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接陣地可不是一個小事情,謝科在接到了命令之後,還是要精心準備一番的。
他必須要舍棄一部分的部隊,讓他們留在原地殿後,這樣才能夠把一條相對穩固的防線,移交給趕來接替他的巴洛夫。
說實話他開始佩服巴洛夫這個人了,能夠在這個時候公允的給出讓謝科的部隊先走的建議,說明他是一個理智公正的人。
謝科自認自己做不到這點,所以他決定在最後幫幫留下來自願赴死的巴洛夫元帥:他並沒有把主力全部抽調走,而是留下了大概五分之一。
對於他來說,這已經是非常慷慨的選擇了。而且他的東方麵軍也不是沒有任務,他要掩護冰寒一世南撤,還要在南部交通線上擺開陣勢,嘗試一下守住一條補給線。
想要在野戰狀態下,在相對平坦的地形守住唐軍的進攻,這對於現在的矮人部隊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謝科能留下五分之一的精銳,其實已經算是仁至義儘了。
多恩的部隊也有一部分要離開,矮人方麵最後還是決定把這種事情通知給了盟友多恩。多恩方麵也表示理解,最終選擇撤走兩個師,留下剩下的部隊繼續幫助矮人戰鬥。
這個決定就很有學問了:走的兩個師可以是殘編師,也可能是滿編師;這兩個師可以是普通士兵,也有可能是集結起來的好幾個師的精銳骨乾。
實際上多恩方麵就是把所有基層指揮官都抽調到了一起,組成了兩個師,開始從鐵爐堡撤退。
他們走的最快,因為他們確實兵力比較少,行動起來也比較迅速。而這兩個師一開始行動,唐軍偵查部隊就發現了端倪。
遺憾的是馮克之對此沒有任何辦法:他的部隊已經連續作戰了很長時間,一直都是以少打多的狀態,指望他們發起猛攻或者繞到南麵去發起追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他隻能把情報上報給了泰格元帥,泰格也對唐軍的攻擊路線做了一點點小小的調整:本來繼續向東橫著推進的第3集團軍停下了前進的腳步,抽調兵力開始向西北進攻。
作為唐軍主帥,泰格判斷矮人從鐵爐堡抽調部隊南下,絕對是打起了山區內第11和第12兩個集團軍的主意。所以,泰格決定先在野戰狀態消滅掉這支準備返回鐵爐堡的矮人部隊。
在野外消滅大兵團,總是要比在巷戰中消滅容易一些。泰格認為,隻要消滅了這支部隊,那麼鐵爐堡內的守軍數量,就等於削弱了一半。
雙方都在凍住的土地上調兵遣將,一場圍追堵截即將開始。而謝科的部隊,也在唐軍做出反應之後開始了運動。
鐵爐堡內的巷戰打得更加激烈了,趁著巴洛夫抽調部隊接管防線,城市西側的贏安突破了巴洛夫的防線,一口氣打下了好幾個街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