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三皇子一脈還是大皇子一脈,對於日出之國都有極其濃烈的興趣。
而這一輪龍蛇九變的相關法門曝光沒有被人大規模的知曉,我在光明會之中暗自通知了大皇子和三皇子。
然後前所未有的,這兩位皇子雖然沒有溝通,但達成了統一戰線,一致決定要對日出之國動兵。
他們都暗中告知於我要把相關的龍蛇九變的全本不計一切的代價拿到手中,至於日出之國,他們不在乎。
這一點正是我所想要的。
他們不在乎,我卻是頗為在乎。
大夏準備出征,而且要動用極其龐大的精銳軍隊。
大皇子一脈的人物看重俞誌輔,三皇子一脈的人物則青睞於戚光繼。
嗯,在我巧妙的安排之下,戚光繼在北地名聲極大,同時在光明會之中的地位頗高,被認為是三皇子一脈的頂尖心腹。
而俞誌輔在東南沿海一帶威望極大,多次挫敗日出之國來的倭寇。
在軍陣一道上,已經有極大的名聲,更關鍵的是俞誌輔參加了正統的武舉,並且得到了狀元的名號。
那一屆的武舉,是大皇子負責的。
按照大夏不成文的規矩,大皇子算是那一屆武舉之中所有人的恩師,所有人天生都和他有聯係。
因此大皇子十分的注重俞誌輔。
在朝廷的各種爭論之中,俞誌輔被選為主將,而戚光繼則是為輔將。
嗯,大皇子和三皇子或許成為最大的贏家,但無論他們兩個誰輸,誰贏,我都不輸。
但其實在其他人的眼中,光明會算是輸了一筆,因為光明會真正的組成的人員是最為廣大的普通人物,他們並不出生於世家和豪門。
而這一輪雖然光明會之中的兩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得到了重用,但我這個光明會的主要負責人卻在其中,不顯山不露水,而我的身份是一個出生普通的人物。
底下有很多人都在爭論,或許這一輪事件過後,俞誌輔和戚光繼會成為光明會的真正的掌控者。
光明會的主張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以往光明會也是這麼乾的,但朝廷似乎不這麼認為。
朝廷和光明會之間隱隱有了一絲隔閡,當然這是隔閡很低,諸多人物隻是將這一點點的隔閡埋藏在心裡,並不會直接去說。
不過這一輪事件之中,我也並不是毫無職位,我負責相關的後勤,尤其是統帥相關的糧草輜重。
我這麼多年來統帥各個地方的情況,尤其是讓糧草後勤相關的收入極高,在後勤管理這一方麵才能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包括大皇子和三皇子。
而軍隊向來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之說法,正兒八經的真真正正的軍陣大戰最關鍵的一部就是後勤。
這一點,我相當的認可。
真正的頂級大戰,不僅僅要靠雙方的勇猛和戰爭,還需要看對方的後勤參加一場大戰,死亡的人數可能隻有傷亡的十分之一,但如果後勤沒有跟上傷亡就可能變成死亡。
傷亡人數十萬,真正的死亡人數可能都不到一萬,但如果後勤跟不上,相應的醫療藥品救治得不到及時的補充的話,十萬人可能會死傷更多,對於士氣的影響也極其嚴重。
我負責這一輪的後勤,他們認為我做的事情應當有限,把我分配到這裡,也是給我一份相應的功勞,但實際上我能夠做到的事情有很多,多得超乎人想象。
起碼我在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可以做上很多的手筆。
比如負責征兵的相關人等都與我們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然後我把在北地邊關磨練多年的相關的光明會的人員從各地征召而來,統一加入大軍之中。
真正的主力大軍一直都有,我征召而來的這些人物從名義上來說隻是後勤輜重人員,是民夫。
專門負責挑運糧食,搬運物資,並不參與主要的戰爭。
但實際上有著戚光繼和俞誌甫,他們這些人物能夠做到很多事情。
起碼相應的兵器鎧甲,在北方老鐵的幫助之下,他們都有。
畢竟北地邊關之中囤積了極多的兵器鎧甲,他們日常“外出作戰”,然後兵器甲胄有一部分的損傷很合理。
因此,在這方麵我能夠做到的操作有很多。
一起調集而來的大軍超過十萬,那是正規軍,實際上負責後勤物資相關的人員,一共加起來超過三十萬。
大軍連綿成片,海洋似乎都直接被堵滿。
大夏輕視日出之國,派出的大軍並不算是真正的主力兵團,甚至於相關的情報信息也不多。
正常情況下他們要吃上很大一輪的虧,如此才能夠真正的明白日出之國的強悍和恐怖。
畢竟日出之國不算是泥捏的,仍然擁有很強大的力量。
但既然大夏已經有這樣的想法和思維,那麼我就進一步的強化這一點。
畢竟如果大夏不輕視這一方處於蠻荒地帶的土地,那麼我也沒有辦法真正的入主於它。
嗯,這是我的目的之一。
光明會發展越來越壯大,得到的幫助越來越多,但大夏整體趨於穩定,我利用三皇子和大皇子之間的矛盾,的確得到了很多的幫助,但目前發展也是極限。
光明會想要有更多的修行人員出現的話,缺少很多東西,尤其缺少相關的丹藥物資。
之前主動開拓了北地邊關那一方基地,但北地邊關終究還是有主之地,北方蠻族並不是泥捏的。
憑借現有的力量,擊潰北地邊關的敵手倒是可以,但想要長久的在北地邊關居住下去很難。
而擊潰日出之國的諸多人物卻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是可以成就的。
……
張明圖看到這裡,也不由為那位未來兄弟的大膽而感到心驚。
在確定了相關的情況之後,就大膽的派諸多的士兵和人物去占領日出之國。