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在極致狀態下,甩出一條正手直線。
技驚四座!
然後。
網球沿著球場一側的邊線,筆直飛行,從一個死角鑽入另一個死角,從一次擦邊到另一次壓線,從界內到界內,將球場的有限空間利用到了極致。
完美!
局點,兌現。
從麵對賽點到完成保發,一切的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而且隻需要一個局點,高文就已經站穩腳跟,不僅僅是保發而已,同時氣勢也達到了頂點。
全場,震撼到鴉雀無聲,隻有腦海裡的一片轟鳴在嗡嗡作響,即使親眼所見也不由懷疑自己眼睛。
他們,剛剛見證了什麼?
熙熙攘攘的視線全部落在高文身上,卻看到高文站直身體,沒有任何特彆的表示,隻是低頭看了看球拍,左右翻轉一下,就好像在檢驗球拍一般。
點頭,抿嘴,表示滿意。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輕描淡寫,閒庭信步,就好像剛剛這一分剛剛這一局著實再簡單再正常不過,那雲淡風輕的表現再次將剛剛匪夷所思的一幕引爆,全場失去控製。
轟!
掌聲如雷,山呼海嘯,宛若暴雨一般,宣泄而下。
電視機屏幕前,德約科維奇和穆雷下意識地交換了一個視線,微微愣了愣,嘴角雙雙上揚了起來。
“該死,被他裝到了。”穆雷說。
兩個人都沒有忍住,雙雙輕笑出聲。
儘管他們都知道,高文沒有那麼容易繳械投降,但最後高文以這樣一種方式保發,並且展現出如此自信,徹底扭轉氣勢對比,重新掌控比賽主動。
其實,這就是高文的回應:
他就具備了這樣的能力,不需要嘶吼不需要慶祝不需要歡呼,就好像喝水吃飯一般,沒有任何難度。
任何對手看到這一幕,恐怕都無法繼續保持淡定,甚至比握拳慶祝傳遞出來的強大聲勢更加具有壓迫感和衝擊力,稍稍不注意,對手的信心就可能出現裂縫,不由開始質疑自己是否需要改變戰術。
現在,就看瓦林卡是否能夠繼續保持冷靜鎮定了。
也許,瓦林卡確實手感滾燙;也許,瓦林卡確實具備大心臟;也許,瓦林卡確實不害怕困難場麵。
但不要忘記,瓦林卡的情緒起伏和狀態波動也客觀存在,容易走神,這也是瓦林卡年輕時候身具神力卻始終沒有能夠捅破那層窗戶紙的根本原因;從去年澳網到今年澳網的起起伏伏也是一個證明。
年初在澳網,儘管瓦林卡殺入四強,但時隔一年再次麵對德約科維奇,瓦林卡幾乎沒有任何機會。
那麼,現在呢?
“40:15”。
瓦林卡穩住了。
在自己的發球勝賽局裡,儘管瓦林卡丟掉了第一分,但接下來再次展現出行雲流水的進攻能力,連下三分完成反超,順利在自己發球局拿到賽點——
而且還是連續兩個。
氣氛,轉眼就再次緊繃起來,心臟幾乎就要無法承受巨大的壓力,以至於非常短暫地忘記了呼吸。
就連德約科維奇和穆雷也不例外。
的確,這是賽點。但每一位熟悉網球比賽的人都應該知道,恰恰是因為賽點,心態波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才會讓對決充滿變數,沒有人能夠預測。
果然。
一區,一發不進。
瓦林卡感覺到了壓力,但他延續自己的一貫風格,不停頓不休息,不給大腦胡思亂想滋生的機會,一發失誤也沒有調整,馬上就進入二發的模式。
蹬地、拋球、揮拍——
外角,壓正手。
但是……
糟糕!這是一個菜球!居然!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