:“……”
李風將眾人的驚愕收在眼底,微微一笑,話音一轉:“雖然我覺得不去會盟更好,可如今漢室傾頹,奸臣當道,大哥身為皇室宗親,自當承擔起為國除賊,撥亂反正的重任……此次會盟當去,不但當去,還應該大張旗鼓的去,轟轟烈烈的去,讓天下人見識一下大哥遼東猛虎的威名!”
劉備聞言大喜,“哦,那四弟你認為帶多少兵馬前去會盟為好?十萬如何?”
劉十萬?
李風連忙擺手,“大哥,十萬這個數字不吉利!”
“那二十萬?!”
“大哥,二十萬不如三十萬有威懾力啊。”
“唔,這樣啊…既然四弟你說到威懾力,那不如再加點兵馬,帶四十萬去?”
“大哥,四十萬兵馬你都敢帶,那為啥不帶五十萬?咱們遼東又不是沒有這麼多兵馬。”
劉備拍案而起,沉聲道:“好,就帶五十萬兵馬,號曰百萬,水陸齊發,兵進酸棗!!”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