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傾天下:重意不重力,無論麵對兵器、鎧甲、亦或是人,無論對麵是血肉之軀,還是精鋼鑄造,隻是平平無奇的一拳……
第二門絕頂的神功依然是那位兄弟一貫固有的套路,不過好歹這一次沒有借用他人的名字,隻是借用了他人的稱號。
這是那位未來兄弟的馬甲之一,鐵拳無敵李沉舟留下來的絕頂武學。
同修多門天底下最為絕頂的神功,單論同境界的罡氣渾厚程度,體魄肉身,強度在同一境界之內,幾乎沒有敵手。
因此與人對拳也不需要講究彎彎繞繞,隻是一拳過去,天下無敵。
之所以沒有無敵,是因為前期精神意念方麵修持不夠一身實力,不能夠百分之兩百的發揮,後續補足了這個缺點,一拳下去,天下難有抗手。
後期憑借著拳傾天下的拳法,同境界之內基本也很難找到對手了。
憑借此拳法,沿著長江而下至南向北,一路橫擊妖魔,與同境界最頂尖的人物放對。
縱橫南北之間,難以遇到對手,直到被那劍聖一劍重傷,養傷一年有半。
這拳法簡單而又精煉,化繁為簡。
張明圖看著,心中都不由生出一種敬佩之情。
“這真的是我創出來的拳法嗎?”
這是如同獨孤九劍一般的拳法,無論對方施展刀槍劍戟還是與他肉搏都是平直的一拳。
完完全全的以勢壓人,以力壓人,一力降十會。
最單純的力量,也是最無敵的力量。
管你多少套路變化,我自一拳推出,天下無敵。
看相關的心法口訣,張明圖心中不由自主的就生出一股豪情,拳頭握緊,轟然揮出一拳,這一拳大巧不公。
握拳的時候,虛空都仿佛被握在手中,發出金鐵交際一般的聲音,一拳擊出,麵前方寸之間完全被鎖定。
任你千般變化,萬種豪情,一拳之下皆成灰。
但也隻是揮出這一拳,張明圖渾身上下都噴湧出汗水,感覺雄厚的氣血和真元在這一拳之中都消耗殆儘。
“這一拳……”
張明圖閉上雙目,細細體會,感覺到一種喜悅,一種力量感從心中升騰而出,同時他也感覺到這一拳並沒有達到那個未來兄弟最巔峰時刻的威能。
“欠缺了那位兄弟走遍南北,天下無雙的豪情和那種壯誌,這一拳重意還重力……”
這樣一門拳法,立意極高,修行起來極難,入門也極難,完全是為張明圖量身定製的,需要有同境界最為渾厚的罡氣,還要有一股天下無敵的豪情,即便與整個天下為敵,也毫不退縮。
彆看張明圖一拳揮出,隻能夠禁錮麵前方寸之地,那位未來的兄弟達到巔峰的時刻,一拳揮出,麵前十丈之地,都能夠被封鎖。
管你什麼樣的人物,都要正麵挨上這一拳,任你千般變化,萬種豪情,一拳之下皆成灰。
受到了最強的禁錮,同修多門至強的神功,即便力量不能夠完全發揮出來,從境界之內,單論力量也算無敵,真正限製自身的反而是相對弱小的肉身。
深深吸了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張明圖看向第三個浮現出來的法門。
這一輪不是他自創的法門,而是另一門絕頂神通。
不動明王經:大日如來心法的另一重演變,不動明王號稱是佛祖的憤怒之相,佛有怒火,一旦呈現不動明王相便要滅世。
這法門至剛至強,對於肉身和精神的修持也是極強。
是用來形成肉身的平衡。
可惜張明圖修行不動明王經時日比較短,這種硬功修行不僅需要耗費極多的天才地寶,消耗如山一般的資源,還需要花費極多的時間一點點的打磨。
即便張明圖未來那位兄弟用了一位接近武聖級彆人物的舍利洗禮身體,又得到過鑒真這位武聖級的佛門人物的傳承,修行起不動明王經來依然頗為艱難。
一個是體內的種種法門都已經接近大成,無論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太上三生解冤妙經還是天罡歸元、龍虎拳經都已經走到大成領域。
修行不動明王經,有著宗師巔峰級彆的修為和見識,前期還頗為快速,到了第六層之後,修行起來就舉步維艱了。
種種法門互相衝突,難以調解。
原本同修四門絕頂的神通,就像是在鋼絲繩上表演疊羅漢,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翻車,結果驟然間還加上一個人。
嗯,到了後期修行起來真的是極其的艱難,張明圖為了維持體內平衡,甚至不得不讓天罡歸元退到第八重,以維持體內那脆弱的平衡。
“好在現在還有機會……”
想到最後那一團璀璨的流火,張明圖心中一震的時候,沒有打算放棄現在的修行。
即便現在他掌握的頂尖神功已經有不少,但同時修行,這些最頂尖的成功對於他來說壓力還是頗大的。
但放棄也不是他的選項,同境界之內修行多門神功的確有碾壓一般的姿態。
很多事情,很多東西都值得去嘗試一下。
尤其是張明圖想到那璀璨的光。
那近乎掃平一切的力量,超乎所有,無遠弗屆。
所有人都在其籠罩的範圍之中。
“那團流光到底是出自誰的手?大夏似乎知道其內部的情況,那淨土宗的佛陀和懸空山的山峰都做不了假。
“那位將我重傷的劍聖應當也是知曉內部情況,甚至於東林寺的那位半枯半榮狀態下的武聖也知道。
“這應當是屬於高層次人物才知道的秘密,沒到達相應的層次都沒有辦法知曉。”
張明圖知道,那一道門檻就是武聖,成就武聖之後,實力境界大不相同,見到的風景也不同,因此可以知道很多秘密。
起碼之前與張明圖頗有交情的那位,後來成就武聖,被稱為俞龍的俞誌輔,在成就武聖之後也明顯知道很多東西,但並沒有告訴張明圖。
張明圖隻知道這位從大夏最為正統的武舉之中走出來的人物,在成就武聖之後,重修了《武經》。
《武經》內部剔除了原本的諸多最頂尖的神功,把很多入門級彆的功法進一步的優化,改良了極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